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廉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3677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明代史论为主要史料,运用近现代逐渐形成的历史理论观念,研究明代史论中对历史的理性分析与总结,并适当地作出评价。书中展示出明人在历史运动、中国古代社会演变、历史认识方法三方面提出的丰富而有价值的理论认识。其间涉及的史论作者人数众多,身份各异。书中还少有地纵向考察了明代史论的若干问题,如起因、现象、阶段性,为明代历史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整体面貌上的参照。这些对于客观公正地看待明代史论及明代史学、丰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遗产有直接帮助。
上一篇:卢作孚箴言录下一篇:周书 列传 11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 明代史学研究新领域:明代史论 1

(一)明代史学长期遭受贬抑 1

(二)近年明代史学逐渐扬起 3

(三)明代史论隐现洞天 5

二 明代史论研究新视角:历史理论 8

(一)史义:史论的宗旨 8

(二)历史理论:近现代逐渐形成的史学观念 11

(三)坎坷艰辛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遗产发掘 18

(四)明代史论中蕴藏着亟待探索的历史理论遗产 20

小结 22

第一章明代史论考略 24

一 明代史论的起因 24

(一)隋唐儒学转向义理,暗伏远因 24

(二)科场逐渐重“论”成为近因 29

二 明代史论至多 35

(一)明人对史论的参与 35

(二)明人对于时人论史的评论 37

(三)明人对史论之史学意义的揭示 39

三 明代史论的历史进程 42

(一)洪武至宣德时期:明代正统史论的建立 42

(二)正统至弘治时期:正统史论的发展与异端史论的萌芽 46

(三)正德至万历时期:异端史论与正统史论的对立 48

(四)泰昌至崇祯时期:明代史论的衰落 51

小结 53

第二章关于历史之论:天人、治道、古今 54

一 天人:谁掌管历史 55

(一)多以“气”为造化之本原 56

(二)偏信“心”为造化之生命力 61

(三)“气”与“心”(也即“天”与“人”),何物主祸福 69

二 治道:循天道与顺人情 77

(一)深虑:在天道与人为之间的摇摆与勘定 77

(二)行道:“唯其时”与“要诸人心” 84

三 古今之辨:正俗、乘势与积今成古 92

(一)习、俗与义:对客观之“势”的怀疑 92

(二)遇时、乘势、因情:把握“势” 99

(三)积今成古 104

小结 105

第三章关于社会演变之论:世变、君职、朝代与人物 107

一 世变论:对社会纵向变化的关注 107

(一)天运思想下的历史终始循环论 108

(二)正统思想下的世道两变论 110

(三)形势论下的世道三变论 115

二 君职论:思想上对君权的削弱 118

(一)以义利给君臣定位 119

(二)以职责来界定君民关系 122

(三)君家与天下有分别 125

三 朝代论:对明代历史走向的深思 127

(一)先秦及秦论 128

(二)宋论 135

(三)元论 142

(四)明论 145

四 人物论:视角多样,胆魄超绝 154

(一)商鞅论 154

(二)武则天论 156

(三)岳飞论 158

小结 161

第四章关于历史认识方法之论 162

一 关于正统论的论难 162

(一)正统论导致历史认识混乱 163

(二)正统论混乱的由来与影响 165

(三)提出新的正统标准与原则 169

二 是非之论与历史评价 175

(一)是非之论的起因 175

(二)是非之论与历史评价标准 180

三 对传统历史评价标准的揭露与批判 185

(一)批判“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185

(二)倡扬以“童心说”为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188

小结 197

余论 198

一 明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198

二 明代历史理论对前代史论的究讨 203

三 明代历史理论对清代史论的影响 207

四 明代历史理论研究的启示 212

小结 216

附录一 明代部分史论编年 217

洪武至宣德朝(1368—1435) 217

正统至弘治朝(1436—1505) 218

正德至万历朝(1506—1619) 221

泰昌至崇祯朝(1620—1644) 228

附录二 明代部分史论叙录 230

(一)论体史书 230

(二)其他著述 239

参考文献 245

(一)工具书与丛书(以时代及出版时间为序) 245

(二)历史文献(以人物及论著所属时代为序) 246

(三)近人与今人书目(以出版时间为序) 252

(四)近人与今人论文(以发表时间为序) 256

(五)学位论文 260

后记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