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大同思想研究
大同思想研究

大同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仁人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0818721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
《大同思想研究》目录

导论 1

1.什么是“大同” 1

2.什么是大同主义 2

3.孙中山首创的“大同主义”的意义 3

4.大同主义的原理 6

5.中国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大同主义 7

6.大同主义是当代中国人独立思考的成果 9

7.时代呼唤大同主义 10

8.大同主义的期待 11

第一篇 时代论 15

第一章 时代概论 15

第一节 有关时代的几个一般问题 15

1.“时代”的界定 15

2.时代划分的四个层次 15

3.当今时代的历史定位 16

4.时代意识 17

5.人类历史的时代划分 18

6.时代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21

第二节 当今时代的性质 22

1.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23

2.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25

3.我们的概括:过渡时代 26

第三节 当今时代过渡性质的表现 27

1.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27

2.社会制度方面的转变 27

3.阶级结构的转变 28

4.全球化 30

5.战争向和平的转变 30

6.城市化 31

7.社会革命时代的终结 32

8.信息化和知识化 32

9.现代化 32

10.高速度 33

11.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机感越来越沉重 33

第四节 过渡时代的四个阶段 34

1.第一阶段,1900—1949年 34

2.第二阶段,1950—2009年 35

3.第三阶段,2010—2050年 35

4.第四阶段,2051—2100年 36

第二章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37

第一节 有关信息的几个一般概念 37

1.数据、信息和知识 37

2.信息的性质 39

3.信息的种类 40

4.什么是信息技术 40

5.信息化和信息时代 40

6.信息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历史 40

7.什么是信息社会 41

第二节 信息社会的性质和总体特征 42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经济 44

1.信息经济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45

(1)知识密集 45

(2)网络化 46

(3)虚拟化 47

(4)数字化 47

2.关于信息产业 48

3.信息经济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 50

第四节 信息社会的政治发展趋势 53

1.政治的全民化和全球化趋势 53

2.社会结构的变化 53

(1)信息社会的领导者 54

(2)信息社会的被领导者 55

3.信息社会决策模式的发展趋势 56

(1)民主化将同信息化一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6

(2)信息化从两方面加强民主化趋势 56

4.关于信息战 57

(1)舆论操控 57

(2)战争空间的扩大 58

(3)军事技术的双刃剑性质 58

第五节 信息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 59

1.信息社会文化的性质 59

2.信息社会的科学 60

3.信息社会的哲学与艺术 60

4.信息社会的教育 61

(1)教育的产业化 62

(2)教育的全社会化 62

(3)教育的全民化和全球化 63

5.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64

(1)婚姻和家庭 64

(2)公司 65

(3)城市化 65

第三章 全球化时代 68

第一节 有关全球化的几个一般问题 68

1.“全球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68

(1)“全球化”的全球层面(整体)的界定 69

(2)对“全球化”概念的其余层面的界定 70

2.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0

3.全球化的历史 71

(1)马克思有关全球化的论述 71

(2)全球化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 72

4.全球化的主体 75

5.两种全球化和两条全球化道路 75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 77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77

2.当前全球经济的整体形势 78

(1)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全球化概观 78

(2)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两极分化和均势化 78

3.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81

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82

(1)贸易全球化 82

(2)生产全球化 82

(3)金融全球化 82

5.民族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84

(1)充分发展民族经济 84

(2)区域经济一体化 86

(3)全球经济一体化 87

6.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两种社会制度问题 87

7.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问题 88

8.全球经济的协调机制 90

(1)经济协调的原则 90

(2)全球经济协调的管理组织 90

(3)全球经济的经营组织——跨国公司 91

第三节 政治全球化 93

1.概说 93

(1)什么是政治 93

(2)什么是政治全球化 94

2.是政治全球化,还是政治多极化 94

3.人权原则和主权原则 96

(1)人权和主权概念的历史 97

(2)人权原则和主权原则的一致性 97

(3)人权原则与主权原则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98

4.政治全球化与两种世界新秩序 99

5.国际法、国际组织和联合国 100

(1)关于国际联盟 100

(2)关于联合国 101

6.政治全球化过程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103

(1)所谓“四次”世界大战 104

(2)战争与和平问题展望 105

第四节 文化全球化 106

1.有关文化全球化的几个一般问题 107

(1)文化的层次结构 107

(2)世界文化的多元结构 108

(3)文化全球化的界定 108

2.思想文化全球化 108

(1)科学全球化 108

(2)宗教全球化 109

(3)哲学全球化 110

(4)文学艺术全球化 111

3.制度文化全球化 111

4.物质文化全球化 114

第二篇 制度论 117

第四章 社会制度概论 117

第一节 有关社会制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118

1.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制度 118

(1)社会 118

(2)社会制度 118

2.社会制度概念的三个层次 118

3.社会化 119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 119

1.五种社会制度 119

2.历史上社会制度的两类四次变革 120

(1)公有制和私有制 120

(2)三种私有制社会的异同 121

(3)各国社会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21

(4)社会制度更迭的辩证性质 122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发展规律 123

1.人类社会与宇宙万物共有的一般矛盾和规律 123

2.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24

3.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的一般分析 125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25

(2)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本质都是利害矛盾 125

(3)趋利避害是支配人及人类活动的根本规律 126

(4)个体人与社会的矛盾 126

(5)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126

4.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矛盾 127

(1)民族矛盾 127

(2)层级矛盾 128

(3)私有与公有的矛盾 128

(4)文明与野蛮的矛盾 128

(5)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 12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30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31

(1)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3

(2)理想以现实为基础 133

(3)相同(异)的社会存在产生相同(异)的社会意识 134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同与异都是相对的 134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35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137

4.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38

(1)什么是阶级 138

(2)阶级斗争理论的历史发展 139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140

(4)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理解 141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 146

第一节 概论 146

1.什么是资本主义 146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47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 148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渊源 148

2.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149

(1)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 149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52

(3)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54

(4)后资本主义阶段或管理资本主义阶段 156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同模式 160

1.英美模式 160

2.西欧模式 161

3.日本模式 161

4.东亚模式、墨西哥模式和家族企业 161

5.俄罗斯模式 162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 163

1.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163

(1)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不相容性的矛盾 163

(2)经济均(平)衡发展的规律 164

(3)劳动价值规律 164

(4)供求规律 165

(5)剩余劳动理论 165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168

(1)社会化的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人占有的矛盾 168

(2)个别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计划性、有序性、组织性和社会经济整体管理的盲目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69

(3)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70

(4)剩余价值规律 171

(5)自由市场和强制性的竞争规律 174

(6)资本集中和垄断的规律 175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 176

1.思想上层建筑 176

(1)私有制和私有观念 177

(2)人性论、阶级论和意识形态 177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177

(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大同主义 178

(5)自由竞争意识和阶级斗争观念 178

2.实体上层建筑 179

(1)政治上层建筑 179

(2)文化教育 181

(3)宗教 181

第六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历史归宿 182

1.经济危机 183

(1)经济危机的规律 183

(2)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 183

(3)广义的经济危机 184

2.政治危机 186

3.文化危机 187

(1)知识分子的危机 187

(2)主体人的危机 187

(3)学校和教育的危机 187

(4)哲学危机 187

(5)艺术危机 18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 1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概论 189

1.什么是社会主义 189

(1)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理论和学说的社会主义 189

(2)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社会主义 194

(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 194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发展规律 196

3.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历程 198

第二节 与社会主义有关的几个区别 199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199

2.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异同 201

3.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204

(1)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 204

(2)无产阶级专政的变体 206

(3)防不胜防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 206

第三节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207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 207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208

3.过渡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9

第四节 经典社会主义 209

第五节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11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实质 211

2.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 212

3.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 212

4.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的反思 213

(1)理论问题 213

(2)政治问题 217

(3)苏联模式失败的双重意义 219

第六节 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 220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 220

2.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历史 220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两个阶段 221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质 222

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23

(1)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23

(2)对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长期性的认识 224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预期历程 225

4.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225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25

(2)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26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过渡性质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恰当变革生产关系 227

第三篇 国家论 233

第七章 国家概论 233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演进及分类 234

1.国家的国体分类 234

2.国家的政体分类 235

(1)君主制 235

(2)共和制 235

第二节 民主与专制 237

1.历史 237

(1)天赋人权与契约论 237

(2)自由主义 238

(3)浪漫主义 238

(4)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238

2.没有绝对的自由和民主 239

(1)民主和专制是政治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239

(2)专制用于指称政体,专政用以指称国体 239

(3)民主与专制的相对性 239

第三节 政党与国家 241

第四节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242

第五节 综合国力 243

1.国力的物质因素 243

(1)人口 243

(2)领土和自然资源 244

(3)经济力量 244

(4)军事力量 244

2.非物质的因素 244

(1)政治力量 244

(2)文化传统 245

(3)国民素质 245

(4)科学技术 245

3.部分国家综合国力排行榜 245

4.硬实力和软实力 246

第六节 民族与国家的消亡 248

第八章 美国论 251

第一节 历史美国 251

1.殖民地时期 252

2.建国时期 252

3.扩张时期 252

4.争霸时期 253

(1)前期(1900或1914年到1945年) 254

(2)后期(1945—1990年) 254

5.称霸时期 255

第二节 今日美国 255

1.美国经济 256

(1)美国经济现状 256

(2)美国经济的现实和理论 257

2.美国政治 265

(1)美国政治概观 265

(2)内政 266

(3)外交 267

3.美国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69

第三节 未来美国 270

1.未来美国经济发展展望 270

(1)人口将持续均衡发展 270

(2)经济发展预测 270

(3)未来发展速度 271

(4)美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问题 271

2.未来美国政治 272

(1)衰落论 272

(2)帝国论 274

(3)新保守主义 275

(4)新基督主义 275

3.走向共产主义大同世界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76

第九章 中国论 278

第一节 历史中国 278

1.中国历史的源头 279

2.中华民族的形成 279

3.中国疆域的扩大 280

4.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 280

5.中国历史的特点 281

(1)两种私有制社会 281

(2)四千年的世界第一大国 281

(3)四千年的世界最富的国家 281

(4)四千年不间断的文化昌明繁荣 282

6.成就中国历史辉煌的两条根本因素 285

(1)自然因素——环境 285

(2)人文因素——农耕文化 285

7.对中国历史也应持批判的态度 286

第二节 当代中国 286

1.当代中国历史阶段之划分 287

2.过渡时期 287

3.现代中国的三个基本特征 288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289

5.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革命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53-1976年) 290

(1)什么是毛泽东的革命路线 291

(2)过渡时期总路线 291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92

(4)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总路线 293

(5)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2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邓小平理论指导时期 294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94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 295

(1)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295

(2)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 296

(3)改革开放 297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界定 298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99

(6)“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99

(7)科学发展观 300

(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0

3.新时期的中国经济 301

4.新时期的中国政治 302

5.新时期的中国文化 302

第四节 未来中国 305

1.未来中国的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306

(1)三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预期水平 307

(2)三个阶段的历史任务 308

2.未来中国的政治 310

(1)中国国体的稳定性和变革 310

(2)中国的政体 311

(3)中国共产党 311

(4)海峡两岸统一 313

(5)农民问题 314

(6)知识分子问题 315

3.未来中国的文化 316

(1)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16

(2)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先进性 317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317

4.中国的历史使命 319

(1)确保自己不断进步,也帮助其他不发达国家进步 319

(2)确保自己永享和平,也为世界持久和平尽心竭力 319

(3)确保人类平稳自然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大同社会 319

第四篇 大同论 323

第十章 大同理想社会 323

第一节 概说 323

1.社会理想 324

2.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 324

3.理想的相对性 324

4.大同理想社会 325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25

(2)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及其他社会理想的比较 325

(3)大同社会理想不能绝对化 327

第二节 历史上的社会理想 327

1.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理想 327

(1)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 327

(2)道家的大同社会理想 329

(3)旧大同思想的终结 330

(4)新大同思想的兴起和大同主义的提出 330

2.外国历史上的社会理想 331

(1)见之于宗教典籍的社会理想 331

(2)见之于外国哲学和其他世俗著述中之社会理想 332

(3)18世纪后法国、英国和美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验 335

第三节 现代人的社会理想 337

1.中国人的大同主义或新大同的社会理想 337

(1)大同主义社会理想和实践发展的四个阶段 337

(2)新大同思想或大同主义和共产党的纲领路线 340

2.其他国家人民的现代社会理想 341

(1)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341

(2)无政府主义的社会理想 342

(3)人类共同体、全球社会、地球村 343

第四节 经济大同 344

1.经济大同的意义 344

2.生产资料和一切社会财富归社会公有 344

(1)关于“天下为公” 344

(2)为什么要消灭私有制 345

(3)消灭私有制的条件 346

(4)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346

(5)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有权的关系问题 348

(6)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的过程 348

(7)由谁代表“公” 349

(8)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否还会有私有观念 350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350

4.有计划、按比例、平衡发展的全面和谐的经济 352

5.消灭阶级剥削、消灭民族国家界线的经济 355

(1)阶级分化与对立的双重意义 355

(2)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 356

6.市场、货币的终结 356

7.大同经济的组织管理 357

8.大同经济的计划性 358

9.普遍幸福的生活 359

第五节 政治大同 360

1.大同政治的意义 360

2.大同政治的基本原则 361

(1)平等,但承认差别 361

(2)自由而有序 362

(3)民主——个人与集体意愿的对立统一 363

(4)和平,但只消除战争而不排除暴力 364

3.大同世界的行政区划 365

4.大同世界的政体 366

(1)公议 366

(2)公营 366

(3)自治 367

5.大同社会的法律 367

(1)大同宪法 367

(2)法律 368

(3)规章和纪律 369

6.大同社会的政党和政治团体 369

第六节 文化大同 369

1.什么是文化大同 370

(1)大同文化发生发展的非社会性的物质条件 370

(2)大同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共同的社会物质条件 370

(3)大同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物质基础 370

(4)大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质 371

(5)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与民族特性的保持的对立统一 372

2.大同社会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372

3.大同社会高度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艺术 373

4.大同社会的道德 373

(1)大同道德的界定 373

(2)道德的统一的人类性和分化 374

(3)大同道德原则 375

(4)大同道德基本规范 375

5.大同社会的婚姻家庭 377

(1)康有为的“去家界”理论 377

(2)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的理论 378

6.大同社会的教育 379

(1)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379

(2)儒家的教育理想 379

(3)大同教育理想的补充 379

7.大同世界的语言文字 380

第十一章 大同哲学 382

第一节 概说 382

1.什么是哲学 382

2.哲学与科学 383

3.理想是哲学的重要内容 384

4.什么是大同哲学 385

(1)大同主义的哲学基础 385

(2)一种当代中国哲学 385

(3)一种当代世界哲学 386

(4)一种人类哲学 387

5.大同哲学的一体与来源和结构上的多元 387

(1)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体多元性质 387

(2)作为世界哲学的一体与多元性质 390

6.大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批判与继承 391

7.大同哲学与真善美 392

8.一本万殊的大贯通理念 393

9.大同哲学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 394

第二节 中庸和谐主义——大同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394

1.世界观方法论通论 394

(1)大同哲学的本体论和世界观 395

(2)主要范畴 396

(3)基本规律 397

2.和谐论 400

(1)《周易》的世界观方法论蕴含 401

(2)和谐论的逻辑起点和演进 403

(3)斗争哲学 406

(4)大同哲学是凸显同一、统一的哲学 408

3.中庸论 408

(1)《中庸》其书 409

(2)“中庸”其理 409

4.逻辑、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414

(1)目的贵在单一,方法应该多样 415

(2)中国学术有自己的逻辑体系 415

第三节 人本主义 416

1.人本主义概说 416

2.人论 417

(1)人的自然本质——人为万物之灵的第一义 417

(2)人的精神本质——人为万物之灵的第二义 418

(3)人的社会本质——人为万物之灵的第三义 419

3.精神论 420

(1)自我 421

(2)人性 422

(3)泛爱众的思想 423

(4)民族精神 424

(5)时代精神 429

4.社会论 433

(1)人类社会的起源 433

(2)人类社会的结构 433

(3)社会发展的动力 434

(4)人类社会的历史归宿 436

结尾语 437

附录 440

Ⅰ 本书的主要参考书目 440

Ⅱ 当代(1900—2100年)中国、美国和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和预测 441

一 中国人口及经济发展动态 442

二 美国人口及经济发展动态 446

三 世界人口及经济发展动态 4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