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江南古村落对比研究 以新平堡和礼社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媛,陆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3439674
- 页数:269 页
绪论:南北的融汇,文化的贯通 1
一、温婉的礼社,冷峻的新平堡 3
(一)礼社的前世今生 4
1.江南华章:浓墨重彩的礼社渊源 5
2.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的礼社经济 7
3.人才辈出:精彩厚重的礼社人文 9
(二)新平堡的来龙去脉 11
1.中华屏障:大漠边缘的兵家要地 12
2.塞北重镇:冷月边关的历史使命 13
3.沧海桑田:农耕游牧的融合见证 15
二、礼社和新平堡对比研究的依据、角度和内容 17
(一)以礼社和新平堡做样本进行对比研究的依据 17
1.总体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18
2.内容标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的条件 18
3.他山之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20
(二)对礼社和新平堡进行对比的认识角度 21
1.两地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环境的异同 21
2.两地历史发展中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 22
3.两地历史发展中经济发展道路的异同 24
(三)礼社和新平堡进行对比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1.从文物建筑看两地历史文化家底的社会价值 25
2.从非物质遗产的内容特色看两地文化背景的异同 28
3.从当代所处经济环境看新平堡和礼社的发展基础 29
三、礼社和新平堡对比研究的目的 30
(一)取长补短,为名镇建设提供新视角 30
1.及时开展研究是新时期大同发展的需要 30
2.礼社可以通过新平堡更加丰富地方文化 31
3.新平堡急需在礼社的发展经验中吸取养分 32
(二)传承文化,为两地儿女增添自信 33
1.在对比中揭示地域文化的巨大历史作用 33
2.在对比中发现地域文化的新闪光点 34
3.在对比中汲取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勇气 35
(三)碰撞火花,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 36
1.证实两地在各自的地域文化圈子里具有代表性 36
2.对比不同风格的文化形态所揭示的丰富性 36
3.提出两地对比研究的各种现象的普遍性 37
第一章 历史遗存家底深厚,新平堡与礼社两千年同声同气 39
一、从整体布局看两地历史文化的背景 40
(一)礼社的村落布局围绕经济发展自然展开 40
1.“小桥”的出现是江南生活的自然需要 40
2.“流水”既是交通方式又是日常生活条件 44
3.“人家”来去多是自然形成,少强制移民 46
(二)新平堡的布局一切围绕军事需求人为布置 48
1.“古道”沿线军堡错落有致,监管严密,军事意义重大 48
2.“西风”的狂乱使新平堡的戍墩因势而筑,形态各异 49
3.“瘦马”皆因战事频繁、军马劳役繁重却经常草料简陋 53
(三)两村落位置的共同之处在于皆处三角地带 55
1.两地在历史上皆为区域性物流和经贸中心 55
2.礼社因地处长三角的天然地缘优势而崛起 56
3.新平堡因地处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尴尬而落寞 58
二、从文物建筑看两地历史文化的特色 59
(一)从薛氏故居和马芳府邸看两地宅邸民居建筑的特色 60
1.宅院布局:新平堡的墙厚院阔,礼社的楼居庭深 61
2.装饰细节:礼社的自然恬淡,新平堡的繁缛凝重 63
3.居家环境:礼社的处处景致,新平堡的唯求实用 67
(二)从玉皇殿和玉皇阁看两地宗教建筑的特色 70
1.新平堡玉皇阁构造典型、作用重大 70
2.礼社的玉皇殿建筑宏大、功能众多 74
3.从新平堡的庙名看大同长城沿线的“全庙 76
(三)一方独有的公共建筑功能突出、意义深刻 78
1.从新平堡的城墙看明大同镇72城堡的创建 78
2.从水龙宫看礼社的自我服务功能 85
3.以保围堂、永善堂为例看礼社的“义” 87
三、从祠庙碑刻看两地历史文化的内容 90
(一)从家族祠堂看两地社会生活的基础 90
1.礼社有家族宗祠,礼社因此繁荣有序、团结稳定 91
2.新平堡没有家族宗祠,根本原因是侧重军事功能 94
3.礼社大姓人多势众宗谱齐全,新平堡人少姓多鲜见族谱 96
(二)从泛神崇拜看两地社会生活的特点 100
1.从新平堡供奉马神看大同长城古村落的泛神崇拜 100
2.从礼社供奉蚕神看江南古村落的泛神崇拜特 104
3.两地皆有关帝庙、真武庙、文昌阁,可见价值观高度一致 107
(三)从碑文遗存看两地社会生活的内容 110
1.从《永善堂碑记》看礼社地方宗族自治的基础 110
2.从《周文襄公祠碑》看两地社会生活的差异 114
3.从《水乡明珠题记》和《盛世移民建城邑》看两地现当代生活 120
第二章 人文风貌迥然各异,礼社斯文与新平威武相映成趣 125
一、从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看礼社和新平堡的人文风貌 126
(一)食物中的鱼米风情和游牧豪气 126
1.水乡的特产玉祁芹菜大有来头 127
2.新平堡莜面“三熟”之后才能吃的艰辛 129
3.香甜的地方美食饱含祝福 133
(二)初生、婚礼、葬礼的风俗讲究 137
1.初生礼的讲究 138
2.“六礼”中婚礼的异曲同工 143
3.“厚葬”的形式和内容 149
(三)生存观念、生活情趣、人生理想的体现 154
1.“贱老”和“贵少”的反差 154
2.从庭院植树看日常生活的禁忌 158
3.一副对联所蕴含的人生理想 160
二、从民间节庆艺术娱乐看礼社和新平堡的人文特色 163
(一)四时八节中的乡土人文生活 163
1.一年四季时头八节的异同 164
2.佛道节日纪念日的内容 173
3.庙会与乡土生活的关系 176
(二)文娱活动中的地方风味 179
1.九曲黄河灯阵与舞龙灯 180
2.石刻棋盘里的乡间日常游戏 186
3.万人空巷的礼社香会 190
(三)民间手工艺、民歌民谣、民间故事里的生活滋味 194
1.刺绣和剪纸里的方寸乾坤 195
2.“道情”的万种风情 198
3.民间故事里的村史形象 200
三、商业老字号、手工作坊、交易市场里的人文精华 202
(一)商贸老字号里的人文底蕴 202
1.“瑞丰”“永和成”里的忠厚诚信 202
2.薛子瑜敢为人先开现代化茧行 204
3.薛氏当铺的急公好义 206
(二)手工作坊里的传世之作 206
1.玉祁黄酒百里飘香 207
2.“云升茂”月饼原汁原味 208
3.油坊里、纺车上的传统技艺 210
(三)浓墨重彩的街市传奇 211
1.新平堡的贾家引人注目 211
2.礼社的龙形老街浑然天成 213
3.码头驿站盛极而衰 214
第三章 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新平堡与礼社比学赶相得益彰 217
一、从礼社薛姓的功绩中看吴文化的主要特征 218
(一)开拓进取、务实求真 218
1.薛经阁带头修筑圩田给当地带来的福祉 219
2.丰泰顺茧行、大成制种场的引领和带动 221
3.电影、电灯从本质上改变了乡村生活 223
(二)明理重学、崇德尚贤 225
1.割股疗亲两孝子的厚重德行 225
2.创建私塾、女学、高等小学、中学 226
3.人才辈出的骄傲和自豪 227
(三)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229
1.最早生产灭火机的敢为人先 230
2.礼社义庄的铁肩担道义 231
3.“地方自治实验”中的先行先试 235
二、比照吴文化看大同长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36
(一)从吴文化的巨大影响看大同长城文化建设的迫切性、着眼点、总目标 237
1.吴文化是礼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基础,新平堡迫切需要提炼大同长城文化作为灵魂 238
2.吴文化是苏锡常区域经济快速腾飞的基础,大同长城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大同的转型发展 239
3.吴文化是长三角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大同长城文化的总目标是促进冀晋蒙地区可持续发展 242
(二)天时地利人诸事俱备,大同长城文化建设正逢其时 244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为大同长城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244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的成果为大同长城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245
3.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同长城文化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46
(三)从大同长城文化和吴文化、晋文化的共同点中找到认识的突破 247
1.吴文化和大同长城文化过去血脉相连,现在差距明显,将来殊途同归 248
2.地理区域的高度重合使大同长城文化和晋文化在内容上有大量重合 248
3.对照吴文化,提出大同长城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核心内容 251
三、大同长城文化现阶段通过打造边塞文化产业园区造福一方 254
(一)发展大同长城边塞文化产业,是大同“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255
1.大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大同长城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主要内容 255
2.大同长城沿线的边塞文化资源量多、面广、质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途径转化为产业 256
3.发展大同长城边塞文化产业在是大同实现“三名一强”目标的重要组成和强大力量 257
(二)大同长城“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带动一系列重要迫切社会问题的彻底解决 258
1.可以依靠丰富的大同长城资源利用,率先实现本地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 258
2.可以在破除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259
3.可以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发挥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60
(三)用建设大同长城博物馆为具体项目抓手,着手建设“边塞文化产业园区” 262
1.立足本地实际,大胆创新机制,理论研究与资金投入双管齐下 262
2.选址布局与“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富民兴边紧密结合 263
3.党委政府整体统筹,文物、土地、旅游、城建等多部门合作 264
后记 26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