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太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8059960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内容、基本概念、方案制定、保障性试验与评定。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保障和保障性 1

1.1.1 装备及装备体系的基本概念 2

1.1.2 保障的定义和内涵 4

1.1.3 保障性的定义和特点 5

1.2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提出 7

1.2.1 可靠性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7

1.2.2 维修性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9

1.2.3 综合保障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10

1.3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 12

1.3.1 保障性系统工程的定义及内涵 12

1.3.2 保障性系统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13

1.3.3 保障性系统工程中的统筹协调 20

1.3.4 保障性建模与仿真 24

第2章 装备作战使用任务需求与保障性目标 28

2.1 联合作战及其特点 28

2.2 联合作战对装备保障建设的新要求 31

2.2.1 美军用联合作战方案指导装备建设的主要做法 34

2.2.2 联合作战任务下美军信息化装备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39

2.3 装备作战使用任务需求和顶层要求文件 40

2.4 装备作战使命任务与使用方案 44

2.4.1 作战使命任务 44

2.4.2 装备使用方案 44

2.5 装备保障性目标 46

2.5.1 保障性目标的定义和内涵 46

2.5.2 保障性目标的内容及确定 48

2.5.3 保障性目标示例 53

第3章 制定保障性要求 57

3.1 装备保障性技术规范 58

3.1.1 A类保障性技术规范 59

3.1.2 B类保障性技术规范 60

3.1.3 C类保障性技术规范 62

3.1.4 保障性技术规范关系举例 64

3.2 装备立项综合论证和研制总要求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68

3.2.1 装备立项综合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69

3.2.2 装备研制总要求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69

3.2.3 装备工程研制阶段的保障性要求 70

3.3 保障性要求确定过程和方法 73

3.3.1 必要的准备和条件 73

3.3.2 装备使用研究 75

3.3.3 比较分析 76

3.3.4 标准化要求 78

3.3.5 改进保障性的技术途径 80

3.3.6 制定保障性目标应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80

3.4 制定保障性要求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81

3.4.1 关于软件保障性要求确定问题 81

3.4.2 关于产品层次和保障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82

3.4.3 关于保障性定性要求 83

3.4.4 保障性参数的选择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84

3.4.5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84

第4章 装备保障性设计 86

4.1 可靠性设计 87

4.1.1 可靠性工作项目 88

4.1.2 可靠性设计准则 88

4.1.3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90

4.1.4 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95

4.1.5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99

4.1.6 可靠性工程与综合保障工程的接口与协调 102

4.2 维修性设计 103

4.2.1 维修性工作项目 104

4.2.2 维修性设计准则 105

4.2.3 维修性建模 107

4.2.4 维修性分配 110

4.2.5 维修性预计 113

4.2.6 维修性工程与综合保障工程的接口与协调 116

4.3 测试性设计 117

4.3.1 测试性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118

4.3.2 诊断方案与测试性要求 119

4.3.3 测试性设计方法 121

4.3.4 测试性评价&. 125

4.3.5 测试性初步设计与分析 125

4.3.6 测试性详细设计与分析 126

4.4 其它保障特性的设计 127

4.4.1 人力和人员综合设计 128

4.4.2 标准化和互用性设计 129

4.4.3 环境、安全性和职业健康设计 130

4.4.4 生存性设计 131

4.4.5 抢修性设计 132

4.4.6 运输性设计 133

4.4.7 自保障特性设计 134

第5章 保障方案制定和保障系统建立 136

5.1 保障方案及其制定 136

5.1.1 保障方案的定义及内涵 136

5.1.2 保障方案的作用 138

5.1.3 保障方案中的保障要素方案 139

5.1.4 保障方案、使用方案和设计方案的协调 141

5.1.5 保障方案制定过程 143

5.1.6 保障工作规划制定 160

5.2 保障资源需求的确定、研制和提供 156

5.3 装备保障系统建立 158

5.3.1 装备研制期间的保障系统建立 158

5.3.2 装备部署和初始使用期间的保障系统完善 159

5.3.3 保障系统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160

第6章 装备生产、部署和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 1

6.1 装备生产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61

6.1.1 制定生产阶段保障性工作计划 162

6.1.2 制定和实施生产阶段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计划 162

6.1.3 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163

6.1.4 实施保障性评审 163

6.2 由研制向生产转移的保障性问题 164

6.2.1 转移工作的要求及准则 164

6.2.2 转移工作的管理 164

6.2.3 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措施 165

6.2.4 设计更改控制 167

6.2.5 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68

6.3 装备系统部署中的保障性工作 170

6.3.1 装备系统部署的目的与任务 170

6.3.2 装备系统部署的规划与实施 171

6.3.3 部署工作的管理 173

6.4 装备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 175

6.4.1 制定使用阶段保障性工作计划 176

6.4.2 保障系统的运行 176

6.4.3 保障性数据收集和整理 177

6.4.4 保障性水平监测 181

6.4.5 保障资源的调整和优化 182

6.4.6 装备保障性改进 182

6.4.7 保障性工作经验总结 184

6.4.8 装备停产后的保障考虑 184

第7章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186

7.1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分类和作用 186

7.1.1 试验与评价的分类 187

7.1.2 试验与评价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作用 191

7.2 保障性设计特性要求的试验与评价 191

7.2.1 试验与评价的类型与目的 191

7.2.2 研制试验与评价方法 191

7.2.3 保障性演示验证 193

7.3 保障资源的试验与评价 194

7.3.1 试验与评价的目的 194

7.3.2 试验与评价的类型 194

7.3.3 保障资源试验与评价的内容 195

7.3.4 保障资源的综合评价 196

7.4 保障性目标评估 196

7.4.1 保障性目标评估内容 197

7.4.2 保障性目标评估方法 198

7.5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与管理 199

7.5.1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 199

7.5.2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管理 199

第8章 装备经济可承受性和寿命周期费用 203

8.1 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 205

8.1.1 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概念和内涵 205

8.1.2 影响经济可承受性的因素 208

8.1.3 经济可承受性分析技术和方法 209

8.1.4 提高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措施 213

8.2 装备系统效能分析 216

8.2.1 效能的概念与分类 216

8.2.2 效能的度量 217

8.2.3 装备系统的效能模型 218

8.2.4 装备系统效能分析 219

8.3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220

8.3.1 寿命周期费用的基本概念 220

8.3.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目的与应用 221

8.3.3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程序与要求 222

8.4 费用-效能分析 223

8.4.1 费用-效能分析程序 224

8.4.2 费用-效能分析在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226

第9章 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 227

9.1 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的重要性 227

9.2 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的定义与内涵 230

9.2.1 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的定义 230

9.2.2 软件保障性的内涵 231

9.2.3 软件与硬件在保障方面的异同点 232

9.3 软件保障方案和软件保障资源 234

9.3.1 制订软件保障方案 234

9.3.2 确定软件保障资源 235

9.4 软件保障性要求的实现 238

9.4.1 实现软件保障性的主要工作内容 238

9.4.2 确定软件保障性要求 239

9.4.3 软件保障性分析、设计与评估 243

9.4.4 软件保障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48

第10章 保障性信息管理及其应用 251

10.1 保障性信息 251

10.1.1 信息的概念 251

10.1.2 保障性信息的分类与内容 252

10.1.3 保障性信息的应用 253

10.2 保障性信息系统 254

10.2.1 保障性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255

10.2.2 保障性信息系统的建立 255

10.3 保障性信息管理及其应用 256

10.3.1 保障性信息需求分析 256

10.3.2 保障性信息处理流程 257

10.3.3 保障性分析汇总报告 262

10.3.4 保障性分析记录 264

10.3.5 保障性信息的管理 266

10.4 国内外保障性信息标准简介 267

10.4.1 GJB 3837《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 267

10.4.2 MIL-PRF-49506《后勤管理信息》 268

10.4.3 MIL-HDBK-59B《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实施指南》 269

第11章 保障性系统工程管理 270

11.1 保障性系统工程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270

11.1.1 保障性管理的意义 270

11.1.2 保障性管理的特点 271

11.2 保障性管理规划 271

11.2.1 保障性管理总计划 272

11.2.2 保障性实施计划 275

11.3 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77

11.3.1 军方的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77

11.3.2 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78

11.3.3 保障性联合管理组及职责 279

11.4 保障性评审 282

11.4.1 保障性评审的类型 283

11.4.2 保障性评审应注意的问题 283

11.5 保障性系统工程经费保障 285

11.5.1 保障性系统工程经费的支出 285

11.5.2 保障性系统工程经费的来源 286

11.5.3 保障性系统工程经费的保证 286

11.6 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及接口管理 287

11.6.1 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 288

11.6.2 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管理 289

11.7 保障性风险管理 290

11.7.1 风险管理准则 290

11.7.2 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291

11.7.3 风险识别程序和放行准则 293

11.7.4 风险管理职责 293

11.8 非研制产品的保障性管理 294

11.8.1 采购非研制产品的保障考虑 295

11.8.2 对确定非研制产品所需保障的考虑 296

11.8.3 对引进装备保障问题的考虑 298

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