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802375975
  • 页数:1219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包括七编21章,估计130余万字。按照时间线索,将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军事革命划分为:金属化革命、火药化革命、拿破仑革命、军事工业化革命、机械化革命、核军事革命和信息化革命;深入分析了历次军事革命发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军事革命发生的过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等;系统总结了军事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目录

第四编 工业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509

第十章 军事工业化革命 509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军事工业化的基本条件 509

一、工业革命的深化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 510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北美等地 510

(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矛盾斗争 514

二、工业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大规模融合 520

(一)近代军事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军队规模的扩大 520

(二)武器技术的发展和“枪炮革命” 525

(三)军队机动和通信方式的革命 528

第二节 工业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530

一、工业化战争的雏形——克里木战争 530

(一)科学技术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 531

(二)工业科技成果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应用及战法创新 533

(三)沙俄军队的失败与米柳金改革 539

二、工业化战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 547

(一)美国南北战争是工业时代的第一场“总体战” 548

(二)战争中的军事革新 552

(三)战争的意义与战后美国逐步走向军事大国之路 568

第三节 普鲁士军事变革与工业化战争的高潮 576

一、普鲁士军事变革的推动力 576

二、步兵武器的提升拉开军事变革的帷幕 580

三、改革兵役制度、部队编制与教育训练,提高官兵素质 585

(一)兵役制度和动员体制的改革 585

(二)教育训练改革 588

四、充分发挥铁路网运输潜力,提高国家快速动员能力和军队机动能力 590

五、“军事管理革命”——确立总参谋部在军队中的最高领导地位 592

六、新型通信技术和战争新变化推动指挥原则的更新 597

七、普鲁士军事变革及普法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599

第四节 日本、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军事近代化改革 601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和日本的侵略与东西方在军事领域的巨大差距 601

二、中国晚清政府的军事近代化改革 604

(一)晚清政府的前期军事改革 604

(二)晚清政府的后期军事改革 606

三、日本明治政府的军事近代化改革 608

(一)实现军事制度的近代化 609

(二)创立近代军事教育体系 611

(三)狠抓军事工业与武器装备的近代化 612

四、中、日两国近代军事改革得失比较 614

第五节 军事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619

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建立 620

二、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丰富与发展 628

(一)毛奇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 629

(二)“海权论”鼻祖马汉的军事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 638

第十一章 “海军革命”与巨舰大炮时代的到来 648

第一节 近代科技与发明在海军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 648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海军革命的影响 648

二、蒸汽铁甲战舰的出现 650

第二节 战争对铁甲舰发展的推动与海军的变革 656

一、克里木战争与铁甲舰军备竞赛 657

二、海战革命的发生——首次铁甲舰交战 659

三、铁甲舰队新战术的尝试——利萨海战和中日黄海海战 663

四、海军军制的变革和海军理论的更新 670

第三节 日本近代海军建设与对马海战的意义 674

一、日本近代海军建设 674

二、战列舰作为决定性海战力量的确立——对马海战 679

三、对日俄对马海战的反思 682

第四节 英国海军“费希尔革命” 685

一、无畏级战列舰的产生 685

(一)无畏舰的出现 686

(二)战列巡洋舰 690

(三)军舰使用石油燃料 692

二、教育体制改革 693

三、建立核心水手体系和精简海军舰队 697

四、重新分配舰队力量 699

五、费希尔实施改革措施的理论思考 701

第五节 海权论与美国海军建设 705

一、海权论对美国海军建设的影响 706

二、美国海军的改革与发展 710

第五编 机械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719

第十二章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 719

第一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萌发阶段的社会历史条件 719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719

(一)以石油和电力为标志的能源革命 719

(二)以内燃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革命 723

(三)以各种新材料为标志的原料和材料革命 724

(四)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交通运输革命 726

二、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世界大战的酝酿 728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728

(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729

三、科技成果的军事应用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731

(一)枪炮技术的进步 731

(二)新型陆战武器坦克的出现 733

(三)飞机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736

(四)海军舰艇技术的进步和航空母舰的问世 738

(五)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及其军事应用 743

第二节 现代作战样式的产生与新型军兵种的出现 745

一、陆战作战样式及战术革新 745

(一)炮兵战术革新与机枪的突破性运用 746

(二)野战阵地防御作战的重大革新——堑壕战和工程兵的发展 755

(三)化学战和化学兵的出现 762

(四)坦克战与坦克兵的出现 766

(五)诸兵种协同作战方式和合同战术的诞生 771

(六)战场机动方式向机械化过渡 779

二、航空兵的建立与空中战场的开辟 781

(一)航空兵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782

(二)各种空战样式的出现 788

(三)空战的深远意义 813

三、海上作战样式的丰富与发展 816

(一)舰队总决战思想及其终结——日德兰海战 816

(二)封锁战和潜艇战 822

(三)两栖登陆作战 829

(四)航空母舰的使用及海军航空兵的建立 833

四、电子战的产生 837

(一)电子战的萌芽 838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战的初步发展 840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机械化军事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3

一、从短期的运动歼灭战到长期的阵地消耗战 843

二、机械化武器装备的运用使战争呈现出立体化作战形式 847

三、战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民战争动员的发展 848

四、军队作战行动与编制体制走向大型化、合成化和摩托化 850

第十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事改革与创新 854

第一节 军事创新的战略环境与动因 854

一、军事上的挑战对军事创新的推动 855

二、创新型军事理论的产生及影响 858

(一)“大战略”和“总体战”理论 858

(二)陆战军事理论的发展 862

(三)空中战争论 867

三、主要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发展 870

(一)作战飞机与防空武器的发展 870

(二)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发展 873

(三)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 875

第二节 各主要国家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改革 877

一、机械化部队建设 878

(一)英国装甲部队建设的成败及其原因 878

(二)法国装甲部队建设 885

(三)德国新型装甲部队的创建 891

(四)装甲部队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902

二、空中力量的发展 905

(一)战后空中力量发展概况 905

(二)战略轰炸部队 907

(三)防空作战体系的建立 919

(四)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 925

(五)空降兵的组建 931

三、海军部队的建设与改革 936

(一)两栖部队 936

(二)航空母舰部队 949

(三)潜艇部队 961

四、无线电和雷达的技术发展与军事运用 971

(一)空军、陆军无线电通信系统 972

(二)雷达技术的发展 974

第三节 苏联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改革 976

一、改变旧军队的传统和制度,创建无产阶级新型军队 977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瓦解 977

(二)苏维埃政权的军事机构和武装力量的建立 978

(三)苏维埃武装力量建设的特点 981

二、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军事改革 984

(一)军事改革的动因 984

(二)精兵简政,实行一长制和新的兵役法 986

(三)调整指挥机构,实行军兵种编制改革 990

三、大纵深战役理论与机械化快速立体作战体系的确立 998

(一)“连续战役”理论及其对“机械化战争”论的借鉴 998

(二)大纵深战役理论和立体作战体系的提出与变化 1001

第四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局部战争对军事改革的检验及启示 1008

一、飞机、坦克在意埃战争中的运用 1008

(一)飞机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战争进程 1009

(二)超轻型坦克运用于复杂地形并获得成功 1010

二、西班牙内战对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启示 1012

(一)装甲坦克部队的运用及其经验教训 1013

(二)航空兵的运用及其启示 1018

三、苏军机械化部队在哈勒欣河战役和苏芬战争中的作战 1025

(一)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在哈勒欣河冲突中的运用及经验教训 1025

(二)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运用的经验与教训 1029

第五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改革与创新的特点及启示 1034

一、洞察未来战争模式,应对未来军事挑战,是进行军事变革的基本着眼点 1035

二、以创新的军事理论为先导,实现人与武器系统的最佳组合 1039

三、培养造就富于创造力的军官队伍,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军事文化氛围 1041

第十四章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 1045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指导和军事技术进步 1045

一、“总体战”思想的运用及影响 1046

二、新军事技术和机械化武器装备成为战场主宰 1056

(一)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 1057

(二)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 1060

(三)空军主要武器装备的发展 1062

(四)V型火箭和原子弹的出现 1064

第二节 机械化战争形态的发展与成熟 1065

一、机械化陆战模式的创新 1065

(一)德国“闪击战”初露锋芒 1066

(二)新的防御作战样式的形成 1077

(三)苏军大纵深进攻作战的完善 1082

(四)各主要国家机械化陆军的迅猛发展 1087

二、空战领域的革命 1091

(一)不列颠之战中的防空作战 1091

(二)战略轰炸——独立的空中战争样式 1100

(三)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 1112

(四)空降作战的出现与发展 1122

三、海战模式的变化和发展 1138

(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主力 1138

(二)潜艇部队成为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8

(三)两栖登陆战发展成为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立体战争样式 1153

四、合成军队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发展 1160

(一)合成军队的发展 1161

(二)从合同作战到联合作战——作战方式的重大变革 1165

(三)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建立 1171

五、电子战的发展 1178

(一)无线电通信对抗在更大范围内展开 1178

(二)无线电导航对抗的产生 1180

(三)雷达对抗 1181

(四)制导对抗与光电对抗的问世 1184

六、军队后勤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1185

(一)后勤兵力规模明显扩大 1185

(二)军械和油料等专业勤务快速发展 1186

(三)后勤组织指挥机构的完善和统一 1188

(四)后勤保障方式的创新 1189

(五)后勤保障手段的改进 1191

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游击战及其理论发展 1194

一、游击战争的历史演变 1195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1199

三、游击战争理论的发展创新和毛泽东的卓越贡献 1206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军事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211

一、科学技术对军事和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 1211

二、军队的能量基础和物质技术手段发生质变 1212

三、军队组成、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 1213

四、人民游击战争在机械化大潮中的独特作用 1215

后记 12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