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柴新胜,马发喜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0115017
  • 页数:1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河洛文化的起源、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到书法艺术的成熟,全面的论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遗存、古代书法学术论著及多书法家与洛阳的关联。文字精练,图片丰富、考据准确。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目录
标签:编著 书法

绪论:洛阳与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书法 823

一 隋、唐、五代墓志书法 837

概述 837

(一)隋刘宾及夫人王氏墓志 840

(二)隋萧瑒墓志 844

(三)唐涿郡卢道助墓志 848

(四)唐泉男生墓志 850

(五)大周故上骑都尉淳于君(武斌)并夫人左氏墓志铭并序 855

(六)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铭 860

(七)大唐故锦州刺史赵府君(洁)墓志铭并序 864

(八)大唐故荆州大都督府司马陈府君(颐)墓志铭并序 868

(九)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仁)墓志铭并序 872

(一○)唐故河南府河阳县丞陈府君(希望)墓志铭并序 876

(一一)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虚己)墓志铭并序 880

(一二)唐故赠工部尚书张公(庭珪)墓志铭并序 885

(一三)唐故辛体贤墓志 890

(一四)唐故特进太子少保致仕赠少傅戴公(思远)墓志铭并序 893

二隋、唐、五代碑刻书法 899

概述 899

(一)伊阙佛龛之碑 901

(二)大唐二帝圣教序碑 907

(三)孝敬皇帝(李弘)睿德之纪碑 913

(四)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 919

(五)大唐洛州济源奉先观老君像碑 925

(六)升仙太子之碑 930

(七)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941

(八)秋日宴石淙序 947

(九)大唐故巂州都督赠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懿)之碑 951

(一○)大唐故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公(彝)之碑 957

(一一)唐嵩山故道安禅师碑 963

(一二)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968

(一三)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俊)之碑 980

(一四)大唐故福州刺史菅府君(元惠)之碑 986

(一五)大唐嵩阳观记圣德感应之颂碑 992

(一六)有唐济渎之记碑 998

(一七)王屋山刘若水碑铭 1005

(一八)唐永泰寺之碑 1010

(一九)唐故尚书右仆射赠司空裴府君(遵庆)神道碑 1016

(二○)轩辕黄帝铸鼎碑铭 1022

(二一)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元裕)神道碑 1027

(二二)后魏昌黎冯王新庙碑 1034

(二三)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 1039

三 唐代造像题记书法 1047

概述 1047

(一)韦利器等造像题记 1048

(二)爨君协造像题记 1050

(三)李元哲造像题记 1052

(四)崔怀俭造像题记 1054

(五)高宗造大卢舍那像龛题记(唐调露二年) 1056

(六)高宗造大卢舍那像龛题记(唐开元十年) 1059

四 五代杨凝式书法艺术 1063

概述 1063

(一)韮花帖 1065

(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1068

(三)神仙起居法 1071

(四)夏热帖 1074

五隋、唐、五代书法的对外交流 1077

概述 1077

(一)王玄策造像题记 1080

(二)玄照造像题记 1082

(三)吐火罗僧造像题记 1084

(四)高昌人造像题记 1085

(五)遣唐使印 1086

六隋、唐、五代与洛阳相关的书法家 1087

概述 1087

(一)智果 1088

(二)丁道护 1090

(三)史陵 1090

(四)唐太宗李世民 1090

(五)唐高宗李治 1093

(六)武则天 1095

(七)唐玄宗李隆基 1097

(八)欧阳询 1099

(九)欧阳通 1101

(一○)虞世南 1103

(一一)殷令名 1105

(一二)殷仲容 1105

(一三)王知敬 1105

(一四)岑文本 1107

(一五)褚遂良 1107

(一六)玄奘 1110

(一七)李怀林 1112

(一八)裴守真 1113

(一九)薛稷 1113

(二○)薛曜 1115

(二一)锺绍京 1117

(二二)贾膺福 1119

(二三)杜审言 1119

(二四)沈佺期 1119

(二五)司马承祯 1120

(二六)张说 1120

(二七)张若芬 1122

(二八)张廷珪 1123

(二九)裴漼 1123

(三○)吴道子 1125

(三一)褚庭海 1126

(三二)卢鸿 1128

(三三)陆坚 1128

(三四)吕向 1128

(三五)张迥恭 1128

(三六)李邕 1130

(三七)萧诚 1132

(三八)宋儋 1134

(三九)王行满 1135

(四○)狄仁杰 1136

(四一)张旭 1138

(四二)徐峤之 1141

(四三)徐浩 1143

(四四)徐珙 1145

(四五)李白 1146

(四六)杜甫 1148

(四七)王维 1149

(四八)元至 1150

(四九)史惟则 1152

(五○)卢晓 1154

(五一)颜真卿 1155

(五二)袁滋 1158

(五三)张承庆 1160

(五四)韩愈 1162

(五五)白居易 1164

(五六)元稹 1167

(五七)刘禹锡 1168

(五八)李烨 1169

(五九)张籍 1171

(六○)王昌龄 1171

(六一)郑絪 1174

(六二)荀望 1177

(六三)柳公权 1179

(六四)李贺 1182

(六五)权璩 1182

(六六)舒元舆 1184

(六七)李商隐 1185

(六八)杜牧 1185

(六九)宋公霸 1188

(七○)湛然 1189

(七一)裴休 1191

(七二)释亚栖 1191

(七三)东都乞儿 1191

(七四)马胤孙 1191

(七五)孙敻 1192

(七六)李阳冰 1193

(七七)杨先庭 1193

(七八)李瑜 1195

(七九)程子建 1196

(八○)王缙 1197

(八一)蔡希寂 1199

(八二)陈岘 1200

(八三)崔异 1201

(八四)马盎 1202

(八五)温商 1203

(八六)郑章 1204

(八七)王源端 1205

(八八)张文哲 1205

(八九)张周 1207

(九○)寇立 1208

(九一)刘幼复、马振之 1209

(九二)刘惟丰 1211

(九三)彦弘 1212

(九四)裴居实 1213

(九五)唐缜 1214

(九六)彦儒 1215

(九七)齐演、齐涯 1216

(九八)徐? 1218

(九九)令狐棠 1219

(一○○)曹洪 1220

(一○一)李琯 1221

(一○二)李胤 1222

(一○三)崔凝 1222

(一○四)郑颀 1224

(一○五)刘诚 1225

(一○六)王滋 1226

(一○七)崔谯 1227

(一○八)杜致美 1228

(一○九)郑骞 1230

(一一○)赵荣 1231

(一一一)郭兴 1232

(一一二)杨凝式 1234

(一一三)杨弘正 1237

七 唐代与洛阳相关的书论 1239

概述 1239

(一)唐欧阳询书论 1240

八诀 1240

用笔论 1241

传授诀 1244

(二)唐虞世南书论 1244

书旨述 1244

笔髓论·叙体 1246

笔髓论·辨应 1247

笔髓论·指意 1247

笔髓论·释真 1248

笔髓论·释行 1249

笔髓论·释草 1249

笔髓论·契妙 1250

(三)唐徐浩书论 1251

论书 1251

古迹记 1253

(四)唐颜真卿书论 1258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1258

(五)唐韩愈书论 1263

送高闲上人序 1263

(六)唐刘禹锡书论 1265

论书 1265

(七)唐释亚栖书论 1266

论书 12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