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民国档案系列  民国政府六大主席
民国档案系列  民国政府六大主席

民国档案系列 民国政府六大主席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丰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台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801215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以时间为序集中介绍中华民国时期历届国府主席生平传记的作品。汪精卫、谭延闿、徐谦、胡汉民、蒋介石、林森这六位国府主席在中国历史的宏大画卷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或走向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上一篇:历史地理 第14辑下一篇:唐诗传 上
《民国档案系列 民国政府六大主席》目录

汪精卫:从少年英雄到卖国巨奸 1

一、曾是引刀成一快的革命少年 1

汪精卫少有才学,19岁即中秀才。后来,他赴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曾以《民报》主笔的身份痛批保皇派。在南洋期间,他积极宣传革命,筹措经费,与陈璧君相识,后来结了婚。 1

汪精卫入京谋刺摄政王载沣,声名大震。武昌起义后,汪精卫获释,他力劝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可云功之首,而又罪之魁”,后又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护法运动。 9

在国民党“一大”上,汪精卫力主跨党合作,润色大会宣言。曾亲笔代拟孙中山的遗嘱,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来,他逐步走上了反共的道路,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7

二、逐步迈向亲日的深渊 2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汪精卫抛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论调。日本对其拉打并用,他的亲日倾向更明显了,爱国志士的枪击让其尝了一次死亡的滋味。 28

日本全面侵华后,汪精卫散布“亡国论”的论调,并成立“低调俱乐部”等组织从事“和平运动”,他派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本接洽,策进“和平运动”。 34

汪精卫同日本签订卖身契——“重光堂密约”。后来他叛逃河内,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公开卖国投敌,成为中国头号汉奸,并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 39

三、汉奸的可耻作为 45

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对他软硬兼施。军统奉命刺杀汪,不料曾仲鸣做了替死鬼。汪精卫亲自出马赴日谈判,却悻悻而归。回国后,他又在吴佩孚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45

汪氏卖国集团以特工打天下,他们以76号为巢穴,从事暴力恐怖活动。他同日本人签订卖国的《日汪密约》,但高、陶反戈一击,公布“密约”,使汪氏陷于孤立。 56

汪伪群奸粉墨登场,汪伪政权终于正式建立。他们全面配合日军侵略中国,实行一整套卖国政策,甘当日寇鹰犬,鱼肉人民,其罪行罄竹难书。 63

四、被日本人用作试验品 72

多年枪伤突然复发,汪精卫颓然倒下,病情恶化。陈璧君只好求助中医,刘一帖留下膏药一帖,谁知是空欢喜一场。 72

汪精卫赴日就医,不料竟成“试验品”,日本人为救自己人,竟用汪做实验。一代巨奸,终于命毙扶桑。汉奸走狗,人人痛恨,尸焚灰扬,罪有应得。 75

谭延闿:从立宪派首领到国家元首 81

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会元 81

谭延闿出生于浙江杭州,长于官宦之家,父亲官至清朝总督。深厚的家学渊源和父母亲的双重影响,无形中培养了他的精神品性,初步奠定了他建德立功的基础。 81

谭延闿聪颖好学,在随父亲南北做官的游学生涯中,受教于各地巨儒名师,很快便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成为湘人有清200余年来第一个会元。 83

谭延闿初涉政坛,积极兴办新式教育,资助和支持明德学堂,任湖南省谘议局议长,积极保护路权、争取利权,堪称立宪运动的先锋,立宪派的领袖。 86

二、三次主持湖南省政 89

立宪无望,谭延闿转而革命,革命胜利后,继任湖南都督,后任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支部长。二次革命中先是被逼独立,后又投袁自保。第一次督湘失败,寓居青岛。 89

袁世凯死后,谭延闿二次督湘,颇有作为。段祺瑞任用内弟傅良佐为湖南督军,谭抵抗失败,拍卖大批会产,做好复出准备,经故乡茶陵去上海当寓公。 96

谭延闿第三次督湘,顺应时局鼓吹“自治”,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他为毛泽东的“文化书社”又题名又剪彩,好不热闹。亲信赵恒惕反戈一击,内忧外患,他被迫隐居上海。 100

三、稳定和巩固广东根据地 107

重挫面前,谭延闿追随孙中山革命,为革命捐出巨资。他身赴广州,兼任大本营内政部长和建设部长,共谋革命大业,讨伐赵恒惕,东征陈炯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07

谭延闿痛失主公,坚决平定刘、杨叛乱,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帮助组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他一开始遵守孙中山遗教,反对西山会议派,筹划两广统一。 114

中山舰事件后,谭延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亲自向蒋介石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印。他态度逐渐右转,主张宁汉合流,帮助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镇压革命。 117

四、因患脑溢血而去世 125

谭延闿被蒋介石推到台前,做了8个月有名无实的国民政府主席。他斡旋奔走于各派军阀之间,追随蒋介石发动内战,亦步亦趋,为收买地方军阀尽责尽力。 125

谭延闿一生奉行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的三不主义,有“人中甘草”之誉。他休体有容,兴趣爱好颇广。精擅美食,酷爱骑术,诗字俱是古今一绝。 129

谭延闿患脑溢血而亡,国民党高度肯定了他,以国葬之仪将他葬于灵谷寺,墓穴规模仅次于中山陵,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在当时有多高。 131

徐谦:从前清进士到国民政府代主席 134

一、大清国和民国的法律专家 134

徐谦少时熟读经史,精擅法律,曾任法部参事、京师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等职,是清末翰林和法律专家,为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34

徐谦同情和支持革命,组织“国民共进会”,初任司法部次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袁世凯厉行专制,他又用法律手段,成为反袁的独裁“战士”。 137

徐谦皈依上帝,信奉“基督教救国主义”。他发起组织“信教自由总会”和“基督教救国会”,劝说冯玉祥参加革命,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司法部长和大理院院长等职。 139

二、成为激进的革命家 144

徐谦赞成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参与领导国民革命,完成“联冯”使命。他领导“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成为国民党北方群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144

徐谦离莫回国,主张仿效苏联进行司法改革,继续坚持和发展革命,对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成为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52

徐谦领导群众收回汉口、九江的租界,他积极拥护“三大政策”,支持工农运动的发展,由前清的进士、清廷的辩护者,一跃而成为激进的革命领导人。 159

三、晚年反蒋后,退避香港 165

徐谦继续高举反蒋的旗帜,遭蒋通缉,后主张驱苏分共,帮助冯玉祥“清党”,受到多方排挤,各方都不能容忍他,自己也十分郁闷。 165

徐谦退避九龙,公开声明不再参与政治活动,后主张抗日反蒋,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进行反蒋活动,组织“抗日后援会”,创办中国难童工艺救济院。 167

徐谦心系祖国前途、民族命运,他一生与时偕行,追求进步,后来病逝于香港。病逝后,社会各界都积极悼念,也受到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极具哀荣。 170

胡汉民:自视甚高,被蒋囚禁 172

一、早年寻求救国之道 172

胡汉民出生于广东番禺。他天资聪颖,恃才狂放,自负好强。家庭的不幸、国家的危难和清王朝的腐败,使他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成为革命领袖之一。 172

胡汉民以为人“捉刀”的方式,筹措了留学日本的经费。他接受“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家乡实践,但无疾而终,后又赴日本留学。 175

胡汉民作为官费留学生,再渡日本,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一度主编《民报》,成为同盟会杰出的宣传家。 177

二、革命元勋和民国宰相 182

胡汉民领导与指挥多次武装起义,参与新加坡“论战”,是革命派的理论中坚。为救汪精卫,他只身赴澳门豪赌,血本无归。他兼任南洋支部和南方支部支部长,成为革命元勋。 182

民国草创,胡汉民初任广东都督,后任总统府秘书长,他力劝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他二次督粤,力造“一模范省”,试行土地国有政策,是民国的开国宰相。 187

二次革命中,胡汉民通电反袁,被调西藏。他参加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主张恢复国会和约法,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激进的理论家。 191

三、巩固广东根据地 197

胡汉民曾三次主持广东省政,险遭毒手,主持大元帅府工作,他与“太子”孙科产生矛盾,以致要弃职离粤,后经孙中山调解,表示愿意为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97

胡汉民出席国民党“一大”,是五人主席团主席,审查大会宣言。他有保留地拥护“三大政策”,招致孙中山的不满。孙中山北上后,他代理大元帅,再次跃居权力核心。 199

孙中山去世后,胡汉民大权旁落,继而“放逐”苏联,言辞更为激烈和革命。他反对西山会议派的分裂行动,在国民党“二大”上,成为“缺席的主角”。 202

四、反共清党的急先锋 205

胡汉民与蒋介石合流,是其政府的开国元勋,身兼党政军三个方面的主席。他为反共清党不遗余力,并发挥理论宣传的专长,助蒋统一全国,在立法方面颇有建树。 205

胡汉民因“约法之争”被囚汤山,开国元勋沦为鸟尽之弓,由此掀起反蒋风暴。“九·一八”事变后,胡汉民重获自由,虽然积极活动,但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213

胡汉民组织“新国民党”,从事抗日倒蒋活动。他反对福建事变,后来避居香港,由于不堪仰人鼻息,再次出国。回国后在与人对弈时,争强好胜的他突发脑溢血而亡。 220

蒋介石:从中国的统治者到被赶到台湾岛 236

一、投身革命,节节高升 236

蒋介石在恩师陈其美的引导下参加革命。他混迹上海滩,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永丰舰赴难,得到孙中山信任,成为其一生的政治资本。他赴苏考察,对苏联心生厌恶。 236

蒋介石入主黄埔军校,培养起自己的嫡系力量。廖案发生,蒋成为处理廖案的三委员之一,他言行左倾,成为国民党内的后起之秀,逐步掌握了国民党的大权。 242

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蒋介石大权独揽,其政治倾向日益右转。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他名噪天下,政治声望大增,也成为众矢之的。 245

二、扫除障碍,主政南京 249

蒋介石扫除障碍,建立蒋记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后,第一次下野。亲赴日本寻求支持,并与宋美龄成婚,筹足了复职的政治资本。 249

蒋介石趁国民党分裂之际,复职统一国民党,成为新党魁。他对各派地方军阀拉打并用、软硬兼施,暂时统一了全国。他与汪精卫和胡汉民斗法斗智,排斥政治异己。 255

蒋介石积极反共,不断围剿红军,镇压各地兴起的反蒋抗日风暴,一时间国内刀光剑影。为了巩固统治,蒋在内政和外交上苦心经营,在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265

三、被迫抗战,抗日领帅 269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抗日。抗战之初,蒋积极英勇抗击日军侵略,组织了淞沪、徐州和武汉等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269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成为世界级领袖。但他在暗地里却一直与日本谋求和谈。由于中日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和谈长期没有结果。 282

抗战期间,蒋介石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及内政建设方面作出了努力,颇有成效。蒋喜好独揽权力,借抗战之机,统一了西南军政。1943年,蒋再登国民政府主席宝座。 290

四、积极反共,内战罪魁 293

蒋介石念念不忘反共,与中共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合作、溶共、限共,直至反共等阶段。他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压制人民的抗日民主热情,厉行特务统治。 293

抗战结束不久,蒋为争取时间抢夺胜利果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毛泽东欣然赴渝,蒋骑虎难下,弄巧成拙,仓促应战,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97

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中共全力予以回击。战场态势逆转,中共经过战略防御、进攻和决战,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蒋介石逃到了台湾岛上。 301

五、偏安台湾,悬棺未葬 305

蒋介石初到台湾,颁布名目繁多的“戒严令”,厉行法西斯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严打台独分子。为了“反共”、“反攻大陆”,蒋无所不用其极,但始终未能如愿。 305

通过改造国民党,蒋介石肃清了异己势力。安排蒋经国进入国民党核心层,准备接班。他推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措施,台湾经济开始起飞。 314

尼克松访华,深深刺激了蒋介石,蒋介石一病不起。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其葬礼之奢华实属罕见。 319

林森:从西山会议派领袖到抗战国府首脑 327

一、初识革命,功在民国 327

林森出生于福建闽侯,幼时接受教会教育。转战台湾,先在电报局受训,后在台北电报局任职。台岛被割后,林森积极联络志士,宣传革命,投身救台运动。 327

林森投身革命运动,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积极宣传和组织革命,发展军事武装。他善于做新军工作,对九江光复和清朝海军起义贡献颇大。 329

民国草创,林森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参议院议长,负责民国初期的建章立制、开国制宪等工作,他以参议院为阵地,坚持进步,反对袁世凯独裁。 331

二、艰苦创业,巩固革命成果 335

林森主持国民党美洲总支部工作,主要负责筹款和宣传工作,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林森的工作也颇有成效,美洲支部被孙中山授予“领袖支部”称号。 335

林森曾三次任非常国会和护法国会议长之职,为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尽心尽力,但无奈工作处处受掣肘,难以打开局面。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林森稍许欣慰。 338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林森出任福建省省长,本欲造福桑梓,却遭遇“逼宫”。他出任广州大元帅府建设部长,修建黄花岗烈士墓园,弘扬革命精神,功在千秋。 342

三、国府主席迁川,主张抗日 345

林森是西山会议派领袖式的人物,虽远在国外,却仍是反蒋派的领袖。在国民政府主席“宝座”上一坐就是12年,但只是“典守印信”而已,没有实权。 345

为国家保存抗战的力量,林森率领政府西迁,多次发表通电和谈话,鼓励人民坚决抗战。他嗜书如命,重视教育,与妻子伉俪情深,是“平民元首”。 353

林森曾率先称孙中山为“国父”。他年过七十,精神矍铄,岂料飞来横祸,命殒黄泉。国民党与共产党以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了他一生的功绩,极具哀荣。 356

后记 363

参考书目 3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