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玉军,王新杰,马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877711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代表性区域(东南武夷山脉和东北小兴安岭南坡)的杉木、马尾松、毛竹和落叶松为研究对象,提出森林碳汇计量的示范性方法体系,利用建立生物量模型以及测定评估参数,全面估算森林生物量,结合含碳率和土壤有机碳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地计算碳储量和固碳释氧量,从而掌握典型树种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生物量和遥感模型估算为补充的碳汇功能计量和评价体系,实现与国际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监测技术的接轨。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目录

第1章 森林碳储量及其研究进展 1

1.1 森林碳储量研究背景 1

1.2 森林生物量和碳储存库层 5

1.3 森林生物量估测 6

1.3.1 平均生物量法 6

1.3.2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9

1.3.3 遥感信息模型法 11

1.3.4 其他方法 19

1.4 森林碳汇计量 20

1.4.1 含碳率测定 20

1.4.2 森林碳储量计算 20

1.4.3 森林固碳释氧量计算 22

第2章 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和毛竹森林资源分布特征 23

2.1 杉木、马尾松和落叶松 23

2.1.1 优势地位 24

2.1.2 分布情况 26

2.2 毛竹 30

第3章 研究材料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 34

3.1 研究地概况 34

3.1.1 将乐国有林场 34

3.1.2 东折稜河经营所 36

3.2 资源现状及经营区划 38

3.2.1 森林资源及经营现状 39

3.2.2 综合区划 40

3.3 标准地布设及调查 42

3.3.1 标准地选取与设置 42

3.3.2 标准地调查 42

3.3.3 标准木解析 49

3.4 森林生物量估算 49

3.4.1 乔木生物量 49

3.4.2 林下植被生物量 58

3.4.3 残体生物量 61

3.5 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 64

3.5.1 数据处理 64

3.5.2 实验分析 64

3.5.3 数据统计与汇总 66

3.6 土壤碳储量 66

3.7 森林碳储量计量 66

第4章 杉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68

4.1 杉木林样本数据 68

4.1.1 杉木林类型 68

4.1.2 杉木标准地及样木 69

4.2 杉木单木生物量分配 71

4.3 杉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71

4.3.1 独立模型的建立 71

4.3.2 相容性模型的建立 79

4.4 杉木林生物量 86

4.4.1 乔木层 86

4.4.2 林下植被层 89

4.4.3 残体层 91

4.5 杉木林碳储量 92

4.5.1 乔木层 92

4.5.2 林下植被层 94

4.5.3 残体层 95

4.5.4 土壤 96

第5章 马尾松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99

5.1 马尾松林样地和标准木 99

5.2 马尾松单木生物量 100

5.2.1 各器官含水率 100

5.2.2 各器官生物量分配 101

5.3 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 103

5.3.1 自变量的设定与选取 103

5.3.2 模型类型 104

5.3.3 模型的检验 104

5.3.4 不同方程对拟合效果的影响 105

5.3.5 最优方程 106

5.3.6 误差检验结果分析 108

5.4 马尾松林生物量 108

5.4.1 生物量与蓄积关系 108

5.4.2 生物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109

5.4.3 生物量的径阶分配特点 110

5.4.4 乔木层净生产力分析 111

5.5 马尾松林碳储量 112

5.5.1 乔木层含碳率 112

5.5.2 碳储量及分配 113

第6章 落叶松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115

6.1 落叶松林分和标准地 115

6.2 落叶松林乔木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116

6.2.1 乔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算 116

6.2.2 乔木各器官含碳率 124

6.2.3 乔木碳储量 125

6.3 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130

6.3.1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 130

6.3.2 林下植被含碳率 133

6.3.3 林下植被碳储量 134

6.4 落叶松林残体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137

6.4.1 残体生物量 137

6.4.2 残体含碳率 138

6.4.3 残体碳储量 139

6.5 落叶松林土壤碳储量 142

6.5.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142

6.5.2 土壤碳储量 143

6.6 落叶松林生物量变化规律 147

6.6.1 不同林龄的分布 147

6.6.2 不同林分密度的分布 149

6.6.3 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155

6.7 落叶松林碳储量 164

6.7.1 落叶松林平均含碳率 164

6.7.2 落叶松林碳储量 166

6.7.3 落叶松林碳汇 171

第7章 毛竹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175

7.1 毛竹林样地和样木 175

7.2 毛竹单木生物量 177

7.2.1 单木生物量及分配 177

7.2.2 不同年龄和胸径单木生物量分布 178

7.3 毛竹林生物量模型构建 180

7.3.1 模型变量相关分析 181

7.3.2 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183

7.3.3 最优模型 189

7.4 毛竹林分生物量 191

7.5 毛竹林碳储量 192

第8章 基于遥感信息估测森林生物量 195

8.1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估测落叶松林生物量 195

8.1.1 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195

8.1.2 遥感影像处理 198

8.1.4 遥感因子线性模型应用 203

8.2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估测将乐县森林生物量 203

8.2.1 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204

8.2.2 遥感影像处理 206

8.2.3 生物量遥感模型的建立 209

8.2.4 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化规律 219

8.3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估测将乐县森林生物量 223

8.3.1 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223

8.3.2 遥感数据预处理 223

8.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224

8.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与应用 229

第9章 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比对研究 236

9.1 不同树种生物量比较 236

9.1.1 落叶松林 236

9.1.2 杉木、马尾松和毛竹林 242

9.2 不同树种含碳率比较 244

9.3 不同树种碳储量比较 246

9.3.1 生态系统碳储量 246

9.3.2 碳年均固定量 250

9.3.3 固碳释氧量 253

附件1 缩写语 256

附件2 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监测技术规程 258

参考文献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