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沙武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1214
  • 页数:5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种。本书是第一部对敦煌石窟的某个时期作深入的专题研究的专著。对吐蕃时期石窟的整体特点进行了新的概括,以“重构”作为吐蕃时期时期石窟特点的核心词,并对这一特点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解说。对这一时期洞窟的营建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上一篇:畲族文化新探下一篇:六朝骈文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 石窟基本资料概述 1

二 研究史简述 15

三 本选题的意义 34

四 本次研究体例与方法说明 34

五 需要说明的问题 35

上篇 综合研究——以吐蕃统治时期洞窟“重构”现象的考察为中心 3

前言 3

第一章 吐蕃统治时期洞窟壁画布局法则“重构”现象 6

一 经变画对应关系 9

二 屏风画的使用 19

第二章 吐蕃统治时期洞窟“原创性”图像的出现及其“规范化”意义 26

一 经变画的新题材 28

二 瑞像图与佛教史迹画 35

三 一类独特的毗沙门天王造像 46

第三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及其变化 53

一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 53

二 供养人画像出现于洞窟主室东壁门上的意义——以莫高窟第231窟阴伯伦夫妇供养像为例 70

三 结语 81

第四章 吐蕃统治时期洞窟营造思想与功能的变化 83

一 与前期洞窟的比较概述 83

二 报恩思想的流行 91

三 末法思想的流行 97

四 部分造像反映出的中印密法与唯识思想 102

五 中唐吐蕃期洞窟功能研究的几点想法 105

第五章 吐蕃统治时期新画样画稿的传入与创作 111

一 吐蕃统治时期新画样的传入 111

二 以金光明最胜王经变为代表新的经变画画稿的创作与传入 123

三 波罗艺术风格绘画的传入及其成就 125

四 绘画风格与技法的变化与尝试 135

第六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重构”现象原因试析 138

一 吐蕃战争与民族统治对人们信仰的“重构” 138

二 佛教和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141

三 敦煌世俗佛教的影响 143

四 于阗因素的影响 145

五 吐蕃及中原汉地艺术粉本的传入及其影响 147

六 吐蕃统治者对敦煌佛教的支持 152

七 世家大族、高僧大德及统治者对洞窟营建的有力推动 156

八 经济发展对石窟营建的推动 161

九 吐蕃敦煌抄经事业与石窟营建之关系 164

第七章 吐蕃统治时期洞窟对其后归义军时期洞窟营建之影响 169

一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洞窟经变画布局对前期中唐洞窟的继承 169

二 榆林窟第25窟窟形对归义军时期洞窟的影响意义 172

三 中唐洞窟基本造像题材在归义军时期洞窟的延续 174

四 藏传绘画与波罗艺术风格在归义军时期洞窟的延续与发展 174

本篇小结 180

中篇 石窟营建研究 183

前言 183

第一章 吐蕃统治时期对莫高窟盛唐未完工洞窟的续建 184

一 问题的提出 184

二 相关洞窟基本资料和现状 186

三 洞窟中“中唐补绘”内容 188

四 洞窟中两个历史时代营建的关系 195

五 特殊背景下诸图像出现的社会历史关联 200

六 余论 204

七 结语 205

第二章 莫高窟第158窟与粟特人关系试考 206

一 前言 206

二 洞窟基本情况 207

三 各国王子举哀图的粟特属性 209

四 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雁衔珠纹 213

五 两件粟特纳骨瓮的文化意义 216

六 洞窟建筑形制与入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 218

七 对涅槃经变图像的再解读 223

八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图像的选择意义 228

九 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人 233

十 对吐蕃装供养人画像的释疑 236

十一 与邻窟张议潮功德窟的历史关联 239

十二 敦煌粟特安氏的佛教信仰 243

十三 结语 246

第三章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359窟供养人画像研究——兼谈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敦煌的态度 248

一 洞窟供养人画像及新释读的题记 249

二 洞窟供养人画像之相互关系 258

三 洞窟供养人粟特九姓胡“石”姓家族之推论 262

四 洞窟供养人画像服饰新现象 265

五 洞窟功德主的蛛丝马迹 269

六 从第359窟供养人看中唐时期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的态度 274

七 余论——第359窟出现大量吐蕃装供养人画像原因试析 279

第四章 莫高窟“报恩吉祥窟”再考 281

一 写本所记洞窟基本信息 281

二 洞窟“报恩”思想 284

三 主尊彩塑卢舍那佛并八大菩萨像 285

四 洞窟“当阳”小考 291

五“报恩吉祥窟”洞窟推断 295

六 结语 301

第五章 莫高窟第161窟研究——以洞窟功德主与营建时代的考察为中心 303

一 洞窟概况与研究史 303

二 中心佛坛两身吐蕃世俗装彩塑造像身份考 305

三 洞窟窟主推断 312

四 洞窟营建时代考 319

五 是否为莫高窟“独煞神堂” 326

第六章 莫高窟第93窟为吐蕃人功德窟考 330

一 前言——吐蕃人与敦煌石窟营建 330

二 莫高窟第93窟图像的吐蕃艺术特征 335

三 结语 349

第七章 关于榆林窟第25窟营建时代的几个问题 355

一 研究史述评 355

二 榆林窟第25窟之画风 360

三 与莫高窟中唐壁画艺术之比较 367

四 弥勒经变中出现吐蕃装人物试析 369

五 洞窟藏文题记及相关问题 373

六 相关社会历史背景与洞窟营建时间之关系 377

七 吐蕃期榆林窟洞窟营建状况 380

八 结语 382

本篇小结 383

下篇 个案研究——石窟图像解析 387

前言 387

第一章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首次出现于吐蕃期洞窟的原因 388

一 敦煌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基本概况 388

二 首次出现于吐蕃期洞窟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变 391

三《金光明最胜王经》基本思想探析 395

四《金光明最胜王经》思想与敦煌中唐社会历史背景之关联 403

五 同出相关图像的佐证及于阗因素的影响 407

六 余论 413

第二章 劳度叉斗圣变未出现于敦煌吐蕃期洞窟的原因 414

一 敦煌石窟中唐之前的两铺劳度叉斗圣变 415

二 劳度叉斗圣变与佛道之争 417

三《降魔变文》与变相 418

四 劳度叉斗圣变与反吐蕃心理 420

五 中唐劳度叉斗圣变不流行原因试析 422

六 结语 424

第三章 敦煌石窟彩塑艺术的新探索——对莫高窟第159窟彩塑造像的几点认识 426

一 问题的提出 426

二 新尝试: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429

三 人物造像服饰风格变化探源 435

四 简单的分析:艺术与历史 441

五 两种风格:艺术家竞争的可能结果 446

第四章 莫高窟第154窟主尊彩塑造像的性质与定名考 451

一 问题的提出 451

二 佛教石窟装饰佛及其与第154窟主尊造像的比较 454

三 第154窟主尊与弥勒造像的关系 460

四 第154窟弥勒佛王彩塑造像 461

五 第154窟转轮王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464

六 结语 469

第五章 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茶罗图像补遗 470

一 前言 470

二 学术史的考察 471

三 洞窟壁画与罗氏照片的缀合复原 478

四 榆林窟第25窟完整卢舍那并八大菩萨曼茶罗图像小议 483

五 余论——罗寄梅之后的榆林窟第25窟壁画 491

第六章 莫高窟第45窟观音经变时代新探 493

一 讨论的前提——第45窟为盛唐未完工中唐补绘洞窟 495

二第45窟观音经变的几点疑问 501

三第45窟观音经变的中唐特色 509

四 沙州陷蕃前后石窟图像表现出来的观音信仰 516

五 需要回答的问题 520

六 余论 521

七 结语 525

参考文献 526

后记 5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