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方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04039723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清末戏曲改良是近现代中国文明碰撞、融合下的时代产物,从始至终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本书正是充分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发生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情境下,戏曲改良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历史贡献。本书通过系统的展现戏曲改良的缘起和发展脉络,结识了社会时局,时代变迁、美学观嬗变时催生戏曲改良所起到的左右。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目录

前言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国清末社会的时代变局及戏曲改良 1

一 西学东渐下的清末中国社会的时代变局 1

二 “大历史观”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视野 8

三 跨文化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清末戏曲改良 19

上编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与“戏曲改良”的提出 37

第一章 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和“文学革命”的提出 37

第一节 “近代”何谓以及划定“近代”的标准 37

一、“近代”在中西词源学上的分野及“古代—中古—近代”的三段论在西方语境中的时间意识 37

二、西方社会历史划段中的“古代—中世纪—近代”三段论模式 40

三、划定“古代—中世纪—近代”时代分段的标准 43

第二节 清末中国社会发生近代转型的内在根源 49

一、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49

二、西方近代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状况 53

第三节 清末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下的“文学革命”的提出 57

一、十九世纪中后叶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57

二、近代“文学革命”的提出 64

第二章 “诗界革命”:以真精神熔铸新意境 69

第一节 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及十九世纪中叶“革新诗歌”的先声 69

一、诗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 69

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诗言志”说 73

三、龚自珍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革新诗歌” 80

第二节 “诗界革命”:以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91

一、“诗界革命”的前后分期 91

二、“诗界革命”的宗旨:用“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94

第三节 王国维的新“意境论”与“诗界革命”的“新精神熔铸新意境” 99

一、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发展线索 101

二、王国维对于中国传统“意境论”的改造 103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论”批评对于西洋诗学学术范式及新学语的吸纳 105

第三章 “文界革命”: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 114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中的“文以载道”传统及“文界革命”的提出 114

一、中国传统文学的“诗文相杂”观念 114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以载道”传统 118

第二节 “文界革命”的宗旨:以“新文思”开创“新文体” 128

一、“文界革命”的提出 128

二、“文界革命”的“新文思” 138

三、“文界革命”的“新文体” 150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用新观念缔造“新小说” 162

第一节 “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及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 162

一、“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流变 162

二、清末小说繁荣的原因 166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之宗旨:以新观念再造新小说 170

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新观念 170

二、引外来新思想熔铸中国国民意识 175

第三节 “小说界革命”与清末小说创作的实绩 180

一、“小说界革命”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1

二、清末“谴责小说”兴起、繁荣的原因及其所受的“小说 183

第五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宗旨与途径 187

第一节 戏曲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特殊定位及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 187

一、戏曲的缘起及早期流变 188

二、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及“戏曲改良”的必要性 191

第二节 “以新思想移植于本国”:清末“戏曲改良”的提出及宗旨 196

一、“戏曲改良”的目的 196

二、“戏曲改良”的核心思想 200

第三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清末“戏曲改良”的具体路径 205

一、师法莎士比亚等英国文豪开中国戏曲改良之先风 205

二、师法伏尔泰等法国思哲开中国戏曲改良之道路 208

下编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及主要内容 216

第六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 216

第一节 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及对清末“戏曲改良”的示范意义 217

一、欧榘甲写作《观戏记》的缘起 217

二、欧榘甲《观戏记》论粤剧改良 221

第二节 陈独秀《论戏曲》的戏曲改良主张 226

一、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文体性质的理论界定 226

二、陈独秀《论戏曲》对戏曲有益功用的理论说明 228

三、陈独秀《论戏曲》对于戏曲改良的具体建议 230

第三节 柳亚子、陈佩忍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对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的理论宣传与政治鼓动 236

一、柳亚子与《〈二十大舞台〉发刊词》 237

二、陈佩忍与《论戏剧之有益》 240

第七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戏剧创作 246

第一节 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戏曲创作剧目 246

一、清末“戏曲改良”中的传奇曲目 246

二、清末“戏曲改良”中的杂剧剧目 251

三、清末“戏曲改良”中的地方戏剧目 255

第二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的时代内容和进步意义 260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颂扬 260

二、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的讴歌 262

三、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西方列强凌辱中国的控诉 264

四、清末“戏曲改良”的戏曲创作对于妇女解放的提倡 268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引入“西法”的改良尝试 270

一、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异域戏剧题材的引入 270

二、清末“戏曲改良”在戏曲创作上对于西洋戏剧写作技法的引入 273

第八章 清末“戏曲改良”的舞台实践 279

第一节 汪笑侬与“时装新戏”改良 280

一、立志改良旧戏的“伶圣”:汪笑侬的传奇戏剧人生 280

二、《瓜种兰因》:汪笑侬“时装新戏”的样板 282

三、汪笑侬与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联 291

第二节 夏月栅、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改良戏剧 295

一、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与上海“新舞台” 295

二、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潘烈士投海》 296

三、上海“新舞台”的改良新戏《黑籍冤魂》 299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 304

一、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剧场的改良与创新 305

二、清末“戏曲改良”舞台实践对于新舞台的改良与创新 308

第九章 清末“戏曲改良”对外国戏剧的译介 313

第一节 林纾对于英国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翻译 313

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及时代意义 314

二、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初衷 323

三、林纾《吟边燕语》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具体内容 325

第二节 王国维对于德国近代戏剧的译介 337

一、王国维对于德国戏剧文豪希尔列尔、格代的译介 338

二、王国维对于德国剧作家海别尔的译介 342

第三节 清末“戏曲改良”对于外国戏剧作品的翻译 347

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所翻译的有代表性的外国戏剧作品 347

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翻译外国戏剧作品的意义 353

结语 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及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历史性出场 361

一、清末“戏曲改良”的过渡性质 361

二、“春柳社”的成立及其戏剧改良主张与清末“戏曲改良”之间的关系 371

三、“春柳社”《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的公演:二十世纪中国“新戏”的新声初啼 382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393

一、戏曲作品及史料汇编 393

二、中外论著 395

三、报刊杂志与论文 397

后记 3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