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河南金融百年
河南金融百年

河南金融百年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灿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4968371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河南金融史是中国金融史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史的一些情况。因此,研究和探讨河南金融史对工作在各有关岗位上的金融爱好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南金融业在近百年中所走过的路,其中有平坦也有曲折,从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从走过的路可以预见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更好地达到目标。本书包括金融轶事说略、金融人物小传和金融大事录要三部分,力图给现在合将来的金融从业者以启发和借鉴,以使河南金融业走好未来的路,将未来的金融工作做得更出色、更有成就。
《河南金融百年》目录
标签:编著 金融

金融轶事说略 1

河南晚清铜元局述略 3

河南省早期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封因利局”说略 5

河南钱庄、银号考略 7

票号河南分庄的设立与衰败 19

银钱业镖客在河南的消亡 27

清朝末年河南项城张氏家族在天津开办的银行——盐业银行说略 31

豫泉官银钱局开办始末 35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告诉我们些什么——一个地方金融机构从崛起到倒闭的经验教训 41

短命的旧中国河南省银行 49

行为与原旨相悖的旧中国河南农工银行 55

莫忘前车之鉴——旧中国河南农工银行贪污舞弊案的启示 61

西北银行在河南 69

河南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脉络 73

河南城市信用社建立发展情况记略 79

河南典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1

有关河南城乡高利贷的几个问题 109

民国时期河南境内的银行 115

民国时期河南的流通货币 125

对旧金融机构人事制度的两面观 133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流通于河南各根据地的货币 137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日伪占领区内的银行业 145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沦陷区流通的日伪货币 149

旧中国河南境内的金融业公会 151

国民党政府逃台时从河南掠走了多少金银外币 153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银钱业未清偿存款是如何清偿的 155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的民间信用活动 157

“三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河南金融 161

新中国河南的通货膨胀与治理措施 167

河南人民银行系统专业干部的业务技术职称评定 171

河南省1983年实行银行统管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简记 175

河南银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推行经营责任制 179

企业内部银行在河南的推广、应用 183

该报即报的河南人民银行系统宣传报道工作 187

河南人民银行系统坚持打造“铜墙铁壁” 191

河南银行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先声 195

河南金融界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若干金融理论问题的讨论 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河南金融业对“三农”的支持 207

新中国河南金融业对工商业发展的支持 219

河南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两行分设中的一个插曲——对县(市)要不要保留人民银行的争论 227

1992年秋河南银企座谈会召开经过 229

河南省1984—1993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233

河南人民银行系统的文明单位建设 243

河南金融研究者的一次盛会——河南省金融学会诞生记 247

河南钱币爱好者乐园诞生记——河南省钱币学会成立经过 251

《河南省金融志》及其编纂经过 255

朱镕基在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 259

《金融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创刊与发行 263

20世纪90年代河南银行业主要业务指标在全国的排列位次 269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在河南的贯彻执行 271

从多角度看假币 273

新中国河南邮政储蓄事业诞生记 285

新中国河南力度最大的一次搞活资金活动 289

河南金融的“三乱”与对金融“三乱”的从严治理 293

对河南银行结算工作的一次大检查 299

河南银行界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 303

河南的城市居民储蓄存款 309

旧中国的银行稽核与新中国的银行稽核 315

走出去的河南金融家 319

河南的“金融干部摇篮” 323

河南的“金融黄埔” 327

金融人物小传 331

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行长生于河南 333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做过河南省银行总经理的中共地下党员 335

河南金融学者貂菱及其著作 339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首任行长李绍禹小传 343

赵会元:平易近人的领导者 辛苦终生的革命家——简记河南金融界前辈赵会元 345

周时煊:新中国河南省人民银行领导人中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 349

20世纪80年代初期河南人民银行领导班子新旧交替中的功臣魏振光 353

金融大事录要 357

后 记 4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