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不起诉的实体根据研究
不起诉的实体根据研究

不起诉的实体根据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继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208881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我国现阶段刑事法领域不起诉制度作一研究探讨。从不起诉制度及其理论依据概说、不起诉的刑法理念根据研究、不起诉的刑事政策依据研究、不起诉的犯罪社会学依据研究、不起诉的刑法规范依据研究、不起诉制度改革展望等六个方面详尽深入论述了这一制度。
《不起诉的实体根据研究》目录

序言:换个角度看刑法 1

前言 1

一、选题依据 1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6

二、研究方案 8

(一)主要研究内容 8

(二)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12

(三)特色与创新之处 13

(四)主要研究方法 14

第一章不起诉制度及其程序根据 15

第一节 不起诉制度概述 16

一、不起诉的概念 16

二、我国不起诉的分类 17

三、不起诉的价值 20

四、不起诉制度的历史发展 21

第二节 不起诉的程序理念根据 37

一、公共利益原则 39

二、诉讼效益原则 44

三、比例原则 47

第三节 不起诉的程序规范根据 50

一、不起诉程序规范的规定 50

二、不起诉程序规范与实体规范的关系 55

第二章 不起诉的刑法理念根据 60

第一节 人权保障与不起诉 61

一、人权保障理念的历史变迁 61

二、人权保障机能的内涵厘清 64

三、人权保障理念与不起诉 68

第二节 刑法谦抑与不起诉 70

一、刑法谦抑理念的含义 70

二、刑法谦抑理念的价值蕴含 74

三、刑法谦抑理念与不起诉 76

第三节 罪刑法定与不起诉 79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与阐释 80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及其评析 82

三、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不起诉 87

第三章 不起诉的刑事政策根据 101

第一节 目的刑教育刑主义与不起诉 103

一、刑罚目的的一般理论 104

二、目的刑主义与不起诉 113

第二节 非犯罪化等刑事政策与不起诉 122

一、非犯罪化等刑事政策解读 122

二、非犯罪化等刑事政策的意义 128

三、不起诉对非犯罪化等刑事政策的实现 132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不起诉 139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 140

二、不起诉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 146

第四 章不起诉的犯罪杜会学根据 156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犯罪高发形势的司法需求 157

一、犯罪状况分析与评估 157

二、司法需求与应对 166

三、案件分流与不起诉 171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起诉 173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分析 173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的相关依据 179

三、起诉未成年人犯罪的消极后果 184

第三节 贫困人口犯罪与不起诉 188

一、贫困人口犯罪的定义 188

二、贫困人口犯罪的模型 191

三、贫困人口犯罪的可宽宥性 193

四、贫困人口犯罪的不起诉选择 197

第五章不起诉的刑法规范根据 202

第一节 法定不起诉的刑法规范根据 203

一、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 205

二、刑法及司法解释关于只能免除刑事处罚的规定 220

三、司法解释关于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的规定 223

第二节 酌定不起诉的刑法规范根据 227

一、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与刑法第37条的关系 228

二、刑法第37条与其他法定免除刑罚情节的关系 234

三、酌定不起诉刑法规范根据之一:刑法第37条之规定 239

四、酌定不起诉刑法规范根据之二:其他法定免除刑罚情节之规定 246

第三节 存疑不起诉的刑法规范根据 249

一、证明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不足 250

二、证明犯罪主体的证据不足 253

三、证明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不足 256

第六章不起诉制度改革展望 260

第一节 刑事和解与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化 262

一、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及意义 262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践探索及意义 273

第二节 酌定不起诉的依法充分适用 291

一、酌定不起诉适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91

二、酌定不起诉依法充分适用的主要空间 295

第三节 赋予检察机关不起诉实体裁量权的探讨 299

一、酌定不起诉决定后的非刑罚处罚措施的执行 299

二、国外检察机关不起诉实体裁量权的规定及借鉴 302

三、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属性分析 306

四、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实体裁量权的完善 308

参考文献 313

后记 339

后记(二) 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