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遵义市地方志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03439084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整理完成,通过搜集整理,抢救挖掘黔北古近代文学的相关文史资料,对于推进遵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贡献,对于让遵义人了解遵义的文学脉络和学习遵义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之子于归下一篇:睡美人 童话集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目录

第一编 吸纳整合期(1600年以前)星星点点缀长河 5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 5

第一节 背景:统而少治,隔而不绝 5

第二节 概貌:泓泓清泉,难以成流 8

第三节 特点:横连竖断,源同流暂 12

第二章 唐中后期:飞云化雨渗山泉 15

第一节 千古之争:李白曾否到夜郎 15

第二节 长流诗篇:豪情稀微郁难舒 19

第三节 留存散文:量少却显时代痕 22

第三章 宋元时期:三五新绿绽枝头 25

第一节 历史背景:羁縻土司思播大 26

第二节 播州诗文:吉光片羽倍珍奇 29

第三节 南平诗歌:近接巴渝绿先绽 32

第四章 明中前期:疏枝横陈亦风流 35

第一节 土司后期:由盛至衰自有因 36

第二节 诗坛扫描:枝虽稀疏各有根 39

第三节 散文大概:刻石铸铜多留存 43

第五章 明代后期:叶因骤雨积播州 46

第一节 平播之战:土司覆灭非偶然 46

第二节 高唱低吟:动人心者非颂歌 50

第三节 或议或叙:实用文中有佳作 53

第二编 融聚成型期(1601—1728)遒干新枝蔚成林 59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 59

第一节 背景:归流改朝,变革剧烈 59

第二节 概貌:顺时应势,诗文并茂 62

第三节 特点:多流融聚,先后传承 66

第二章 明代末期:记盛叹衰各所依 69

第一节 流官散文:辟府建县重人文 69

第二节 流官诗歌:史事风物各寓志 73

第三节 其他诗文:或殉或逸末世情 76

第三章 南明时期(一):大错和尚钱邦芑 79

第一节 生平:“一声长啸出红尘” 80

第二节 诗歌:慷慨舒缓总相宜 83

第三节 散文:形神兼具显生机 86

第四章 南明时期(二):他山湄水歌啸群 90

第一节 钱点:“悠悠那复知朝市” 90

第二节 侨居隐逸:衡宇相望情相接 93

第三节 返里贤能:教授躬耕歌且吟 97

第五章 南明时期(三):掌山老人陈启相 101

第一节 生平:“风声客意两难安” 101

第二节 诗歌:坎壈抑塞化忧思 104

第三节 散文:烈马驭空龙戏水 108

第六章 南明时期(四):娄山南北保节人 111

第一节 入遵隐者:“一杯一笑一长嗟” 111

第二节 遵籍遗民:“数载幽栖无世情” 115

第三节 傅尔元:蜀才第二未竞才 118

第七章 南明时期(五):禹门住持丈雪醉 122

第一节 生平:“那有闲情整俗容” 122

第二节 诗歌:“拍拍轻清只自知” 126

第三节 散文:禅灯语录开新篇 129

第八章 南明时期(六):遵府内外众高僧 132

第一节 遵义:诗文并茂文尤佳 133

第二节 绥阳:生活味浓唱和多 136

第三节 桐梓:自有名禅佳篇在 140

第四节 龙湄婺:“至今平地浪滔滔” 143

第九章 清代初期(一):府、县同廓遵义县 146

第一节 唐氏三代:后浪更比前浪高 146

第二节 谈罗二氏:与时俱进入新途 150

第三节 其他诗文:千姿百态乃一体 153

第十章 清代初期(二):真桐绥仁四州县 157

第一节 桐仁诗歌:壤厚光足自成林 157

第二节 绥真诗歌:风雨山川巧相融 161

第三节 州县散文:各体自有佳文在 164

第十一章 清代初期(三):分属三府东四县 168

第一节 蒋深:喜有鸿迹留白泥 168

第二节 余庆诗歌:贤主佳客竞风流 171

第三节 湄龙诗歌:洞崖山水酿华章 174

第四节 四县散文:入眼民情上笔端 178

第十二章 清代初期(四):愤激不拘罗兆甡 181

第一节 生平:“岁月无情自奔忙” 182

第二节 诗歌:豪放恣肆任挥洒 185

第三节 散文:干遒技劲出藩篱 188

第十三章 清代初期(五):宽和冲穆李先立 191

第一节 生平:“邱壑情深我结欢” 192

第二节 诗歌:自如有度清且醇 195

第三节 散文:平和流畅雅而朴 199

第十四章 清代初期(六):清贫李晋与李专 202

第一节 二人生平:云游四方视野阔 202

第二节 李晋诗歌:溪云涧月淡而雅 206

第三节 李专诗歌:沉郁豪宕自卷舒 209

第三编 发展繁荣期(一)(1728—1919)万紫千红春满园 215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 215

第一节 背景:盛世转衰,文脉绵延 215

第二节 概貌:作者众多,著述丰盛 218

第三节 特点:纵横交织,远近相通 222

第二章 唐氏乾嘉七诗人 225

第一节 唐金:“铁石肝肠岂爱金” 225

第二节 唐锟:“船尾渔翁一笛横” 229

第三节 三代五人:“不因花草作闲诗” 232

第三章 唐树义及唐炯等 235

第一节 唐树义:“直上蓬峰独浩歌” 235

第二节 唐炯:征途“转叹思灾黎” 239

第三节 三叔侄:境遇有别各写真 242

第四章 宦氏六代懋庸最 245

第一节 宦儒章等三人:“朵朵出岫非无心” 245

第二节 宦廷铨等三人:“镜中常恨鬓霜催” 249

第三节 宦懋庸文:“留贻后贤使有考” 252

第四节 宦懋庸诗:“模糊墨泪一齐挥” 255

第五章 蹇臣前后四代人 258

第一节 三代五人:“得意休将紫简抛” 259

第二节 李蹇臣:“干戈扰攘忧时泪” 262

第三节 蹇谔:“匣中长剑久悲鸣” 265

第六章 遵义赵氏五诗人 268

第一节 三祖孙:存世片羽尤堪珍 269

第二节 赵菘:“独对西风感逝波” 272

第三节 赵恺:“津津乐道如遵义” 275

第七章 赵廷璜室两代诗 278

第一节 赵廷璜:长叹“徒切杞忧天” 279

第二节 赵怡:“望乡怀古两愁思” 281

第三节 赵懿:“多半行吟客路诗” 284

第四节 三婆媳:言行“怀向一何深” 287

第八章 遵义乾嘉二李氏 290

第一节 李翔等四人:“焦桐犹幸未成灰” 291

第二节 李凤翧:“耳闻不如目见详” 294

第三节 李为:“老至浑忘岁月长” 297

第九章 遵义两王与两张 300

第一节 王观一族:“封侯原不在科名” 300

第二节 王所师一族:“洗尽铅华并出尘” 304

第三节 张姓两族:“写罢民艰泪满襟” 307

第十章 遵义其他六世家 311

第一节 苏氏父子:“穷途挥泪望千秋” 311

第二节 徐牟二氏:“恰喜梅残更放花” 314

第三节 杨氏三族:“何用随波激浪为” 317

第十一章 世家之外三诗人 321

第一节 陈怀仁:“不信当官也缺粮” 321

第二节 萧光远:“摇笔冥冥寒雨中” 324

第三节 刘汉英:“草莽犹怀国士恩” 327

第十二章 辛亥前后三宿儒 330

第一节 杨兆麟:“茫茫家国恨多端” 331

第二节 周浩:“万方多难我无俦” 334

第三节 胡树声:“几何恸泪代人抛” 337

第十三章 遵义其他众诗家 341

第一节 乾隆年间:“田家乐始得其真” 341

第二节 嘉庆年间:“不效碌碌腐儒生” 345

第三节 道光以后:遗珠漏简待求索 348

第四节 女诗人:“尽多书卷对妆台” 352

第十四章 桐梓赵氏十二人 356

第一节二、四代:“得闲便有灵性诗” 356

第二节五、六代:体悟“忧喜人何常” 359

第三节七、九代:“深浅皆见”细鳞游 363

第十五章 赵旭及子赵彝凭 366

第一节 赵旭诗:“一诉官民之苦哭声长” 367

第二节 赵彝凭诗:“登山临水思悠悠” 370

第三节 父子文:“渔翁之筌”多奇珍 373

第十六章 温冯二氏与两曾 377

第一节 温氏八人:“骨朽犹思堪济物” 377

第二节 冯氏三人:“家国萦怀每不眠” 380

第三节 曾氏两族:“艰危身世旧山河” 384

第十七章 桐梓其他十世家 387

第一节 傅同形:“读书养气忘荣辱” 387

第二节 侯苏陈杨:枝叶虽疏亦为树 391

第三节 犹赵蒋氏:追昔抚今情意浓 394

第四节 刘氏兄弟:“恨不一请朱云剑” 397

第十八章 梁宗鲁与令狐堃 401

第一节 梁宗鲁:“仰叩彼苍佑我清” 401

第二节 令狐堃:“英雄纵厄不蹉跎” 405

第三节娄、明、陈:“读书不止为功名” 408

第四节 其他作者:因时切地有佳篇 411

第十九章 绥阳世家与士众 415

第一节 二王一陈:“竹林深处两三家” 415

第二节 雍乾嘉道:“雨滴孤灯泪几行” 419

第三节 咸同光宣:“独木难将大厦支” 422

第二十章 仁怀众让张鸿绩 426

第一节 张鸿绩:“几多未老英雄泪” 426

第二节 卞傅卢蔡:“书逢得意屡舒眉” 429

第三节 其他诗文:“墨花涌出总玲珑” 433

第二十一章 湄潭余庆诗与文 437

第一节 湄潭诗歌:“风景高低入望描” 437

第二节 湄潭散文:十人首推欧阳曙 441

第三节 余庆诗文:“湖山胜迹忆当年” 444

第二十二章 婺川龙泉正安州 447

第一节 聂树楷:“愿化千堆万堆粟” 448

第二节 婺龙诗文:枝疏花叶亦多彩 451

第三节 正安诗文:“故里长留翰墨香” 454

第二十三章 府遵桐绥之流官 458

第一节 府官诗歌:“绝好江山似故乡” 459

第二节 府官散文:刻石入典录史迹 463

第三节 遵桐绥:多述业绩少吟咏 466

第二十四章 仁怀正安之流官 469

第一节 陈熙晋:“竹枝声里棹歌赓” 470

第二节 仁怀诗文:文媲其行倡教化 474

第三节 正安诗歌:“一年一度醉东风” 477

第四节 正安散文:如实表述自畅达 481

第二十五章 婺余湄龙之流官 484

第一节 婺川:吟诗行文重民生 484

第二节 余庆:“摩挲古迹景遗贤” 488

第三节 湄潭、龙泉:咏景述事各有为 491

第四编 发展繁荣期(二)(1728—1919)沙滩秀色万年景 499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 499

第一节 背景:沙滩文化,名显全国 499

第二节 概貌:王气所在,诗文双荣 503

第三节 特点:学为内蕴,广纳出新 506

第二章 郑珍(一):西南大儒黔通人 510

第一节 生平:志横四海矮坎坷 510

第二节 散文(一):人事景物善描述 514

第三节 散文(二):序跋书杂议为主 517

第三章 郑珍(二):“绝代经巢第一流” 521

第一节 诗歌(一):地位、影响与风格 521

第二节 诗歌(二):“民生家计愁心随” 524

第三节 诗歌(三):“到眼河山感慨多” 528

第四章 莫友芝:西南大儒又一人 532

第一节 生平:屡试不售卓千古 532

第二节 诗歌:忧时纪事堪为史 536

第三节 散文:忧愤之情亦如诗 539

第五章 黎庶昌:学者使节散文家 543

第一节 生平:人奇遇奇文亦奇 543

第二节 散文:自树一帜称南黎 547

第三节 诗歌:吟诗结谊在扶桑 551

第六章 奠基黎氏三父子 554

第一节 黎安理:笔谈独绽花一枝 555

第二节 黎恂:情动于衷任挥洒 558

第三节 黎恺:纪事以励思与警 562

第七章 词坛黎氏有三杰 566

第一节 黎兆勋:感触难遏乃豪放 566

第二节 黎庶焘:苦吟有成多幽思 570

第三节 黎庶蕃:才高历广自舒张 573

第八章 黎氏三代又四雄 577

第一节 黎兆熙:“渔洋喉下探息者” 577

第二节 黎兆祺:“胸中所??愁魔多” 580

第三节 黎兆铨:“滇程徒步万余千” 582

第四节 黎庶諴:“一蓑烟雨一渔竿” 585

第九章 黎氏四代十昆仲 588

第一节 黎汝谦:“度度行舟遇逆风” 588

第二节 黎尹融:“鸡林景物寄君看” 592

第三节 黎汝林:“粗食淡饭也精神” 594

第四节 黎汝华:“天荒地老愿终违” 597

第五节 其他六人:境况各异皆宗本 599

第十章 黎氏跨纪第五代 602

第一节 黎梓:“舌耕笔耨自安贫” 602

第二节 黎渊:“永抱坚贞守孤洁” 606

第三节 黎树、黎楷:“风雨潇潇两鬓丝” 609

第四节 黎迈、黎玕及黎翕夫妇:宦游居乡皆萦根 613

第十一章 郑氏诗坛前四代 616

第一节 背景:忠孝家风沙滩缘 616

第二节 四代人:“陶令风流百代存” 620

第三节 郑斑:“惟有青山在眼中” 623

第十二章 郑氏五代三姊弟 626

第一节 郑淑昭:“几回吟望月轮秋” 627

第二节 郑知同(一):“文章憎命又谁尤” 630

第三节 郑知同(二):“朱弦沉响难传恨” 633

第十三章 莫氏在遵三代人 636

第一节 莫与俦:“我亦眉轩神郁蓬” 637

第二节 莫庭芝:“歧途去住两茫茫” 640

第三节 莫生芝:“满街微雨识春愁” 643

参考书目 647

后记 6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