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河源市志  上
河源市志  上

河源市志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4407198
  • 页数:74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史记 列传 23下一篇:中州钱币论丛
《河源市志 上》目录

凡例 1

总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建置 自然环境 61

第一章 建置 61

第一节 位置 61

第二节 境域 61

第三节 建置沿革 62

第四节 行政区划 6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4

第一节 地质 64

第二节 地貌 72

第三节 气候 74

第四节 水系 77

第五节 土壤 77

第六节 植被 80

第七节 自然资源 81

第八节 自然灾害 85

第二篇 人口 计划生育 94

第一章 人口 94

第一节 人口规模 9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5

第三节 人口密度 96

第四节 人口构成 96

第五节 姓氏 98

第六节 外来(流动)人口 99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01

第一节 政策规定 101

第二节 计生管理工作 103

第三节 计生技术服务 106

第四节 机构设置 107

第三篇 城乡建设 109

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 109

第一节 市区总体规划 109

第二节 市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112

第三节 县(区)城规划和乡镇规划 112

第四节 规划管理 113

第五节 机构设置 114

第二章 市政建设 115

第一节 城镇建设 115

第二节 道路照明 115

第三节 桥梁 116

第四节 防洪 117

第五节 江岸 118

第六节 绿化 119

第七节 城中村改造 120

第八节 城市排水 120

第三章 公用事业 125

第一节 供水 125

第二节 供电 127

第三节 供气 129

第四节 城市交通 130

第四章 环境卫生 131

第一节 街道保洁 131

第二节 生活污水处理 132

第三节 垃圾、粪便处理 133

第四节 机构设置 134

第五章 城市管理 134

第一节 市容整治 134

第二节 法规建设 135

第三节 机构设置 135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 136

第一节 概况 136

第二节 解决农村“一保五难” 137

第三节 农房改造 138

第四节 农村清洁工程 138

第五节 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 139

第七章 国土管理 139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39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140

第三节 地籍管理 140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142

第五节 农田保护与垦复开发 143

第六节 土地监察 144

第七节 土地储备和使用 144

第八节 机构设置 145

第四篇 环境保护 146

第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146

第一节 《东江流域(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计划纲要》 146

第二节 《河源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147

第三节 《河源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147

第四节 《河源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47

第五节 《新丰江水库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与环境可持续保护规划》 148

第六节 《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 148

第二章 污染防治 148

第一节 防治法规与环保执法 149

第二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 151

第三节 治污工程 151

第四节 水源保护 157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绿色社区建设 159

第三章 城市环境综合保护 159

第一节 城市环境整治 159

第二节 环境区划分 159

第三节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61

第四章 环境管理 168

第一节 行政措施 168

第二节 管理法规与执法检查 174

第三节 环境监测 177

第四节 排污费征收与环境统计 178

第五节 议案、提案和信访办理 179

第六节 环保宣传与环保科研 180

第五章 环境质量 182

第一节 水环境 182

第二节 大气环境 183

第三节 声环境 184

第六章 机构设置 185

第一节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 185

第二节 市环境保护局 185

第五篇 经济综述 186

第一章 经济结构 186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86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187

第三节 劳动力结构 188

第二章 发展速度 189

第一节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189

第二节 产业增长速度 191

第三节 投资规模 192

第三章 经济发展特点 193

第一节 企业带农户 193

第二节 工业立市 194

第三节 市场多元 195

第四节 外向经济 195

第五节 旅游旺市 196

第六节 存在问题 197

第六篇 经济体制改革 198

第一章 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198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198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199

第三节 税务体制改革 200

第四节 金融体制改革 201

第五节 投资体制改革 202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203

第一节 国有资产现状 203

第二节 国有资产体制改革 204

第三节 国企改革 204

第四节 机构设置 205

第三章 企业制度改革 205

第一节 产权制度改革 205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206

第三节 企业劳动制度改革 207

第四章 流通体制改革 207

第一节 国有商业体制改革 208

第二节 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改革 209

第三节 物资体制改革 210

第四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10

第五节 供销合作商业体制改革 211

第六节 石油、烟草、盐业经营体制改革 213

第七节 外贸体制改革 216

第五章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217

第一节 合作经济组织 217

第二节 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 217

第三节 土地经营权流转 218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218

第五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 218

第六节 农村经济管理 220

第七篇 交通运输 222

第一章 公路 222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22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27

第三节 公路运输 229

第四节 公路管理和运输管理 231

第五节 运输企业选介 235

第六节 机构设置 237

第二章 铁路 238

第一节 铁路线路 238

第二节 铁路营运站 239

第三章 水路 239

第一节 港口码头 239

第二节 水路运输 240

第三节 水上交通安全监督 241

第四节 航道管理 242

第五节 机构设置 243

第八篇 邮政电信 245

第一章 邮政 245

第一节 邮政业务 245

第二节 通邮能力 247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48

第四节 机构设置 249

第二章 电信 250

第一节 固定电话 250

第二节 移动电话 250

第三节 无线寻呼 251

第四节 数据通信 253

第五节 通信、网络建设 254

第六节 机构设置 256

第三章 无线电管理 257

第一节 无线电台站 257

第二节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和设施建设 258

第三节 无线电监测与行政执法 258

第四节 机构设置 259

第九篇 农业 260

第一章 种植业 260

第一节 概述 260

第二节 粮食作物 261

第三节 经济作物 270

第二章 科技兴农与农业综合开发 278

第一节 科技兴农 278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 280

第三章 农用机械 281

第一节 概述 281

第二节 主要农用机械 282

第三节 农机管理服务 283

第四章 畜牧业 285

第一节 畜禽生产 285

第二节 饲料牧草 288

第三节 动物疫病防治 289

第四节 兽药经营与管理 289

第五节 主要畜牧业企业选介 290

第五章 渔业 291

第一节 水产养殖与捕捞渔业 291

第二节 基地建设 294

第三节 水产科研及技术服务 294

第四节 渔业管理 294

第六章 机构设置 295

第一节 市农业局 295

第二节 市畜牧兽医局 296

第七章 林业 296

第一节 造林绿化 296

第二节 林木资源 299

第三节 山林保护 301

第四节 林政管理 305

第五节 林产品加工 306

第六节 国有林场 307

第七节 机构设置 307

第八章 水利 308

第一节 水利工程 309

第二节 “三防”工作 315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20

第四节 农村用水 321

第五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322

第六节 机构设置 323

第七节 省属水库移民安置 324

第八节 启动万绿湖直饮水项目 328

第九章 乡镇企业 32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29

第二节 主要行业 331

第三节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选介 334

第四节 机构设置 337

第十篇 扶贫开发 338

第一章 农业扶贫 338

第一节 扶贫决策 339

第二节 “千干扶千户” 340

第三节 “千村扶贫“工程 341

第四节 社会扶持与产业化带动 342

第五节 科技帮扶 342

第二章 工业、旅游扶贫 343

第一节 工业扶持 343

第二节 旅游业扶持 343

第三章 教育扶贫 344

第一节 希望工程 344

第二节 扶贫助学 344

第四章 对口帮扶 345

第一节 省直单位扶持 345

第二节 深圳市帮扶 347

第三节 珠海市帮扶 349

第四节 东莞市帮扶 350

第五节 中山市帮扶 350

第五章 机构设置 351

第十一篇 工业 352

第一章 发展状况 352

第一节 工业总产值 352

第二节 发展特点 353

第三节 机构设置 355

第二章 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 356

第一节 技术改造 357

第二节 技术创新 358

第三章 工业行业 362

第一节 电力 362

第二节 采矿冶金 371

第三节 水泥 373

第四节 陶瓷 374

第五节 纺织服装 375

第六节 机械电子 376

第七节 食品饮料 378

第八节 印刷文体用品 379

第九节 制药 379

第十节 化工 382

第十一节 粮油加工 382

第十二节 名优特产品 383

第四章 高新技术开发区 386

第一节 规划 386

第二节 征地拆迁与安置 387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388

第四节 招商引资 388

第五节 管理与服务 389

第六节 资金筹措 390

第七节 接管工业园区 391

第八节 重点工程建设 392

第九节 机构设置 393

第五章 产业转移工业园 394

第一节 申报认定 394

第二节 规划建设与整合 394

第三节 参与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竞标成功 395

第四节 建设成效 395

第十二篇 建筑业 房地产业 住房制度改革 397

第一章 建筑业 397

第一节 勘察设计 397

第二节 建筑施工 398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399

第四节 建成主要建筑物 401

第五节 建筑企业选介 403

第二章 房地产业 405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405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406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08

第三章 房屋拆迁 408

第一节 房屋拆迁管理法规 408

第二节 拆迁工作 409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11

第四章 住房制度改革 411

第一节 出售公房 411

第二节 实行住房货币分配制度 412

第三节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412

第四节 推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412

第五节 落实廉租住房制度 413

第六节 机构设置 413

第十三篇 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414

第一章 商业经济类型 414

第一节 国营商业 414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415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417

第二章 商业行业 417

第一节 国营商业各行业 417

第二节 物资供应各行业 423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各行业 428

第四节 粮油供应 434

第五节 医药医疗器械经营 447

第六节 餐饮业服务业 450

第三章 对外经济贸易 452

第一节 外贸进出口 452

第二节 利用外资 454

第三节 经济合作 458

第四节 机构设置 458

第十四篇 旅游业 459

第一章 旅游资源开发 45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459

第二节 旅游景区 460

第三节 地方风味文化娱乐 469

第四节 旅游宣传推介 471

第五节 旅游规划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4

第二章 旅游经营服务 475

第一节 旅游经营 475

第二节 国内外旅游 476

第三节 旅行社酒店 477

第三章 旅游管理 479

第一节 队伍 479

第二节 旅游市场规范管理 480

第三节 旅游企业选介 483

第四节 机构设置 484

第十五篇 金融 485

第一章 金融业务 485

第一节 货币管理 485

第二节 存款贷款 487

第三节 外汇管理 492

第四节 中间业务 498

第五节 保险 499

第六节 证券 502

第七节 金融电子化建设 504

第二章 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505

第一节 金融风险防范 505

第二节 金融监督管理 507

第三章 机构设置 511

第一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511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 512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514

第四节 保险公司 515

第五节 证券公司 515

第六节 其他金融服务机构 516

第十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517

第一章 计划 517

第一节 经济计划与宏观调控 517

第二节 年度计划编制与实施 520

第三节 长期规划编制与实施 534

第四节 机构设置 538

第二章 统计 539

第一节 统计报表 539

第二节 普查统计 540

第三节 抽样调查 543

第四节 统计分析研究与资料汇编 544

第五节 机构设置 545

第三章 物价 545

第一节 价格管理与物价水平 545

第二节 宏观价格调控 552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553

第四节 非商品收费管理 553

第五节 机构设置 55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557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557

第二节 市场监督管理 559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56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62

第五节 经济检查 56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563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564

第八节 机构设置 564

第五章 审计 564

第一节 国家审计 565

第二节 内部审计 566

第三节 社会审计 567

第四节 机构设置 567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568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568

第二节 计量管理 569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570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571

第五节 机构设置 572

第七章 口岸管理 572

第一节 口岸 572

第二节 海关 573

第三节 检验检疫 575

第八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581

第一节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581

第二节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 58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590

第九章 矿产资源管理 591

第一节 地质勘查 591

第二节 矿业管理 591

第三节 机构设置 592

第十七篇 财政税务 593

第一章 财政 59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593

第二节 财政支出 59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602

第四节 机构设置 607

第二章 国家税 607

第一节 税种 608

第二节 税款征收 608

第三节 征收管理 611

第四节 税源开发及效益 614

第五节 税务检查 614

第六节 机构设置 615

第三章 地方税 615

第一节 税种 616

第二节 税款征收 618

第三节 征收管理 624

第四节 机构设置 625

第十八篇 中共河源市地方组织 626

第一章 历届代表大会 626

第一节 中共河源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626

第二节 中共河源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626

第三节 中共河源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627

第四节 中共河源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627

第五节 中共河源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627

第二章 市委机构 631

第三章 重大决策 632

第一节 执政能力建设 632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 634

第三节 农业与农村 636

第四节 工业立市战略 639

第五节 发展交通事业 639

第六节 发展旅游业 640

第七节 承接“双转移” 640

第八节 发展民营经济 641

第九节 招商引资 641

第十节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642

第十一节 教育科技 642

第十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44

第十三节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 644

第十四节 制定考核评议体系 645

第十五节 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 647

第十六节 提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工作方针 648

第四章 党委工作 64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48

第二节 宣传 659

第三节 党校教育 662

第四节 统战工作 663

第五节 政策研究 666

第六节 农村工作 667

第七节 对台工作 669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673

第九节 保密工作 676

第五章 纪检监察 682

第一节 案件检查与信访工作 682

第二节 纪律教育 683

第三节 行政监察 685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 689

第五节 机构设置 694

第十九篇 河源市人民代表大会 69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695

第一节 历届人大代表选举 695

第二节 历届市人大会议 698

第二章 人大常委会 706

第三章 人大工作 710

第一节 决定重大事项 710

第二节 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 712

第三节 换届选举和人事任免 713

第四节 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及组织代表视察 713

第五节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 715

第二十篇 河源市人民政府 716

第一章 政府机构 716

第一节 市政府组成部门 716

第二节 市级机构设置变动 717

第二章 施政纪略 720

第一节 推进“三农”工作 720

第二节 工业立市 721

第三节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722

第四节 发展外源型经济 723

第五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724

第六节 开展扶贫工作 725

第七节 保护环境 726

第八节 处置金融风险 726

第九节 促进科技进步 727

第十节 控制人口增长 728

第十一节 发展教育事业 728

第十二节 加快林业工作 729

第十三节 加快交通建设 730

第十四节 改善民生 730

第三章 政府工作 730

第一节 行政服务 730

第二节 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 732

第三节 信访工作 738

第四节 政府法制建设 7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