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建民,张小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85627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5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6

五、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7

六、邓小平同志在创立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性贡献 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9

一、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9

二、邓小平理论观点的总结和概括 11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概括 12

四、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3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3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4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6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7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7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18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1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

二、“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依据 2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江泽民同志长期深刻思考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 2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式提出 2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28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35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4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1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42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5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45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45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7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4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5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54

三、“三个有利于”是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57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59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9

二、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6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6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6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65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概括 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69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69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 70

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6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的生产力 76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80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85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5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8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88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的初始阶段 91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9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94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94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96

五、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97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1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01

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0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04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05

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不平凡历程 105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106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10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10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0

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111

三、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3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18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20

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120

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22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24

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126

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29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33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33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34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37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1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41

二、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147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52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52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55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59

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9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62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68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68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169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70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72

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76

第二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7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79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80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84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85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5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186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88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9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90

二、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91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92

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9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9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19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199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1

四、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20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206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08

第四节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10

一、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10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13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14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17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17

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17

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219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22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223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225

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变成现实 225

二、香港、澳门与祖国同行 227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30

一、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30

二、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32

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33

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努力实现祖国统一 235

五、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35

六、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236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38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38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238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41

三、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242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43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43

二、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244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45

四、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 246

五、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248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49

一、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49

二、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50

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51

四、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252

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5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5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57

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57

二、广大工农群众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259

三、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63

四、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264

五、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265

六、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6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71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71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73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273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78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78

二、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80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82

四、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2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