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现代语义学
现代语义学

现代语义学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束定芳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4631082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稿为“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中的一种,该教程在广泛吸收现代语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语义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有关语义的本质、词义的结构和关系、句子意义的逻辑学和语用学研究、认知语义学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讨论。本书可作为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语义学课程的教材,也是语言研究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书。
《现代语义学》目录

第一章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

1.1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1.1.1准备阶段 2

1.1.2词源学阶段 2

1.1.3结构主义语义学阶段 2

1.1.4多元化阶段 3

1.2现代语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7

1.2.1词汇语义学 7

1.2.2句子语义学 8

1.2.3认知语义学 13

1.3本章小结 15

建议阅读文献 16

思考题 16

第二章 现代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目标 17

2.1现代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17

2.1.1“意义”的意义 17

2.1.2意义的分类 18

2.1.2.1 Grice的四分法 18

2.1.2.2 Kittay的两分法 20

2.1.2.3 Leech的七分法 20

2.2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23

2.2.1指示论 23

2.2.2意义证实论 23

2.2.3意义行为论 24

2.2.4语言使用论 24

2.2.5言语行为论 25

2.2.6概念化论 25

2.3语义学的研究目标 26

2.3.1描述和解释词义、句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26

2.3.2描述和解释语义与句法、语境的关系 30

2.4本章小结 31

建议阅读文献 31

思考题 31

第三章 现代语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33

3.1语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33

3.1.1“词义”(lexical meaning)与“概念”(concept) 33

3.1.2“涵义”(sense)、“指称”(reference)与“指别”(denotation) 34

3.1.3“元语言”(metalanguage)与“目标语”(object language) 36

3.1.4“提及”(mention)与“使用”(use) 36

3.1.5“类型”(type)与“实体”(token) 37

3.1.6“词形”(forms) 、“词”(lexeme)、“表达式”(expressions) 37

3.1.7“题元”(argument)与“谓词”(predicate) 38

3.1.8“句子”(sentence)、“话语”(utterance)、“命题”(proposition) 38

3.1.9句子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41

3.1.10“分析真理”(analytic truths)与“综合真理”(synthetictruths) 42

3.2本章小结 43

建议阅读文献 43

思考题 44

第四章 词汇意义分析 45

4.1词义的构成和理据 45

4.1.1词的理据性 45

4.1.2词的透明理据(motivations for transparency) 46

4.1.3词汇透明度的影响 48

4.2同音词与多义词(homonym vs.polyseme) 49

4.2.1同音词和多义词的二分 49

4.2.2多义词的产生机制 51

4.3词义的结构分析 53

4.3.1语义成分分析 53

4.3.2词义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paradigmatic vs.syntagmatic relations) 57

4.3.2.1语义场理论(semantic field theory) 58

4.3.2.2常见的词义聚合关系 59

4.3.3词义的组合关系 72

4.3.3.1不合适组合(inappropriateness) 72

4.3.3.2自相矛盾(paradox) 72

4.3.3.3不协调(incongruity) 72

4.4语义变化(semantic change) 73

4.4.1语义变化的类型 73

4.4.2语义变化的原因 73

4.4.3语义变化研究的新动向 75

4.5词汇与语境 76

4.6词汇的语法范畴 79

4.7本章小结 81

建议阅读文献 81

思考题 82

第五章 名词和动词的意义 84

5.1名词的意义 84

5.1.1名词意义的特征 84

5.1.1.1特定性 84

5.1.1.2界限性 87

5.1.1.3有生命 88

5.1.1.4性别与语言中的性 88

5.1.2名词的分类 89

5.1.2.1 Quirk的两分法 89

5.1.2.2 Dixon的五分法 89

5.1.2.3 Langacker的两分法 90

5.1.3自然类别词语与取名类别词语 90

5.1.4名词的语义结构 92

5.1.4.1感质结构(qualia structure) 92

5.1.4.2侧面义(facets) 93

5.1.4.3微型义(microsenses) 94

5.1.4.4活跃区(active zone) 94

5.2动词分类与情景类型意义 94

5.2.1 Aristotle的三分法 95

5.2.2 Vendler的四分法 95

5.2.3 Smith的五分法 95

5.2.4 Langacker的两分法 96

5.2.5动词类型的测试方法 97

5.2.6 Verkuyl的测试方法和分类 97

5.3本章小结 99

建议阅读文献 99

思考题 99

第六章 语义与句法 101

6.1词汇义与语法义 101

6.2句子的逻辑式 104

6.3参与者角色与句法 109

6.3.1参与者角色 109

6.3.2参与者角色与语法成分的对应关系 111

6.4事件表征理论 115

6.5构式语法理论 119

6.6本章小结 121

建议阅读文献 121

思考题 121

第七章 真值与真值条件 123

7.1真值条件语义学论 123

7.1.1真、真值和真值条件 123

7.1.2 Tarski的语义真理概念 124

7.1.3 Davidson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 125

7.1.4相关讨论 126

7.2命题逻辑 129

7.2.1否定(negation) 129

7.2.2合取关系(conjunction) 130

7.2.3析取关系(disjunction) 131

7.2.4蕴涵关系(implication) 132

7.2.5等同关系(equivalence) 133

7.3谓词逻辑 133

7.3.1词语 134

7.3.2句法规则 134

7.3.3语义规则 135

7.3.4关系的语义特征 136

7.4谓词逻辑中的量词(quantifiers) 138

7.5本章小结 141

建议阅读文献 141

思考题 142

第八章 普通量词理论 143

8.1谓词逻辑的局限 143

8.2普通量词理论概述 145

8.3 NPs和限定词 146

8.4限定词的特征 148

8.4.1单向性蕴涵 148

8.4.2否定极性词 149

8.4.3强弱限定词 150

8.5本章小结 152

建议阅读文献 152

思考题 152

第九章 前指现象 154

9.1前指的形式语义研究 154

9.1.1约束变元前指 154

9.1.2题元前指 156

9.1.3非约束性前指 157

9.1.3.1 NQI理论 158

9.1.3.2摹状代词理论(DP) 161

9.2前指的题元角色研究 163

9.2.1约束和控制(binding and control)的句法研究 163

9.2.2约束和控制的题元分析 164

9.2.2.1约束的题元显著性(thematic prominence)分析 164

9.2.2.2控制(control)的题元分析 165

9.3前指的认知心理研究 167

9.3.1认知状态研究 167

9.3.2可及性理论 168

9.3.3框架理论 170

9.3.4观念参照点理论(reference point theory) 171

9.4前指类型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173

9.4.1动词短语省略 173

9.4.1.1定义和特征 173

9.4.1.2理论问题 173

9.4.1.3上述理论问题的语义解决方案 174

9.4.2主人公视角 175

9.4.2.1定义 175

9.4.2.2主人公视角标记(logophoric marking) 176

9.4.2.3主人公视角的语言类型 176

9.5本章小结 178

建议阅读文献 178

思考题 178

第十章 限定摹状词理论 179

10.1 Russell的理论 179

10.2 Strawson的理论 181

10.3 Donnellan有关限定摹状词双重作用的理论 183

10.4对Donnellan理论的批评 184

10.5限定摹状词的几种新解释 189

10.5.1语用说(pragmatic theory) 189

10.5.2省略说(elliptical theory) 189

10.5.3语域选择说(domain selection theory) 190

10.6本章小结 191

建议阅读文献 191

思考题 191

第十一章 语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92

11.1指示现象 192

11.1.1人称指示词(person deixis) 193

11.1.2空间指示词(space deixis) 193

11.1.3时间指示词(time deixis) 194

11.1.4话语指示词(discourse deixis) 194

11.2言语行为理论 195

11.2.1三种言语行为 195

11.2.2言外之力 196

11.2.3施为句与施为动词(performative sentences and performative verbs) 197

11.2.4言语行为的分类 198

11.2.5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 199

11.3预设 200

11.3.1什么是预设? 200

11.3.2预设的触发机制(presupposition triggers) 200

11.3.3预设与语境 202

11.3.4预设的映射问题(presupposition projections) 202

11.4会话含义理论 203

11.4.1会话合作原则 203

11.4.2含义的判别标准 204

11.4.3礼貌原则 209

11.4.4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211

11.5本章小结 212

建议阅读文献 212

思考题 213

第十二章 语言与思维 214

12.1概念结构与语言结构 214

12.2 Sapir-Whorf假说 218

12.3语言相对论的最新发展:Neo-Whorfism 221

12.4语言对思维影响的方式 223

12.5本章小结 224

建议阅读文献 225

思考题 225

阅读与参考书目 226

语义学常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2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