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骏飞,郭丹主编;刘福敏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601013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明读本》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一、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零星式传播 2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式传播 4

三、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结合式传播 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由来 1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1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3

一、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和民族化 24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 25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2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9

二、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 3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4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40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选择 40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42

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4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47

一、萌芽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47

二、形成阶段:从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 49

三、成熟阶段: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 51

四、发展阶段:从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52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4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62

三、党的建设理论 71

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77

五、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80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8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82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84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86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初步实现时期 8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90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90

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92

三、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9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 98

一、邓小平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 98

二、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100

三、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101

四、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党的十五大 10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03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0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7

三、改革开放理论 11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15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20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21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 123

三、邓小平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的成功探索 125

第四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进展时期 129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3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13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37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1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1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14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152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1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 157

二、“三个代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61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65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7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7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7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175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阶段 17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180

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 180

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182

三、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 18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85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85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88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91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4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96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96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

三、科学发展观有效整合我国新时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20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09

第一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遵循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 210

一、对马克思主义要坚信但不迷信 210

二、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213

三、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216

第二节 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遵循“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 219

一、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土壤 219

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坐标 224

第三节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26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27

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具备世界眼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29

第四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33

后记 2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