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江明,周鹤鸣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6116098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1

第一节 伟大的旗帜 1

一、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

二、历史的必然 3

三、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6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新阐发 6

二、辩证法的新开拓 9

三、认识论的新贡献 11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突破 14

第二章 邓小平哲学是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哲学 22

第一节 实事求是哲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2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哲学的一致性 23

二、两种哲学形态及其功能 25

第二节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实事求是哲学的重大贡献 27

一、把思想路线摆在首要位置 27

二、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和新贡献 32

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39

一、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42

第四节 实事求是哲学的实质和特点 47

一、实事求是哲学充满着彻底唯物主义精神 48

二、实事求是哲学建立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注重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一 51

三、实事求是哲学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56

四、实事求是哲学坚持历史辩证法,尤其着重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9

第五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克服形而上学片面性 63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依据 64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67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68

四、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69

第六节 坚持实事求是,重视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71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72

二、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73

三、敢于试验,及时总结推广的工作方法 77

四、波浪式前进的工作方法 79

第三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实践标准 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81

二、列宁的探索和斯大林的模式 83

三、毛泽东的贡献和失误 85

第二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88

一、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根本 88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是关键 94

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源泉 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97

一、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97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性 98

第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基本国情 1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101

一、马克斯、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01

二、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02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1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系 107

一、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条件 107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的“跨越”理论 11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113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反对机械论和空想论 118

一、基本国情是确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客观基础 118

二、僵化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是机械论的认识根源 120

三、“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 122

第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生产力标准 125

第一节 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125

一、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125

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127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发展生产力 128

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28

二、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的关系 131

第三节 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 132

一、“三有利”标准的内在关系 132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135

第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与改革功能 140

第一节 改革动力的来源——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141

一、起基本动力作用的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运动 141

二、起主要动力作用的社会主要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144

第二节 改革动力的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7

一、改革必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7

二、改革极大地激发社会主义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150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动力 152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客体 152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新体制的动力 154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动力 157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客体 157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动力 159

第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与利用文明成果 16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164

一、科学的论断 164

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66

第二节 开放和封闭的矛盾 168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168

二、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69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 1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 174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性与同一性 17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吸取和扬弃 176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与新时代内容 180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 180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80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必由之路 183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者不可偏废 186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新时代内容的关系 188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88

二、不能用僵化的思想态度看待四项基本原则 189

三、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 190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发展 197

第一节 “三步走”战略是科学的设想 197

一、“三步走”战略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晶 197

二、“三步走”战略有可靠的保证措施 200

三、“三步走”战略符合量变质变要求 205

第二节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发展” 206

一、发展是多样化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发展”是最佳选择 207

二、抓住机遇,实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发展 210

三、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发展,要处理好两个辩证关系 212

第三节 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 214

一、对共同富裕要作辩证的理解 215

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达到整个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16

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防止两极分化 218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辩证思考 220

第一节 改善党领导与加强党领导的辩证关系 220

一、加强党领导是改善党领导的前提 220

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223

第二节 党风建设与市场经济 228

一、市场经济的两重性和搞好党风建设的有利因素 228

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党风建设 230

第三节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正确处理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关系 232

一、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33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236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伟大创举 24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进程 242

一、酝酿和提出 243

二、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去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45

三、以“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指导做好香港、澳门按时回归的准备工作 247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基础 248

一、“一国两制”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 249

二、“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正确运用和发展 251

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典范 254

四、香港、澳门、台湾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正确运用 255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对于解决当代国家之间纷争的启示 257

第十二章 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 2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260

一、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辩证发展 261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对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与发展阶段性的辩证把握 262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辩证把握 265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267

一、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的辩证统一 268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 269

三、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 272

第三节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275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 275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 279

第四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巩固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282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造成和维护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的共同思想基础 283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造成和维护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的共同利益基础 283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造成和维护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的共同目标基础 284

第十三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个性及其在广东试验的成功 286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及其两重性 287

一、市场经济的共性 287

二、市场经济的个性 290

三、市场经济的两重性及其主导方面 291

四、不能用形而上学观点看待市场经济 2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客体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联合体 297

一、市场经济的主体、客体与现代企业制度经济联合体的建立 297

二、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矛盾统一与建立现代企业经济联合体的途径 2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广东试验的成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初步胜利 303

一、市场经济在广东试验的成功和初步胜利 303

二、广东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基本做法 308

第四节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在深圳的成功实践 315

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实现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316

二、大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317

三、正确利用资本主义有用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19

四、坚持“两手抓”,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320

第十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323

第一节 关于“左”和右的辩证思考 323

一、“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 323

二、“左”和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9

第二节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反对“左”和右的理论 33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分析 331

二、列宁对“左”右倾错误的批判 334

三、毛泽东反对“左”右倾错误的功过 336

四、邓小平的拨乱反正 339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来自“左” 342

一、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342

二、对“左”的根源的分析 343

第十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47

第一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硬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 347

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348

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 350

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51

四、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 351

五、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354

六、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惩治腐败 357

第二节 两手抓、两手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 360

一、两手抓,就是“两点论” 360

二、没有两手,“就没有制约” 362

三、两手中也有一定时期的重点 363

四、两手都要硬 364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365

一、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 365

二、要采取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368

三、加强党的建设,两手抓、两手硬要“一抓到底” 371

第十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教育和科技 374

第一节 教育是最基本的建设 374

一、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 374

二、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75

三、要优先保证教育的发展 378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79

一、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380

二、要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381

三、要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必须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培养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383

四、为了实现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科技——生产一体化 383

五、在当代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 384

六、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同积极引进外国智力和先进科技相结合 385

附录:社会主义辩证法著作一览表 3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