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良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3547256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98年第一版、03年修订本、05年第三版、07年第四版的基础上,保留及进一步完善有关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按照领导科学最新教学和科研成果改善原书的体例结构,全书分为:前言、十章节和主要参考:领导与领导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领导科学、领导者作风与素养、领导班子、领导一般职能、领导者科学决策、干部人才队伍、领导方法、团队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新观念。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第5版》目录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第一节 领导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二节 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3

一 领导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3

二 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5

三 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 5

第四节 领导的本质、要素与规律 6

第五节 现代领导科学的主要原理与理论 7

一 贯彻“三个面向” 7

二 引进“三论” 8

三 动力与弹性原理 11

四 能级与效益原理 11

五 统筹与调控原理 12

第六节 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13

一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14

二 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 15

三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15

四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 15

第七节 领导科学的主要相关学科 16

一 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6

二 同管理科学的关系 17

三 同决策学的关系 17

四 同人才学的关系 18

五 同公共关系学的关系 18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领导科学第一节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20

一 邓小平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0

二 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本特征 20

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1

四 提高宪法权威意识 21

五 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22

六 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领导者世界观的树立与改造 27

第三节 增强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 29

一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 29

二 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30

三 执政能力建设的规范要求 31

四 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基层 32

第四节 新时期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33

一 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

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4

三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5

第五节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36

一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 36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8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0

四 节约物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42

五 跳出“世界工厂”圈子,建设创新型国家 45

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9

第三章 领导者的作风、素养与“三力”第一节 领导者的作风 54

一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55

二 领导作风的主要内容 55

三 发扬优良传统 57

四 防止和反对不良之风 58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养 59

一 素质与修养及其转化 59

二 领导素养的类型与特性 60

三 现代领导者修养的基本要求 6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 62

一 领导权的构成 63

二 领导权的使用 64

三 科学授权 64

四 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67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 67

一 观察思维能力 67

二 驾驭经济能力 68

三 科学决策能力 69

四 识才用人能力 70

五 总揽全局能力 72

六 组织指挥能力 73

七 创新应变能力 74

八 协调控制能力 75

九 应对局面能力 76

十 自我管理能力 78

第五节 领导者的魅力 79

一 领导魅力的含义 79

二 领导魅力的类型 79

三 领导魅力的要素 80

四 领导魅力的障碍 80

第六节 “领导三力”与权威的关系 82

一 “领导三力”的性质及其异同 82

二 权力和权威的关系 83

三 “领导三力”的相互关系 83

四 领导权威的维护 84

第四章 现代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选择与使用 85

一 领导人才的个性特点 85

二 领导人才的最佳使用 86

三 领导人才的测评 87

四 领导人才的甄别 88

五 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 90

第二节 现代领导方式的个性化类型 91

一 权力型领导方式 92

二 魅力型领导方式 93

三 知识型领导方式 93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结构与优化 94

一 结构优化的标准 94

二 结构优化的内容 95

第四节 领导班子的构成 100

一 怎样当好“班长” 100

二 怎样当好“副班长” 102

三 其他领导成员与辅助人员 105

第五节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106

一 拓宽从源头防治腐败的领域 106

二 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108

三 齐抓共管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109

四 让“裸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09

五 对各级主要领导人的监督方式 113

六 实行激励与监督并举 114

第五章 领导的一般职能第一节 制定战略 115

一 战略的含义与特性 115

二 为什么要制定战略 116

三 怎样制定和实施战略 116

第二节 组建机构 118

一 程序与标准 118

二 主要原则 118

三 纵向层次 119

四 横向系统 120

第三节 编制法规 121

一 岗位规范 122

二 责任制度 124

三 奖惩法规 126

第四节 科学管理 129

一 加强人性化管理 129

二 抓好现代经营管理 129

三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129

四 深化股份制改革 131

五 建立健全问责制 132

第五节 领导激励 133

一 基本要素 134

二 作用意义 135

三 原则方法 136

第六节 思想教育 139

一 作用意义与形势分析 140

二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141

三 把“三贴近”作为指导原则 141

四 体现“三贴近”的本质要求 142

五 当前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143

六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144

七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 145

八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 146

第七节 处理“突发”事件 148

一 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148

二 “突发”事件的形成 149

三 “突发”事件的处理 150

第六章 领导的科学决策第一节 什么是领导的科学决策 152

一 领导决策的含义与要素 152

二 领导决策的作用与意义 153

三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154

四 建立领导决策责任制 155

第二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类型与体制 156

一 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特点 156

二 现代领导决策的类型 156

三 现代领导决策的体制 158

第三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程序、原则与方法 159

一 现代领导决策的程序 159

二 现代领导决策的原则 162

三 现代领导决策的方法 164

第四节 现代智囊团的建设 166

一 什么是“智囊团” 166

二 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 166

三 现代智囊团的类型与特点 167

四 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168

五 现代智囊团成员的条件 169

六 现代智囊团的结构 170

七 走“文献情报一体化”道路 171

第五节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及其素质要求 172

一 现代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172

二 现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173

三 现代领导者的决策艺术 174

四 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177

第七章 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第一节 以人为本,善待人才 179

一 人才的成长规律 179

二 善待人才的最佳心态 180

第二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84

一 加强在职教育 184

二 鼓励自学成才 185

三 防止人才外流 186

四 引导合理流动 186

五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187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88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188

二 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89

三 “人才强国”是“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 190

四 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1

第四节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91

一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192

二 改革的基本目标、方针与原则 194

三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195

第五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197

一 主要政策依据 197

二 公开考试选拔 198

三 基本制度保证 199

四 其他选拔方法 201

第六节 三支干部队伍的改革与建设 202

一 党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02

二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203

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204

第八章 领导方法及其范畴第一节 领导方法 210

一 科学领导的方法论基础 210

二 传统与基本的领导方法 211

三 思维推理方法 211

四 调查研究方法 212

五 沟通协调方法 214

六 检查总结方法 215

第二节 领导艺术 216

一 领导艺术的含义、特性与基础 216

二 领导艺术的类型 217

三 领导艺术的内容 219

四 领导艺术的社会性 227

第三节 领导谋略 230

一 领导谋略的概念、意义与作用 230

二 领导谋略的生成与特性 231

三 领导谋略的原则要求 232

四 领导谋略的运用艺术 233

五 领导谋略水平的提高 234

第四节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237

一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237

二 领导谋略与领导方法的关系 238

三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239

第九章 团队的建设与领导第一节 跟上时代步伐,发扬团队精神 240

一 什么是团队 240

二 团队的产生与发展 241

三 团队的类型 242

四 团队精神 243

五 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 244

第二节 团队的组织建设 246

一 团队的组建 246

二 团队的构成要素 247

三 团队的设计原则 249

四 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250

五 团队领导模式的转化 252

第三节 团队的文化建设 254

一 培养团队精神 254

二 建立共同理想 255

三 搞好团队学习 256

四 团队文化建设的领导 256

第四节 成功的团队领导 257

一 团队领导者的效能与素质 257

二 团队的领导思想 258

三 团队的远景规划 259

四 团队领导的成功标准 260

五 高效团队的特征 262

第五节 团队的运用与发展 263

一 团队的利弊优劣 263

二 团队运用的基本观点 264

三 团队的发展 265

第十章 面向知识经济 领导新方向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 268

一 准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68

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 271

三 人类社会伴随着科技进步呈加速度规律发展 271

四 社会事物的兴衰取决于社会形势的要求程度 273

第二节 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274

一 社会经济变革的酝酿 274

二 什么是“知识经济” 275

三 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 276

四 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 276

第三节 永不枯竭的智力资源 278

一 知识的特性 279

二 知识的社会功能 279

三 知识是现代“第一生产要素” 280

四 知识的管理 281

第四节 “非群体化”及其社会影响 281

一 “非群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81

二 “数字家庭”给工作带来的影响 282

三 全面深刻的社会效果 282

第五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 284

一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角色的转变 285

二 从“领导替代”和“自我领导”到“超级领导” 286

三 提高领导知识经济的能力 289

四 知识经济领导人才的培训 291

主要参考书目 2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