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雄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621373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放弃了传统的新古典分析范式,转而在20实际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去研究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集聚与我国产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2第一优势、第二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 2

1.2.1自然资源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 2

1.2.2集聚经济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 5

1.2.3企业异质与产业空间分异 10

1.3新经济地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学术历程 12

1.3.1传统经济学与产业空间分异 13

1.3.2新经济地理学兴起、发展与产业空间分异 16

1.4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与结论 18

1.5研究方法 22

1.6研究视角、思路与内容 23

1.7本章结论 27

2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31

2.1核心-边缘模型及其短期均衡 31

2.1.1模型的基本假设 31

2.1.2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32

2.1.3短期均衡 38

2.2核心-边缘模型的长期均衡 43

2.2.1长期均衡条件 43

2.2.2数值模拟图解 45

2.2.3作用力分析 49

2.2.4稳定性与持续性分析 51

2.3本章结论 61

3企业异质、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68

3.1模型的建立 68

3.1.1模型的基本假设 68

3.1.2消费者行为 69

3.1.3生产者行为 71

3.2市场均衡、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74

3.2.1市场规模 74

3.2.2企业销售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76

3.3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84

3.3.1北部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84

3.3.2南部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87

3.4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 89

3.4.1北部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90

3.4.2南部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93

3.4.3实际工资差距与劳动力空间流动 96

3.5本章结论 97

4企业异质、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102

4.1模型的建立及短期均衡 102

4.1.1模型的基本假设 102

4.1.2消费均衡 102

4.1.3短期均衡 102

4.2长期均衡分析 107

4.2.1地区间产品生产均衡 107

4.2.2地区间资本生产均衡 110

4.2.3长期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112

4.3本章结论 118

5企业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空间分异 122

5.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22

5.1.1基本假设与消费均衡 122

5.1.2生产均衡 123

5.1.3长期均衡与产业空间分异 125

5.1.4市场进入滩头成本与产业空间分异 130

5.2企业区位选择、企业利润与产业空间分异的数字模拟 135

5.2.1工业产品支出份额变化的影响 135

5.2.2贸易成本变化的影响 137

5.2.3工业品替代弹性变化的影响 137

5.2.4市场进入滩头成本变化的影响 139

5.3本章结论 141

6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我国地区工资差距 145

6.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45

6.2实证分析 151

6.2.1数据的来源 151

6.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151

6.2.3单位根、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 156

6.2.4面板数据模型与估计结果 160

6.3本章结论 164

7企业效益、地区资本收益差距与我国地区资本流动 169

7.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69

7.1.1消费均衡 169

7.1.2生产均衡 170

7.2实证分析 173

7.2.1数据的来源 173

7.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174

7.2.3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 176

7.2.4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78

7.2.5企业利润率与资本流动悖论 180

7.3本章结论 185

8地区资本收益、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189

8.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89

8.1.1消费均衡 189

8.1.2短期均衡 190

8.1.3长期均衡 193

8.1.4理论模型结论总结与计量模型建立 195

8.2实证分析 195

8.2.1数据的来源 195

8.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196

8.2.3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98

8.3本章结论 200

9企业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与本地市场需求 203

9.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03

9.2实证分析 207

9.2.1数据的来源 207

9.2.2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207

9.2.3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 209

9.2.4估计结果 211

9.3本章结论 213

10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我国区域发展分异 219

10.1多地区FC模型与市场规模、要素禀赋 219

10.1.1基本假设与消费均衡 219

10.1.2短期均衡 220

10.1.3长期均衡 222

10.1.4理论模型结论总结与计量模型建立 223

10.2实证分析 223

10.2.1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224

10.2.2我国地区间的GDP与人均GDP分析 225

10.2.3各变量的相关性描述分析 226

10.2.4单位根、格兰杰因果关系与协整检验 227

10.2.5估计结果 229

10.3本章结论 233

11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变化与产业空间分异 235

11.1理论模型分析 235

11.1.1经济稳定增长与收敛条件 235

11.1.2经济增长收敛的分类 238

11.1.3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相关性 240

11.2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243

11.2.1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244

11.2.2空间相关性检验 245

11.2.3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计量分析 249

11.3本章结论 254

11.4本章附录 256

12全文主要创新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 269

12.1课题主要创新结论 269

12.2研究不足与展望 272

参考文献 275

索引 284

后记 2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