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凤岐,高会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40354690
  • 页数:5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环境科学与海洋科学交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重点介绍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海洋科学基础,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部分内容。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概述了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海洋学的有关概念;第二章介绍海洋环境地学知识、资源与灾害;第三章概述海洋物理环境特性;第四章重点讲述海水运动;第五章介绍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第六章为海洋环境化学;第七章为海洋环境生态学;第八章为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第九章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第十章为海洋环境经济学;第十一章为海洋环境法学;第十二章为海洋环境管理与规划。后几章的内容在以往的海洋学教材中较少介绍,本书编入这些内容,旨在体现学科交叉的内容,同时期望对海洋开发、利用与管理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教材,亦可作为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适合从事海洋环境基础研究及海洋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及行业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环境海洋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科学 1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与环境观的演进 6

三、环境科学的体系与分支 8

四、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 9

第二节 海洋科学 12

一、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12

二、海洋科学的发展与海洋观的演进 12

三、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 14

第三节 环境海洋学 15

一、环境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15

二、海洋环境功能及海洋环境问题的特殊性 15

三、中国环境海洋学的发展 21

思考题 24

第二章 海洋环境地质 26

第一节 地球与海洋 26

一、地球环境 26

二、地球上的海洋 27

第二节 海底地形地貌 29

一、海底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9

二、中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34

第三节 海底沉积作用与沉积物特征 41

一、沉积物的来源 42

二、大洋沉积物的组分和分类 42

三、大洋沉积作用 43

四、海底主要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44

五、中国近海海底沉积物分布 45

第四节 海底构造环境 46

一、大陆漂移 46

二、海底扩张 47

三、板块构造 48

第五节 海洋地质灾害 49

一、基本概念 49

二、几种典型的海洋地质灾害 50

第六节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的环境效应 54

一、海底矿产资源的主要类型 54

二、海底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58

第七节 海岸带开发及其环境效应 60

一、海岸带 60

二、海岸带附近的主要资源 61

三、海岸带开发的环境问题 63

四、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65

思考题 67

第三章 海洋环境物理特性 68

第一节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68

一、纯水的特性 68

二、海水的盐度 69

三、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70

四、海水的密度和海水状态方程 75

第二节 海水的声学与光学性质 77

一、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77

二、声学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79

三、光在海水中的衰减 80

四、海水的透明度、水色和海色 82

五、光学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83

第三节 海冰 86

一、海冰的形成条件、冰型及分布 86

二、海冰的物理性质 87

三、海冰与海洋环境 88

第四节 世界大洋的热量、水量平衡 89

一、海面热收支 89

二、海洋内部的热交换 93

三、海洋中的水平衡 94

第五节 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 96

一、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96

二、海洋水团 105

三、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细微结构 106

第六节 中国近海水文物理环境特征 107

一、入海径流简况 107

二、水温、盐度、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108

三、跃层和细微结构 116

四、海冰的分布与变化 117

五、水色、透明度和声速分布 121

六、海洋水团特征 125

思考题 128

第四章 海水运动 130

第一节 海水运动与物质输运方程 130

一、海水运动作用力 130

二、海水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35

三、物质输运方程 138

第二节 海水运动的类型 140

一、海流 140

二、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148

第三节 中国近海海水运动特征概况 188

一、中国近海环流概况 188

二、中国近海海浪概况 190

三、中国近海潮汐与潮流概况 191

四、中国风暴潮概况 197

五、中国近海内波概况 198

思考题 198

第五章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 200

第一节 大气成分及其变化 200

一、大气的垂直热结构 200

二、现代地球大气组成 203

三、大气成分的变化 207

第二节 海洋-大气边界层 212

一、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特征 212

二、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的作用 214

第三节 海洋与大气的能量和物质交换 218

一、海气相互作用 218

二、海气的能量交换 221

三、大气物质向海洋的输入及其环境效应 223

第四节 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227

一、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227

二、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 227

三、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效应 229

第五节 影响中国近海的主要天气系统与气候要素 232

一、中国近海的主要天气系统 232

二、中国近海气候要素 236

思考题 240

第六章 海洋环境化学 241

第一节 海洋环境化学要素 241

一、海水的化学组成 241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化学参数 244

三、海水中的营养盐 250

四、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259

五、海水中的有机物 261

六、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262

七、海洋中的放射性元素 267

八、海水的化学资源 269

第二节 海洋界面过程及环境化学效应 271

一、河海混合界面和海陆相互作用 271

二、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274

三、海水沉积物界面 278

第三节 海洋生态化学与污染控制技术 281

一、近海富营养化 281

二、有机污染物的行为和归宿 284

三、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91

四、海洋放射性污染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93

思考题 294

第七章 海洋环境生态学 295

第一节 海洋环境要素及其生态作用 295

一、自然因素 297

二、人为因素 303

第二节 海洋生物类群 305

一、浮游生物 305

二、底栖生物 315

三、游泳生物 323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 327

一、河口 327

二、海湾 328

三、沼泽林 329

四、海草场 330

五、红树林 331

六、珊瑚礁 332

七、热液口和冷渗口 333

第四节 海洋生产过程与能流分析 334

一、海洋的生产过程 334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40

第五节 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344

一、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344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生物生态响应 345

第六节 海洋生态修复 348

一、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348

二、海洋生态修复技术 350

三、不同类型海洋系统的生态修复 352

四、海洋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展望 355

思考题 356

第八章 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 357

第一节 海洋环境调查 357

一、深度、水温、盐度观测 357

二、透明度、水色观测 359

三、海浪、海流观测 359

四、湍流与混合观测 364

五、海洋遥感 364

第二节 海洋环境监测 366

一、海水水质标准 366

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369

三、海洋水体监测目的、项目及方法 370

四、海洋水体监测方案的制定 370

五、水样采集 373

六、化合物的测定 381

七、海洋沉积物监测 388

思考题 394

第九章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396

第一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396

一、海洋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 396

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和程序 397

三、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依据 400

第二节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01

一、海域环境概况调查 401

二、污染源调查 402

三、海洋环境质量调查 402

第三节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06

一、评价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406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 406

三、评价方法 406

四、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407

第四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 407

一、预测方法选择 407

二、环境数值模型分类 408

三、海洋环境预测中常用数值模型 408

第五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420

一、区域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420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423

第六节 海洋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书的编制 423

思考题 426

第十章 海洋环境经济学 427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简介 427

一、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27

二、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 429

第二节 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 430

一、海洋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431

二、人类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432

三、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34

第三节 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 437

一、海洋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437

二、海洋环境的外部性 439

第四节 环境的经济价值 440

一、环境的价值形式 440

二、环境的价值构成 443

三、海洋环境价值的计量 446

四、海洋环境价值的应用 449

第五节 海洋环境经济政策 453

一、适度的污染排放量 453

二、海洋环境问题与“双失灵” 456

三、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形式 457

四、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459

五、各类环境经济政策工具的优势与不足 460

六、环境经济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过程 464

七、环境经济手段的新发展 466

思考题 468

第十一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 469

第一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469

一、海洋环境的概念和海洋环境保护法 469

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471

第二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472

一、《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472

二、法律规定 473

三、行政法规 474

四、海洋环境资源保护部门规章 474

五、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74

六、海洋环境标准 475

七、其他部门法中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475

八、中国参加的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双边协定 476

第三节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476

第四节 防治各种海洋污染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律和制度 478

一、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478

二、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481

三、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485

四、防治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487

五、防治倾倒废弃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 491

六、海洋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 493

第五节 海洋保护区制度 495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 495

二、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 499

三、法律责任 501

第六节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 503

一、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概述 503

二、重要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 504

思考题 511

第十二章 海洋环境管理与规划 512

第一节 海洋环境管理概述 512

一、海洋环境管理的概念 512

二、海洋环境管理的意义 518

三、国外海洋环境管理概况 518

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的发展 520

第二节 海洋环境管理的内容 522

一、海洋环境管理的原则 522

二、海洋环境管理体制 525

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 529

第三节 海洋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 530

一、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意识 530

二、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 532

三、建立海洋信息系统 533

四、加强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 535

五、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环保产业 538

六、建立应对海洋环境损害的管理制度 540

第四节 海洋环境功能区划 543

一、海洋功能区划 543

二、海洋环境功能区划 548

思考题 549

主要参考文献 5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