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外文论史  第3卷
中外文论史  第3卷

中外文论史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6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顺庆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807529873
  • 页数:29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世界范围内的文论均纳入研究范围,将其置于一个统一的体系加以总结性研究,尤其对东方文论作了重点介绍,为中西方文论发展和世界文学交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上一篇:问海 葛翠琳卷下一篇:楚汉传奇
《中外文论史 第3卷》目录
标签:文论 主编

第三卷 1955

导论 1955

第五编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中外文论 1967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的美学与文论 1969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美学概述 1970

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形式美学与修辞学 1982

第二章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印度文论 2001

第一节 七至九世纪印度文化与文学概述 2001

第二节 庄严论的奠定:婆摩诃《诗庄严论》 2009

第三节 从庄严论到风格论:檀丁《诗镜》 2024

第四节 庄严论的发展:优婆吒《摄庄严论》与楼陀罗吒《诗庄严论》 2040

第五节 中印修辞论及诗病论的比较 2049

第六节 往世书中的文论思想及诗人学的产生:《火神往世书》、《毗湿奴法上往世书》及王顶《诗探》 2061

第七节 韵论的建立:欢增《韵光》 2071

第八节 中印韵论的比较 2086

第三章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阿拉伯文论 2097

第一节 阿拉伯文学与文论从兴起到繁荣昌盛:从伍麦叶王朝到强大的阿拔斯王朝 2097

第二节“技”(绥纳尔特)的提出与阐释型批评的建立:贾希兹《修辞与阐释》 2110

第三节“韵”、“味”、“技”与审美境界 2121

第四节 品第论与历史型批评的形成:伊本·萨拉姆《名诗人的品级》与伊本·穆阿泰兹《诗人的品级》 2132

第五节 中外品第论比较 2143

第六节 科学批评方法的产生:伊本·古泰白《诗与诗人们》 2152

第七节 修辞学理论的探讨:伊本·穆阿泰兹《贝蒂阿》与阿拉伯修辞学 2162

第八节“庄严”、“贝蒂阿”与修辞学、作诗技巧论比较(中、印、欧洲、阿拉伯比较) 2171

第四章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中国文论 2181

第一节 盛世气象与唐代文化及文学的繁荣 2182

第二节 初唐史家的折衷文论 2207

第三节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 2222

第四节 唐五代诗格与作诗技巧论 2238

第五节 新乐府理论:元稹与白居易 2259

第六节 复古载道论:从隋末王通到唐代韩愈、柳宗元等 2277

第七节 诗境与意境:王昌龄、皎然与刘禹锡等 2301

第八节 诗味与诗美:司空图 2324

第九节 唐诗论与阿拉伯诗论比较研究 2338

第五章 日本文论的奠基 2357

第一节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文论的滥觞 2357

第二节 释空海《文镜秘府论》与中日文论交流 2383

第三节 日本和歌特色的确立:《新撰万叶集序》、《古今和歌集序》(真名序)、《新撰和歌集序》等 2395

第四节《毛诗序》与《古今和歌集·序》:从摹仿到变异 2409

第六编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外文论 2429

第一章 欧洲中世纪文论的终结 2431

第一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的高峰 2431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文论的总结 2438

第三节 但丁:中世纪的终结与新时代的曙光 2456

第四节 宗教与诗学的分与合: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文论、印度宗教与印度文论、《古兰经》与阿拉伯文论、中国佛禅与妙悟论的宏观比较 2476

第五节 欧洲俗语论与中国白话文学和文论 2492

第二章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印度文论 2514

第一节 戏剧理论的总结:胜财《十色》 2514

第二节 中国、印度与欧洲古典戏剧理论比较 2521

第三节 味论与韵论的深化:新护《舞论注》与《韵光注》 2541

第四节 曲语论的展开:恭多迦《曲语生命论》 2549

第五节 曲语论与中国、西方文论比较 2557

第六节 合适论与推理论的兴起:安主《合适论》与摩希摩跋吒《韵辨》 2574

第七节 庄严论的持续发展与梵语诗学的初步总结:婆阇《辩才女神的颈饰》、鲁耶迦《庄严论精华》、伐格薄吒《伐格薄吒庄严论》、曼摩吒《诗光》 2590

第三章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阿拉伯文论 2600

第一节 诗歌标准的建立:伊本·塔巴塔巴《诗之标准》与法拉比《诗书》 2600

第二节 批评学的规范:古达曼·本·佐法尔《诗的批评》与伊本·拉西格《诗艺与诗评的基础》 2607

第三节 比较批评的实践:埃米迪《艾布·台马木与布赫图里之比较》与吉尔加尼《在穆太纳比及其对手之间调停》 2614

第四节 修辞型批评的发展:高希尔·杰尔加尼《修辞的秘诀》、伊本·西那奈《标准流畅阿拉伯语的秘密》、阿西贝阿《古兰经中的贝蒂阿》、哈兹姆《修辞学家的提纲、文学家的明灯》 2621

第五节 其他批评论著:赛阿里比《稀世珍宝》、阿斯凯里《两种创作——诗歌与散文》、伊本·艾西尔《通论》等 2629

第六节 中国与阿拉伯早期比较批评的实践 2634

第四章 波斯文论的兴起 2641

第一节 波斯文化与文学概述 2641

第二节 波斯文论的开端:菲尔多西、纳赛尔·霍鲁斯与昂苏尔·基卡乌斯 2648

第三节 内扎米·阿鲁兹依《文苑精英》 2660

第四节 著名诗人的文艺思想:内扎米与萨迪 2670

第五节 波斯与阿拉伯及中国文论的比较 2680

第五章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文论 2706

第一节 诗话的兴起与繁荣 2707

第二节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及其文论 2734

第三节 宋代理学家的文艺思想 2769

第四节 词论的兴起与发展:李清照、王灼与张炎 2794

第五节 作诗技巧的精巧与细致:从“江西诗派”理论到《诗人玉屑》 2816

第六节 诗学理论的深化:从张戒到严羽 2836

第七节 宋代理学家文艺思想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文艺思想比较 2859

第八节 宋代诗话与阿拔斯王朝后期诗歌技巧论比较 2875

第九节 中印诗味论的发展与深化:新护等人的味论与宋代诗味论 2895

第六章 公元十至十三世纪的日本文论 2904

第一节 和歌理论的发展与总结 2904

第二节 日本诗话的嚆矢:虎关师炼《济北诗话》 2921

第三节 中日诗话的影响及比较 2926

第七章 朝鲜文论的滥觞 2943

第一节 朝鲜文化与文学概况 2943

第二节 朝鲜文论的兴起:李仁老《破闲集》、李逵报《白云小说》与崔滋《补闲集》 2953

第三节 朝鲜文论的进展 2977

第四节 中朝文论比较 29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