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华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141667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革命史》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主革命的前奏 1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 1

清王朝的衰落 1

列强向东方的扩张 4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演革 6

鸦片战争的爆发 6

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8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4

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7

第二节 摸索近代中国的出路 18

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8

农民“天国”的创建 18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21

“天京事变”的悲剧 22

《资政新篇》的提出 23

太平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 25

二、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26

维新变法运动的出现 26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28

本章小结 31

资料注释 32

第二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42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42

一、《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 42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2

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43

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 44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44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5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47

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 48

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51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发动与胜利 51

一、辛亥革命的先导 51

揭破“预备立宪”的骗局 52

护路运动的发动 53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55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各地的响应 55

中华民国的建立 57

临时政府的施政纲领 59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 60

袁世凯篡夺政权 6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4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66

一、反抗袁世凯统治的斗争 66

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 66

反帝制的“护国运动” 68

北洋军阀的分化 71

二、反对皖系军阀统治的斗争 71

段祺瑞卖国专制的统治 72

护法斗争的失败 74

本章小结 75

资料注释 77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0

第一节 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 8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80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80

新文化运动的掀起 82

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84

二、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86

五四运动的爆发 86

五四运动的胜利 88

五四运动的意义 90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91

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发起 91

第二节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1

马克思主义者同各种思潮的论战 93

上海、北京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95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6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96

新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8

本章小结 102

资料注释 103

第四章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 114

第一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114

一、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政局 114

直系军阀的统治 114

挽救时局的改良主义主张 116

二、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119

工农运动的高涨 119

国共合作的倡导 12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25

三、国民革命的发动 128

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128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29

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131

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132

第二节 北伐战争 137

一、北伐战争前夕的国内形势 137

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137

国民党右派的发难 139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142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43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43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47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50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150

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政变 151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154

本章小结 155

资料注释 158

第五章 土地革命战争 166

第一节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66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166

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 166

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69

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 171

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 174

二、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179

“八一”南昌起义 179

秋收起义 180

广州起义 182

三、国民党的分裂及内部的反蒋斗争 183

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 183

“第三党”的“平民革命” 186

“改组派”的改良主义运动 189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190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0

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 195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196

第二节 “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 200

一、国民党政权的相对稳定 200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200

官僚垄断资本的发端 202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203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203

红军作战原则的基本形成 206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设 208

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的成立 208

红军的壮大 209

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210

国民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围剿” 213

四、反文化“围剿”的斗争 213

左翼文化运动的功绩 215

五、红军长征的胜利 217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17

遵义会议的召开 218

三支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 219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和形成 221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21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221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225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230

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230

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235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3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38

实现国共合作的两党谈判 24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45

本章小结 249

资料注释 251

第六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62

第一节 抗日民族战争的兴起 262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262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262

“七七”事变和平、津抗战 263

“八一三”事变和淞沪抗战 266

二、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268

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新局面 268

正面战场的抗敌 270

敌后战场的开辟 275

中间党派和群众团体的抗日活动 279

三、持久抗战战略方针的确立 282

“亡国论”、“速胜论”的出现 282

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的提出 283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86

日本侵华方针的新变化 286

第二节 坚持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286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 288

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290

二、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 293

敌后战场的巩固和扩大 293

战胜国民党反共逆流 29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 300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304

三、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307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07

根据地战胜严重困难 307

敌后战场展开人民战争 313

中国战场协同盟军作战 31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 317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17

一、中国战场开始对日局部反攻 317

日本帝国主义的垂死挣扎 318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320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321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321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24

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326

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328

中国两种命运斗争的运筹 32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局面 330

解放区军民的全面反攻 332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33

本章小结 335

资料注释 337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352

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 352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52

第七章 人民解放战争 352

共产党和平民主方针的提出 355

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56

二、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 359

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 359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62

三、内战危机的出现 364

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 364

共产党自卫战争的准备 365

第二节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368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368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368

战胜国民党进攻的方针 369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371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71

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372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74

三、人民大革命高潮来临 376

国民党统治危机的深化 376

第二条反蒋战线的形成 378

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 380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82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384

决战时机的成熟 38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84

三大战役的胜利 385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 388

国民党和平阴谋的破产 388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39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92

实现全国胜利的部署 39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96

本章小结 398

资料注释 400

第八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41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415

一、新中国艰难的起步 415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415

组织各级人民民主政权 416

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419

统一财政经济、稳定物价 42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 423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安定 424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424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426

镇压反革命运动 428

“三反”、“五反”运动 429

对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造 431

整风、整党运动 432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433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33

国民经济恢复的经验和意义 435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3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436

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 436

总路线、总任务的提出 440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442

个体农业改造的完成 444

二、开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44

个体手工业改造的实现 448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胜利 451

三、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455

政治生活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455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 459

本章小结 461

资料注释 464

结束语 473

后记 4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