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4422258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目录

第一编(宏论编) 2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2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念的含义与内容 2

一、关系的特定属性及其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2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网络 4

三、对公共关系含义、定义的各种表述 6

四、公共关系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 9

第二节 国外对公共关系形成发展的解说 10

一、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源头 10

二、现代公共关系的历史开端 12

三、现代公共关系在英美等国的发展 13

第三节 对国外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评价 14

一、国外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4

二、国外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9

三、国外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结果 21

第二章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23

第一节 公共关系在我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3

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 23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5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26

四、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27

第二节 公共关系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28

一、改革开放形成宽松的环境 28

二、明辨是非根本标准的确立 28

三、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 29

四、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 30

第三节 十五年来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31

一、我国公共关系的基本走势 31

二、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成就 36

三、我国公共关系发挥的重要作用 39

第三章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之路 43

第一节 走有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之路的指导思想 43

一、中国公共关系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43

二、走有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之路的指导思想 45

三、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特殊土壤 48

第二节 走有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之路的指导方针 50

一、吸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沟通交往实践中的精华 50

二、学习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理论、政策和经验 57

三、借鉴国外公共关系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方法 60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之路 62

一、中国公共关系的前景展望 62

二、发展中国公共关系的当务之急 64

三、为开创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66

第四章 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公共关系 71

第一节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71

一、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71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7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77

一、开辟了公共关系更广阔的活动领域 77

二、有利于公共关系主体增强活力 80

三、有利于形成自主的公共关系行为 82

四、对公共关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84

第三节 公共关系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的途径 85

一、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86

二、促进市场发育和结构调整 87

三、协调经济实体内部的各种关系 88

四、树立和传播市场经济新观念 89

第四节 关于公共关系市场的探讨 92

一、公共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一个要素 92

二、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管理 94

第五章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公共关系 99

第一节 公共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9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99

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中国公共关系的重要特色 102

三、中国公共关系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有可为 1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公共关系提出的要求 105

一、为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服务 105

二、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 107

三、为强化市场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09

四、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111

五、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112

第三节 开拓公共关系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新路 113

一、增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观念 113

二、推广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经验 115

三、开拓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新路 118

第二编(实论编) 122

第六章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122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主体 122

一、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 122

二、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124

三、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 126

第二节 公共关系客体 128

一、公共关系客体的含义 128

二、公共关系客体的划分 131

三、公共关系客体的类型 134

第三节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38

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38

二、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关系 140

三、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律 144

第七章 公共关系意识的特点、内容和功能 148

第一节 公共关系意识的特点 148

一、公共关系意识与组织观念相联系 148

二、公共关系意识与主动精神相联系 150

三、公共关系意识与群体气氛相联系 151

第二节 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 153

一、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 154

二、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 156

三、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 158

四、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 161

五、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 163

第三节 公共关系意识的功能 165

一、公共关系意识的凝聚功能 165

二、公共关系意识的导向功能 166

三、公共关系意识的示范功能 168

四、公共关系意识的补台功能 169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172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情报搜集职能 172

一、公共关系情报搜集的内容 172

二、公共关系情报搜集的渠道 177

三、公共关系情报搜集的意义 178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职能 180

一、公共关系咨询的范围 180

二、公共关系咨询的方式 182

三、公共关系咨询的作用 184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能 185

一、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任务 185

二、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方式 187

三、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特点 189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职能 190

一、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范围 190

二、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方式 193

三、公共关系协调沟通的目标 195

第九章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 198

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基本内容 198

一、传播的一般特性 198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 200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中的传播者 203

一、传播者应掌握的技术 204

二、传播者应具备的能力 205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中的信息 207

一、信息的多种类型 208

二、信息内容的加工 209

第四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与渠道 211

一、新闻传播媒介的特点 211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215

三、四种人际传播的渠道 217

四、值得重视的实物传播 218

第五节 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受众 219

一、受众具有的一般特性 220

二、受众中“意见领袖”的作用 222

第十章 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内容 225

第一节 公共关系策划概述 225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和特征 225

二、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226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工作程序 228

四、公共关系策划与创造性思维 233

第二节 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 235

一、公共关系活动的战略型模式 236

二、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型模式 238

三、公共关系活动的其它模式 240

第三节 公共关系工作的评估 243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分类及内容 243

二、公共关系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246

三、评估成果的运用 247

第四节 危机公共关系的管理与处理 249

一、危机公共关系的含义 249

二、危机的预测与管理 250

三、危机处理的主要原则 252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技术与技巧 254

第一节 公共关系技术概说 254

一、公共关系决策技术 254

二、公共关系信息技术 257

三、公共关系管理技术 260

第二节 公共关系技巧概说 263

一、公共关系行为技巧(公共关系社交) 264

二、公共关系语言技巧(公共关系谈判) 266

三、公共关系文字技巧(公共关系文书) 269

第三节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技巧 270

一、公共关系调查技巧 270

二、公共关系设计技巧 272

三、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274

四、公共关系广告技巧 276

第三编(专论编) 279

第十二章 中国公共关系的组织建设 279

第一节 公共关系社团 279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与特征 279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任务与组织结构 282

三、公共关系社团的经费来源 284

四、公共关系社团的发展趋势 285

第二节 公共关系部的组建与工作 286

一、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必要性 286

二、组建公共关系部的模式选择 290

三、公共关系部的规模及内部分工 292

四、公共关系部的优势与局限性 293

五、公共关系部的经费预算 294

第三节 公共关系公司与公共关系职业化 295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兴起 295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组建 296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运作 299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 303

五、公共关系公司的业务发展趋势 304

第十三章 中国的企业公共关系 306

第一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共关系 306

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 306

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共关系 309

三、企业公共关系发展的动态过程 312

第二节 中国企业的内部公共关系 314

一、中国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与特点 314

二、中国企业内部关系的理顺 317

三、建构优化的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环境 320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外部公共关系 322

一、中国企业外部公共关系对象分析 322

二、中国企业外部公共关系的原则 326

三、建构优化的企业外部公共关系环境 329

第十四章 中国的政府公共关系 332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任务和意义 332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332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335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338

第二节 加强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 341

一、树立强烈的社会沟通意识 341

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原则 342

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沟通渠道作用 344

四、全方位开拓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 346

五、密切联系群众 为人民多办实事 346

第三节 在勤政廉政建设中完善人民政府形象 347

一、勤政廉政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347

二、结合机构改革 完善政府形象 348

三、自觉接受监督 当好社会公仆 352

第十五章 国际公共关系 355

第一节 日臻重要的国际公共关系 355

一、一体化的国际大市场 355

二、全球传播的信息时代 357

三、日益崛起的国际公共关系 358

第二节 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361

一、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 361

二、开展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 363

三、国际公共关系的操作方法 366

第三节 国际公共关系的新发展 370

一、环保运动和环境公共关系 370

二、危机公共关系与问题管理 371

三、金融公共关系与投资者关系 373

四、世界公共关系大潮与中国公共关系 374

第十六章 中国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 376

第一节 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的任务 376

一、培养公共关系人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377

二、培养公共关系人才的条件 379

三、培养公共关系人才的途径 381

第二节 中国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382

一、对公共关系人员的道德要求 382

二、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智能要求 384

三、对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要求 385

四、对公共关系人员的操作要求 386

第三节 中国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88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内容 388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方法 389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 391

编后 3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