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1
第二节 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4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 9
第四节 审计的目标 15
第五节 审计的职能 17
第六节 审计的原则 19
第七节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2
第二章 审计历史简介 27
第一节 我国审计的沿革 27
第二节 国外审计概况 30
第三节 国际最高审计组织 36
第四节 审计历史的分期 40
第五节 善于总结审计历史的经验教训 45
第三章 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 49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构 49
第二节 审计人员 54
第三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57
第四章 审计的种类 60
第一节 按审计对象分类 62
第二节 按审计范围分类 63
第三节 按审计性质分类 65
第四节 按审计时期分类 70
第五节 按审计执行机关分类 73
第六节 按其他标准分类 76
第五章 审计的方法 79
第一节 审计的基本方法 79
第二节 抽样审计法 84
第三节 查错 124
第四节 审计工作程序 129
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138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意义和特点 138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分类 141
第三节 审计证据的取得 151
第四节 审计证据的评价 153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 159
第七章 审计标准 164
第一节 审计标准的意义 164
第二节 审计标准的种类 165
第三节 审计标准的特点 167
第四节 审计准则 170
第八章 内部控制与审计计划 182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意义 182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原则与内容 190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和方法 196
第四节 审计计划 205
第九章 会计报表审计 214
第一节 会计报表审计的意义 214
第二节 资金平衡表的审计 217
第三节 利润表的审计 223
第四节 成本表的审计 226
第十章 货币资金和存货的审计 231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审计 231
第二节 存货的审计 243
第三节 结算资金的审计 255
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的审计 262
第一节 固定资产审计的要求与程序 262
第二节 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 267
第三节 固定资产减少的审计 27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的审计 280
第十二章 生产和采购业务的审计 284
第一节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审计 284
第二节 材料采购业务的审计 292
第十三章 销售与税利的审计 298
第一节 营业收入的审计 298
第二节 营业支出的审计 303
第三节 利润的审计 308
第四节 利润分配的审计 312
第十四章 资金来源的审计 318
第一节 国家基金的审计 318
第二节 专用基金的审计 320
第三节 银行借款的审计 326
第十五章 内部审计 327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意义 327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333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338
第四节 内部审计应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345
第五节 审计通讯员制度 347
第十六章 财经法纪审计 349
第一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意义 349
第二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 354
第三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 356
第四节 区别违反财经法纪和经济犯罪 365
第五节 正确处理财经法纪审计中的几个关系 372
第十七章 经济效益审计 374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374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376
第三节 工业产品结构和开发的效益审计 377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效益审计 379
第五节 流动资金的效益审计 384
第六节 生产费用及生产成本的效益审计 389
第七节 利润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 395
第八节 专项工程的效益审计 396
第九节 联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397
第十八章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审计 400
第一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审计的特点 400
第二节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计 403
第三节 投入资本的审计 405
第四节 财务报表的审计 409
第五节 解散与清算的审计 422
第十九章 财政收支审计 425
第一节 财政收支审计的意义 425
第二节 预算收入的审计 430
第三节 预算支出的审计 436
第四节 财政结余和财政资金的审计 440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的审计 441
第二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 443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必要性 443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重点 444
第三节 学校基金及校办工厂的审计 450
第四节 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审计 453
第二十一章 审计报告 457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意义和作用 457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 458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460
第四节 审计报告的种类及其特点 467
第五节 审计报告的编写与步骤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