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时代在呼唤 2
第二节 全球话平等 7
第三节 跨世纪发展 13
第二章 妇女组织 21
第一节 存在价值 21
一 存在的社会基础 21
二 存在的必然性 23
第二节 性质与特点 26
一 妇女组织的性质 26
二 妇女组织的工作特点 28
三 妇女工作的政治属性 32
第三节 组织结构与领导 35
一 组织的含义 35
二 组织机构及类型 35
三 妇联组织的领导机构及其组织设置 37
第三章 地位及其作用 39
第一节 组织职能 39
一 职能内涵 39
二 职能结构 41
三 职能原则 44
第二节 工作方针 44
一 制定依据 44
二 基本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46
三 方针的含义 49
一 战略目标 51
第三节 工作任务 51
二 现阶段的工作任务 52
第四章 方位选择 56
第一节 以经济为中心 56
一 理论依据 56
二 投身经济建设 58
三 兴办经济实体 62
第二节 参政议政 64
一 参政形式 64
二 参政主体 67
三 参政与社会发展 69
第三节 社会参与水平 70
一 社会参与状况 71
二 创造社会参与条件 72
三 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74
第五章 素质战略 77
第一节 文化素质 77
一 中国妇女文化素质现状 78
二 科技意识 79
三 素质工程构建 81
第二节 心理素质 83
一 心理素质结构 83
二 心理弱势透视 84
三 健康心理培养 86
第三节 妇女工作者素质 88
一 敬业精神 88
二 敏感思维 89
三 完善形象 90
一 家庭文化的内涵 93
第六章 家庭文化 93
第一节 特殊的园地 93
二 家庭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94
三 家庭文化的作用 97
四 国际家庭年 98
第二节 文化结构 101
一 美好心灵的塑造 101
二 全面提高素质 102
三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103
第三节 家庭园地七色光 104
一 家园乐趣 104
二 健康文化的熏陶 106
三 休养生息的圣地 108
四 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创造 109
一 现状透视 114
第七章 合法权益的维护 114
第一节 被动维权与主动维权 114
二 主动性原则 115
三 机构设置 119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 120
一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内涵 120
二 宏观调控 122
三 微观操作 123
第三节 法律保护与自我保护 125
一 法律保护 125
二 舆论保护 127
三 自我保护 127
一 指导思想与市场经济接轨 129
第一节 指导思想的确立 129
第八章 舆论导向 129
二 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31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132
一 向社会宣传妇女 132
二 向妇女宣传社会 134
第三节 妇女观在争鸣中发展 138
一 现阶段妇女观评析 138
二 西方女权主义及其借鉴 139
三 舆论导向的本土化 141
第九章 迎接挑战 145
第一节 抓住机遇 145
一 机遇意识 145
二 机遇剖析 146
三 机遇创造 149
第二节 避短扬长 151
一 长短审视 151
二 冲破羁绊 153
三 智慧先折射 155
第三节 走出困惑 156
一 迷惘圈 156
二 困境刺激 158
三 在奋进中崛起 160
附录 163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的通知 163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 164
《北京宣言》 176
《行动纲领》摘要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