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划经济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 5
第三节 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11
第二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和体系 17
第一节 计划体制的内容和要求 17
第二节 我国计划体制的历史、现状和改革 20
第三节 计划决策体制和调节体制 25
第四节 计划体系和计划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 计划决策程序和方法 40
第一节 计划决策程序 40
第二节 计划决策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法 44
第三节 其他传统计划方法 45
第四节 现代计划方法 49
第五节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53
第六节 计划信息系统 55
第四章 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比例和效益 60
第一节 社会生产发展速度计划 61
第二节 社会生产的主要比例关系计划 71
第三节 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计划 81
第五章 工农业生产计划 86
第一节 农业生产计划 86
第二节 工业生产计划 98
第六章 交通运输计划 109
第一节 交通运输计划的地位和特点 109
第二节 交通运输计划的编制 113
第三节 交通运输计划的平衡和调节 127
第四节 交通运输计划的优化方法 130
第七章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145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45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 148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计划 162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计划 170
第八章 商品流通计划 178
第一节 生活资料流通计划 178
第二节 生产资料流通计划 197
第三节 社会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计划 207
第九章 对外经济联系计划 211
第一节 对外贸易计划 211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计划 218
第三节 国际收支计划 223
第四节 国际劳务合作计划 229
第十章 人口和劳动力计划 232
第一节 人口计划 232
第二节 劳动力计划 241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25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254
第二节 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262
第十二章 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272
第一节 社会事业发展计划的内容和特点 272
第二节 文化卫生事业计划 275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和生活服务业计划 279
第四节 社会保障事业和环境保护计划 286
第十三章 劳动报酬和人民生活消费计划 294
第一节 劳动报酬计划 294
第二节 人民生活消费计划 307
第十四章 价格计划 317
第一节 价格的功能和体系 317
第二节 价格总水平计划 324
第三节 商品比价和差价计划 327
第四节 确定商品价格的方法 334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计划 341
第一节 国民收入生产计划 341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计划 351
第三节 国民收入使用计划 357
第十六章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 369
第一节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内容和作用 369
第二节 综合财政信贷计划体系 372
第三节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综合平衡 387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94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基础 394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内容和原则 39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表现形式 404
第十八章 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41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4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节手段 421
第三节 各种调节手段的综合运用 430
第十九章 地区计划 438
第一节 省级计划 438
第二节 城市计划 444
第三节 县级计划 449
第四节 地区协作计划 454
第二十章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经济发展计划 458
第一节 我国多层次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458
第二节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459
第三节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计划管理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