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佛教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1
第一节 佛教文化复兴的主要标志 2
第二节 佛教文化复兴的主要原因 8
第二章 佛教文化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 14
第一节 杨仁山和金陵刻经处 14
第二节 欧阳竟无、吕澂和支那内学院 23
第三节 太虚和武昌佛学院与闽南佛学院 54
第一节 康有为及其佛学思想 91
第三章 佛教文化与维新运动 91
第二节 梁启超及其佛学思想 106
第三节 谭嗣同及其佛学思想 120
第四章 佛教文化与资产阶级革命 135
第一节 章太炎及其佛学思想 135
第二节 杨度及其佛学思想 148
第三节 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家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176
第五章 佛教文化与中国哲学史 184
第一节 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 184
第二节 熊十力及其《新唯识论》 194
第三节 胡适及其中国禅宗史研究 207
第四节 范寿康及其《中国哲学史通论》 219
第五节 谢无量及其《中国哲学史》 227
第六章 佛教文化与中国思想史 236
第一节 侯外庐及其《中国思想通史》 236
第二节 梁漱溟及其三本与佛学有关的著作 253
第三节 范文澜及其《中国通史简编》 267
第七章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艺术 283
第一节 苏曼殊的佛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 283
第二节 李叔同(弘一)及其文学艺术 295
第三节 丰子恺及其《护生画集》 306
第八章 佛学著作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320
第一节 蒋维乔及其《中国佛教史》 320
第二节 黄忏华及其《中国佛教史》 329
第三节 汤用彤及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343
第四节 李翌灼及其《西藏佛教史》 357
第五节 陈垣及其佛学著作 368
第六节 丁福保及其《佛学大辞典》 375
附录:佛学博物的出版和大藏经的刻印在近代的影响 389
一、佛学刊物的出版 389
二、大藏经的刻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