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 现代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景峰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7034343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卫生工作方针与事业管理 1

第一节 卫生工作方针的制定 1

一、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 1

前言页 1

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

第二节 中医政策和中医工作 4

一、中医政策的由来和发展 4

二、曲折的历程,重大的成就 4

三、贯彻中医政策,开展中医工作 5

一、卫生行政组织 9

第三节 卫生组织建设 9

二、中共中央及地方党委防治疾病领导组织 11

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2

四、卫生业务机构 12

第四节 药政管理 13

一、概述 13

二、药政管理的主要工作与成就 16

三、《药品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 21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 25

第五节 中国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5

一、中国卫生涉外机构的设置与变迁 25

三、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卫生事业 28

第二章 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9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政策与管理 29

一、创业奠基与事业发展 29

二、在曲折中前进 31

三、法制化监督管理的新阶段 32

第二节 疾病防治 38

一、积极防治与消灭传染病 39

二、疫病防治受到严重干扰 41

三、疫病防治工作的新进展 42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46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47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53~1966) 47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7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7年以后) 47

第四节 生物制品 48

三、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 50

四、麻疹减毒活疫苗 50

一、痘苗 50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0

五、乙型肝炎血源疫苗 51

六、鼠疫菌苗 51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 51

八、卡介苗 51

九、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 51

一、对我国卫生检疫事业的回顾 52

二、1949年以来的卫生检疫 52

第五节 国境卫生检疫 52

三、卫生检疫的主要成就 53

四、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 54

第六节 基本经验 54

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54

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54

三、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55

四、加强预防医学科学研究 55

五、法制建设 56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56

第一节 城市医疗卫生事业 57

一、全国医院概况 57

第三章 医疗卫生与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57

二、城市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设 58

三、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58

四、推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实施医院分级管理 58

五、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58

第二节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9

一、确立农村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 59

二、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60

第三节 我国疗养事业的发展 61

一、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4) 61

三、农村卫生的“龙头”——初级卫生保健 61

二、持续发展阶段(1955~1966) 62

三、疗养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62

第四节 医疗保险制度 63

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63

二、合作医疗制度 64

第五节 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65

第六节 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兴起 67

第四章 中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70

第一节 三年恢复期的妇幼保健事业 70

第二节 1953~1957年的妇幼保健 72

第三节 1958~1965年的妇幼保健 73

第四节 1966~1985年的妇幼保健 75

第五节 1986~1990年的妇幼保健 78

第六节1991年至今的妇幼保健 79

第五章 医学科教事业的发展 81

第一节 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81

一、概述 81

二、医药卫生科技研究机构 83

三、医药卫生科技规划与计划 84

四、医药卫生科技成果 84

一、概述 85

第二节 医学教育的发展 85

二、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86

三、医学教育的初步经验 89

第三节 医药卫生学术性群众团体 92

一、我国医药卫生学会的创立 92

二、医药卫生学会的发展(1949~1966) 93

三、医药卫生学会活动基本停顿时期(1966~1976) 95

四、医药卫生学会的繁荣(1977年以后) 96

第六章 现代医学的发展 99

第一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99

一、现代科学的特点 99

二、现代科学对医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101

第二节 基础医学 102

一、总论 102

二、医学生物学 103

三、组织胚胎学 105

四、生理学 106

五、生物化学 109

六、生物物理学 111

七、微生物学 114

八、免疫学 116

九、病理学 117

十、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119

十一、医学遗传学 121

十二、神经生物学 124

十三、医学分子生物学 125

第三节 临床医学 129

一、物理诊断学 129

二、实验诊断学 130

三、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132

四、内科学 135

五、地方病学 139

六、外科学 146

七、妇产科学 151

八、儿科学 156

九、眼科学 160

十、耳鼻咽喉科学 163

十一、皮肤性病学 166

十二、口腔医学 170

十三、精神病学 172

十四、神经病学 175

十五、营养与饮食学 177

十六、放射医学 179

十七、护理学 180

十八、临床肿瘤学 183

十九、核医学 186

第四节 公共卫生 188

一、卫生统计学 188

二、卫生微生物学 190

三、环境卫生学 192

四、食品卫生学 195

五、劳动卫生学与职业病学 197

六、精神卫生学 199

七、健康咨询学 202

八、儿童少年卫生学 204

九、中国卫生法学 208

十、社会医学 210

第五节 特种医学 213

一、康复医学 213

二、老年医学 216

三、运动医学 218

四、航空航天医学 219

五、航海和潜水医学 221

六、法医学 223

七、职业病学 224

八、医学人类学 226

第六节 理论医学 228

一、医学哲学 228

二、医学社会学 229

三、医学心理学 230

四、医学方法学 232

五、医学人才学 234

六、医学教育学 234

七、医院管理学 236

九、卫生管理学 237

八、医学逻辑学 237

十、卫生法学 239

十一、医学文献学 241

十二、医学伦理学 243

第七章 现代药学的发展 246

第一节 药学研究 246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 246

二、神经系统药物研究 247

三、抗肿瘤药物研究 248

四、甾体药物研究 249

五、抗生素研究 250

六、抗寄生虫病药物研究 251

七、计划生育药物研究 252

八、合成药物研究 253

九、生化药物及医药生物技术的进展 254

十、药理学研究 255

十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56

十二、药剂学研究 257

十三、药物分析研究 258

一、概况 259

第二节 药学教育 259

二、高等药学教育 261

三、中等药学教育 265

四、成人教育 266

第三节 药物生产与流通 267

一、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机构设置 267

二、医药企业的整顿与改革 268

三、医药工业 270

四、医药商品供应 273

二、1976年以后概况 276

一、50年代初期至“文革”前 276

第四节 药学会及其活动 276

第五节 药学书刊 28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5) 280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280

三、1977年至今 280

第八章 中医学的发展 282

第一节 中医理论研究 282

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282

二、中医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283

三、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 284

四、中医学派与各家学说的研究 296

五、中医诊法的研究 301

第二节 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306

一、急病治疗 306

二、内科 309

三、外科、皮肤科 318

四、骨伤科 323

五、妇产科 328

六、儿科 333

七、五官科 337

八、肿瘤科 340

九、气功和养生 345

第三节 针灸与经络研究 349

一、针灸研究 349

二、经络的研究 354

三、针灸的国际交流 359

第四节 医史文献学的研究 359

一、医史学研究 359

二、文献学研究 371

第一节 现代中药事业发展的历程 376

一、建国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376

第九章 中药学发展 376

二、中药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体制形成与发展(1955~1985) 377

三、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阶段(1978~1990) 377

第二节 现代中药事业的主要成就 378

一、中药材生产的发展 378

二、中成药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379

三、中药饮片工业初步形成 379

四、中药商业流通领域拓宽,向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379

五、中药科研事业日益发展 380

六、中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380

二、本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381

第三节 中药的科学研究 381

一、中国药学史的研究 381

三、中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 382

四、中药资源的普查与开发利用 384

五、药用动植物的生产研究 386

六、中药材品种鉴别和质量鉴别 390

七、中药炮制的研究 393

八、中药制剂研究 401

九、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406

十、中药药理学研究 41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50年代末创造条件时期 425

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425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425

二、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时期 426

三、“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0年 427

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曲折中深入发展 427

第二节 基础理论 428

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 428

二、藏象经络研究 429

三、气血研究 432

四、寒热虚实的研究 433

五、诊法原理研究 434

六、证本质研究 435

七、治则治法研究 442

八、动物模型研究 443

九、方法探讨 445

第三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 445

一、内科 445

二、外科 449

三、肛肠科 451

四、妇产科 453

五、儿科 457

六、皮肤科 458

七、耳鼻咽喉科 460

八、眼科 462

九、消化系统(脾胃肝胆疾病)疾病 463

十、心血管系统疾病 466

十一、血液病 469

十二、泌尿内科 471

第十一章 民族医学的发展 477

第一节 民族医学史研究 477

一、自由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 477

二、奠基阶段(1980~1987) 478

三、繁荣阶段(1988~) 479

第二节 民族医药工作 480

一、近代的民族医药 480

二、现代藏医学的发展 482

三、蒙医学发展概况 486

四、朝鲜族医学发展概况 487

五、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 489

六、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 493

第十二章 军事医学 498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事业的发展 498

一、体制演变 500

二、卫生防疫工作 501

三、医疗保健和护理工作 504

四、医学科学技术工作 507

五、医学教育 509

六、药材工作 512

七、书刊出版和图书资料工作 514

八、参加地方卫生建设 515

九、海军卫生事业 516

十、空军卫生事业 518

十一、航天医学事业 520

第二节 重要作战卫生勤务 521

一、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勤务 521

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卫生勤务 525

三、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卫生勤务 526

第三节 军事医学科学技术成就 527

一、核武器损伤防护医学与放射医学 528

二、化学武器损伤防护医学 529

三、生物武器损伤防护医学 531

四、军队卫生学 533

五、战伤外科 534

六、烧伤 536

七、海军医学 537

八、海军潜水医学 541

九、军事航空医学 544

第十三章 台湾、香港、澳门医学发展 551

第一节 台湾医药史概况 551

一、光复后之台湾中医药 551

二、现代医学发展 556

第二节 香港医药发展概况 570

一、100多年来香港中医药的演变 570

二、中医人才培养 575

三、中药的科学研究 577

四、国际学术交流的开展 579

五、主要中医药团体 581

第三节 澳门医学史 586

一、鸦片战争以前的澳门医学(公元前210~公元1839年) 586

二、鸦片战争至葡国革命期间的澳门医学(1840~1974年) 587

三、葡国革命后的澳门医学(1974年以后) 588

四、中医中药概况 589

现代中国医学史大事年表 591

后记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