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祖国医学基本特点 1
第一节 运用古代哲学 1
第二节 强调整体观念 1
第一篇 辩证论治基础知识 1
第三节 立论于脏象学说 2
第四节 注重人体正气 3
第五节 突出辨证论治 4
第二章 阴阳五行 6
第一节 阴阳 6
第二节 五行 8
第一节 脏腑的生理功能 10
第三章 脏腑 10
第二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7
第三节 气、血、津液 19
第四章 经络 2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 22
第二节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22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临床的应用 25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27
第一节 六淫致病 27
第四节 饮食劳逸 29
第三节 情志致病 29
第二节 疫疠 29
第五节 痰饮、瘀血 30
第六节 外伤和虫兽伤 30
第六章 诊法 31
第一节 问诊 31
第二节 望诊 31
第三节 闻诊 37
第四节 切诊 38
第七章 治则和治法 41
第一节 治疗原则 41
第二节 基本治法 42
〔附一〕专题讲座 45
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体会 45
从“元气”与“场”探索新医学理论 50
气功原理探索与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 57
五脏生理功能举要 66
试论“脏腑气化相通” 72
关于中医“肾”的现代研究 79
关于经络的现代研究 85
病机十九条 89
〔附〕:“机”字浅释 102
舌诊的临床应用 103
脉诊的临床应用 106
扶正培本法则与免疫的关系 107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 110
回阳救逆法及其临床应用 115
第二篇 辩证论治常用中药 119
第一章 概说 119
第一节 中药的采集和贮存 119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119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121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123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126
第二章 解表药 126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128
第三章 祛风湿药 131
第四章 祛湿药 134
第一节 渗湿利水药 134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135
第三节 清热利湿药 137
第四节 化湿燥湿药 137
第五章 清热药 140
第一节 清热解毒药 140
第二节 清热泻火药 142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144
第四节 清热燥湿药 145
第五节 清热明目药 147
第六节 清虚热药 147
第六章 消导药 149
第七章 催吐药 151
第八章 泻下药 152
第一节 攻下药 152
第二节 润下药 153
第三节 逐水药 153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155
第九章 祛痰止咳药 155
第二节 温化寒痰药 157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158
第十章 温里药 160
第十一章 理气药 163
第十二章 理血药 167
第一节 活血药 167
第二节 止血药 171
第十三章 补益药 175
第一节 补气药 175
第二节 补阳药 177
第三节 补血药 179
第四节 补阴药 181
第十四章 固涩药 184
第一节 止汗药 184
第二节 止泻药 184
第三节 固精、止带、缩尿药 185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187
第十六章 安神药 190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190
第二节 养血安神药 191
第十七章 开窍药 193
第十八章 驱虫药 195
第十九章 外用药 196
〔附二〕专题讲座 198
解表、祛寒、泻下、补益药的药理 198
试谈大黄的临床应用 205
常见症状用药简介 216
脏腑用药简介 227
两药常用配伍简介 236
中药药理研究举要 248
第三篇 辩证论治常用方剂 261
第一章 概说 261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与配伍 261
第二节 方剂的加减变化 262
第三节 方剂的分类 263
第四节 方剂的的剂型 265
第二章 解表剂 267
第三章 祛风剂 269
第四章 祛湿剂 271
第五章 清热剂 274
第六章 和解剂 277
第七章 消导剂 279
第八章 催吐剂 280
第九章 泻下剂 281
第十章 化痰止咳剂 283
第十一章 温里剂 285
第十二章 理气剂 286
第十三章 理血剂 288
第十四章 补益剂 290
第十五章 固涩剂 293
第十六章 息风剂 295
第十七章 安神剂 296
第十八章 开窍剂 297
第十九章 驱虫剂 299
第二十章 外用剂 300
桂枝汤证治及其加减应用 301
〔附三〕专题讲座 301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315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318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318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324
桂风活络汤的临床应用 328
升降定痛汤的临床应用 330
第四篇 辩证论治基本规律 333
第一章 概说 333
第一节 辩证的基本概念 335
第二节 辩证的基本原则 338
第三节 辩证的关键 340
第四节 辩证的内容 343
第五节 论治的基本原则 348
第二章 八纲辩证 351
第一节 表里 351
第二节 寒热 352
第三节 虚实 352
第四节 阴阳 353
第五节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53
第三章 病因辩证论治 356
第一节 六淫病证 356
第三节 痰饮的病证 359
第二节 情志所致病证 359
第四章 脏腑辩证论治 362
第一节 心(附:小肠) 362
第二节 肺(附:大肠) 365
第三节 脾(附:胃) 368
第四节 肝(附:胆) 371
第五节 肾(附:膀胱) 374
第六节 脏腑兼病 376
第五章 气、血、津液的辩证论治 380
第一节 气分病 380
第二节 血分病 381
第三节 津液病 382
第六章 六经辩证论治 383
第一节 概说 383
第二节 太阳病 384
第三节 阳明病 386
第四节 少阳病 387
第五节 太阴病 387
第六节 少阴病 388
第七节 厥阴病 388
第二节 气分证治 390
第七章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390
第一节 卫分证治 390
第三节 营分证治 391
第四节 血分证治 392
附:三焦辩证施治 392
第八章 辩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394
第一节 辩证的步骤与方法 394
第二节 论治的方法与步骤 413
〔附四〕专题讲座 420
中医招考谈辨证 420
脏腑辩证浅说 423
试谈气血津液辩证论治 436
第五篇 常见症状的辩证论治 447
第一章 发热的辩证论治 447
第一节 表证 447
第二节 表里证 448
第三节 里证 450
第二章 咳嗽、哮喘、痰饮、胸胁痛的辩证论治 454
第一节 咳嗽 454
第二节 哮喘 456
第三节 痰饮 458
第四节 胸胁痛 459
第一节 恶心呕吐 462
第三章 恶心呕吐、呃逆、噎膈反胃、胃脘痛的辩证论治 462
第二节 呃逆 463
第三节 噎膈、反胃 464
第四节 胃脘痛 465
第四章 腹泻、便秘、腹痛的辩证论治 467
第一节 腹泻 467
第二节 便秘 468
第三节 腹痛 469
第五章 黄疸、臌胀、积聚的辩证论治 472
第一节 黄疸 472
第二节 臌胀 473
第三节 积聚 474
第六章 心悸、胸痹心痛、眩晕的辩证论治 476
第一节 心悸 476
第二节 胸痹心痛 477
第三节 眩晕 478
〔附〕耳源性眩晕 480
第七章 中风的辩证论治 481
第八章 耳鸣、耳聋、失眠健忘、郁证、头痛的辩证论治 483
第一节 耳鸣、耳聋 483
第二节 失眠、健忘 484
第三节 郁证 485
第四节 头痛 486
第九章 癫、狂、痫的辩证论治 490
第一节 癫、狂 490
第二节 痫证 491
第十章 腰痛、水肿、淋浊、癃闭、遗尿的辩证论治 493
第一节 腰痛 493
第二节 水肿 494
第三节 淋浊 496
第四节 癃闭 497
第五节 遗尿 497
第一节 遗精 499
第十一章 遗精、阳萎的辩证论治 499
第二节 阳萎 500
第十二章 血证的辩证论治 502
第一节 血证总论 502
第二节 鼻衄 502
第三节 齿衄 503
第四节 吐血 503
第五节 咳血 504
第六节 尿血 505
第七节 尿血 506
第一节 消渴 507
第十三章 消渴、瘿病的辩证论治 507
第二节 瘿病 508
第十四章 痹症、痿症的辩证论治 509
第一节 痹症 509
第二节 痿症 510
第十五章 痉症、厥症的辩证论治 512
第一节 痉症 512
第二节 厥症 513
第一节 肠痈 515
第二节 疝气 515
第十六章 肠痈、疝气的辩证论治 515
第十七章 妇科病证的辩证论治 517
第一节 月经不调 517
第二节 崩漏 520
第三节 带下 521
〔附五〕专题讲座 523
发热的辩证论治 523
眩晕(高血压)的辩证论治 548
中对风(脑血管意外)的认识和治疗 559
瘀张症的辩证论治 578
第一节 感冒 591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的辩证论治 591
第六篇 常见疾病的辩证论治 591
第二节 急性扁桃体炎 592
第三节 流行性肋腺炎 593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593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96
第六节 肠伤寒 597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 598
第八节 布氏杆菌病 599
第九节 白喉 600
第十节 疟疾 601
第一节 气管炎 60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03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605
第三节 肺炎 605
第四节 肺脓肿 607
第五节 肺结核 607
第六节 胸膜炎 608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10
第一节 急性胃肠炎 610
第二节 慢性胃炎 611
第三节 溃疡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611
第四节 食管癌 613
第五节 胃癌 614
第六节 肠结核 615
第七节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615
第八节 肠梗阻 616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618
第十节 结核性腹膜炎 619
第十一节 胆囊炎与胆结石病 620
第十二节 传染性肝炎 621
第十三节 肝硬化 622
第十四节 肝癌 624
第十五节 阑尾炎 626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28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 628
第二节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629
第三节 肺原性心脏病 630
第四节 高血压病 631
第五节 克山病 633
第六节 休克 634
第五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辩证论治 636
第一节 脑血管意外 636
第二节 神经宫能症 636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 639
第四节 癫痫 640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42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642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642
第三节 泌尿道感染 644
第四节 肾结核 644
第五节 泌尿系结石 645
第六节 前列腺炎 646
第七节 附睾炎、睾丸炎 647
第八节 附睾结核 648
第九节 性能功减退 649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50
第一节 糖尿病 650
第二节 尿崩症 650
第三节 磺缺乏病 651
第四节 甲状腺囊性腺瘤 651
第五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 652
第八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653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653
第二节 紫癜 654
第三节 白血病 655
第一节 风湿性关节炎 658
第九章 骨与关节疾病的辩证论治 658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659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660
第四节 大骨节病 660
第十章 其他疾病的辩证论治 662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 662
第二节 破伤风 663
第三节 虫病证治 664
〔附六〕专题讲座 668
中医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辩证治疗 668
中医对支气管炎的认识和治疗 674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和治疗 676
冠心病心绞痛的辩证论治 678
中医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认识和治疗 687
生脉散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研究述评 705
风湿性心脏病的辩证论治 709
心律失常的辩证论治 714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治疗 721
中医地肝病的认识和治疗 732
胃肠病的辩证论治 752
泌尿系统疾病的辩证论治 768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一般治疗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