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序言 1
导论 1
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发展阶段 1
自序 4
一、中国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中国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 6
二、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城市逐渐政治中心化 11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封建时代城市发展的诸阶段 16
第一章 位置 58
序说 58
一、邗沟的历史作用 59
二、隋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0
三、唐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2
四、宋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4
五、元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7
六、明清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68
第一节 通州、天津城市位置的选择 70
一、通州城市位置与通惠河的关系 70
二、天津城址的选择与漕运的关系 73
第二节 德州、临清城址向运河沿岸的迁移 80
一、明代德州城址迁到运河沿岸的过程 80
二、明代临清从无城到形成为跨运河两岸的城市 83
第三节 济宁、淮安两城城址与大运河的关系 85
一、济宁城市位置与济州河的关系 85
二、淮安新城、联城的形成与大运河的关系 91
第四节 扬州、苏州,杭州城市位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94
一、扬州城市位置的变迁与运河的关系 94
二、苏州、杭州城市位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96
序说 102
第二章 环境 102
第一节 杭州城市环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105
一、西湖和西湖诸山是杭州城市环境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105
二、钱塘江、运河以及城内诸河是构成杭城环境的重要因素 109
第二节 苏州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16
一、明清时期的苏州城内河流 118
二、太湖、三江、运河与苏州城市环境的关系 122
三、虎丘对苏州城市环境的作用 125
四、苏州城市园林在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27
第三节 扬州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35
一、明清时期运河对扬州城市的环境的主导作用 136
二、蜀冈是扬州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42
三、扬州园林和风景名胜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143
第四节 天津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47
一、以海河为主干的天津城市水系 148
二、天津城市的水闸工程 149
三、渡口与桥梁 151
四、天津水灾 154
五、天津城市范围与环境的关系 157
第三章 人口 159
序说 159
第一节 通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61
一、二人口数量 161
二、人口结构 170
第二节 天津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71
一、人口数量 171
二、人口结构 173
第三节 德州城巿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75
一、人口数量 175
二、人口结构 180
一、人口数量 183
第四节 临清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83
二、人口结构 191
第五节 济宁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92
一、人口数量 192
二、人口结构 195
第六节 淮安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97
一、人口数量 197
二、人口结构 204
第七节 扬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08
一、人口数量 208
二、人口结构 213
第八节 苏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16
一、人口数量 216
二、人口结构 221
一、人口数量 223
第九节 杭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23
二、人口结构 230
第十节 运河城市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演变的总特点 232
第四章 经济 237
序说 237
第一节 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 239
一、明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前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1368——1840年) 240
二、道光二十年以后天津城市经济的演变(1840——1911年) 261
第二节 德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277
一、“四方商旅”与明代德州城市商业 277
二、城市性质变化与工商业的发展 279
第三节 临清城市经济的发展 287
一、商业的发展 288
二、手工业的发展 293
一、商业的发展 305
第四节 济宁城市经济的发展 305
二、手工业的发展 308
第五节 淮安城市经济的发展 320
一、漕运对淮安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20
二、淮安钞关对淮安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322
三、手工业 324
四、商业 329
第六节 扬州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 335
一、手工业 335
二、商业 341
第七节 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347
一、丝织手工业 347
二、工艺美术手工业 361
三、商业的发展 368
第八节 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377
一、明代至鸦片战争之前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1368—1840年) 378
二、鸦片战争后杭州城市经济的演变 387
第五章 文化 392
序说 392
第一节 扬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397
一、各种诗文聚会 401
二、“工商家者”与文人的结合 407
三、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形成 409
四、清代扬州城市戏曲繁荣与城市商业发展的关系 413
第二节 苏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417
一、文人与制扇手工业 419
二、画家与颜料生产 419
三、画家与装潢工艺美术手工业 420
四、知识分子的意匠与“苏式”家具的形成 422
并非小结的小结 426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