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量实用测试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几何量实用测试手册》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5033·5657
  • 页数:86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几何量计量测试概述 1

一、国际单位制 1

第一篇 几何量测试基础 1

二、计量及其作用 2

1.计量的含义与分类 2

2.计量的作用 2

三、量值的传递 2

1.计量基准器与标准器 2

2.量值传递与检定工作 3

四、我国的计量简况 4

五、长度计量基准的沿革 4

1.新定义的内容 7

六、新的米定义 7

2.更改定义的条件 9

3.新定义的特点 9

4.今后怎样按新定义工作 9

第二章 几何量常用测试原理 11

第—节 机械测试原理 11

一、示值机构 11

1.指标机构 11

2.游标机构 11

3.螺旋副机构 11

3.杠杆机构 12

2.齿轮副机构 12

1.斜面机构 12

二、传感放大机构 12

4.弹簧机构 14

三、定位机构 16

四、分度机构 17

第二节 光学测试原理 17

一、光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17

1.有关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7

2.有关物理光学的基本原理 19

3.棱镜 22

2.透镜 22

1.平行平板玻璃 22

二、光学量仪中常用的光学元件 22

4.光阑 25

三、几何量测试常用的光学方法 25

1.自准直法 25

2.显微镜法 26

3.投影法 26

4.干涉法 27

第三节 电动测试原理 28

一、传感器 28

1.感应式传感器 28

3.压电式传感器 30

2.电容式传感器 30

二、模拟电路 32

1.调制信号源 32

4.光电传感器 32

2.运算放大器 33

3.解调器 39

4.信息分离电路 41

5.指示表和记录器 42

三、数字电路 43

1.比较器 44

2.细分器 47

4.可逆计数器 53

5.相位计 55

第四节 气动测试原理 56

1.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 57

2.压力式气动量仪的工作特性 57

3.辨向电路 57

一、压力式气动测量原理和工作特性 57

二、流量式气动测量原理和工作特性 58

1.流量式气动测量原理 58

2.流量式气动量仪的工作特性 58

三、压缩空气的净化和稳压 59

1.空气过滤器 59

2.空气稳压器 60

第三章 几何量测试中的新技术 62

第—节 光栅技术 62

一、光栅的分类 62

1.物理光栅 62

2.计量光栅 62

二、光栅的莫尔条纹现象 65

1.莫尔条纹的形成 65

2.莫尔条纹的类型 66

3.莫尔条纹的特征 68

三、光栅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细分技术 69

1.莫尔条纹的工作原理 69

2.莫尔条纹读数头的类型 70

3.光电信号的对比度、幅值和波形 73

4.光栅的细分技术 75

四、光栅技术的应用 77

1.线位移的精密定位和测量 77

2.角位移的精密定位和测量 77

3.光栅技术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78

4.立式光栅测长仪 78

5.在大型工具显微镜上应用光栅装置 78

第二节 激光技术 79

一、激光和激光器 79

1.激光的基本原理 79

2.激光器 80

3.激光的特性 81

二、激光干涉测长技术 82

1.条纹计数法测量原理 82

2.激光干涉仪 85

3.激光波长的修正 87

4.激光频率的稳定 89

5.激光干涉测长技术的应用 91

三、激光准直技术 96

1.激光准直原理 96

2.激光准直仪 97

3.激光准直技术的应用 99

一、感应同步器的类型和结构 100

第三节 感应同步器技术 100

二、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信号处理 101

1.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101

2.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方式 103

三、感应同步器的特点和应用 105

1.感应同步器的特点 105

2.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106

四、感应同步器的误差 107

1.定尺的零位误差 107

2.滑尺的细分误差 107

1.感应同步器的接长和安装要求 108

3.综合误差 108

五、感应同步器的接长和安装 108

2.感应同步器的按长原则 109

3.感应同步器的接长方法 112

第四节 磁栅技术 112

一、磁栅 112

二、磁头 113

1.动态磁头 114

2.静态磁头 114

三、磁栅装置及其检测电路 115

1.动态磁栅及其检测电路 115

2.静态磁栅及其检测电路 116

四、磁栅技术的应用 119

第五节 射线技术 121

一、射线测厚技术 121

1.透射式测厚原理 121

2.反散射式测厚原理 121

3.x射线测厚原理 121

4.射线测厚方法 122

二、射线源与探测器 122

1.射线源 122

2.探测器 124

2.主要误差因素 125

1.统计误差 125

三、射线测厚的误差 125

第四章 通用计量器具 126

第一节 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 126

一、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26

二、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126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方法 127

1.按检验标准规定选择 127

2.按测量方法精度系数选择 127

1.测量外尺寸的千分尺 131

二、测微量具 131

一、游标量具 131

第二节 通用量具 131

2.测量内尺寸的千分尺 133

3.测量深度的千分尺 133

三、角度量具 134

1.角度块 134

2.正弦规 136

3.直角尺 137

4.角度规 137

5.水平仪 138

第三节 机械式量仪 138

一、杠杆式测微仪 138

1.杠杆式千分尺和杠杆式卡规 139

二、杠杆齿轮式测微仪 139

2.杠杆百分表和杠杆千分表 140

3.杠杆齿轮式测微仪 142

三、齿轮式测微仪 142

1.百分表和千分表 142

2.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表 143

四、扭簧式测微仪 143

第四节 光学量仪 146

一、自准直仪 146

1.测微自准直仪 146

2.测角比较仪 147

3.平直度检查仪 148

二、光学计 149

1.立式光学计 149

2.投影立式光学计和卧式光学计 149

3.超级光学计 150

三、测长仪和测长机 151

1.立式测长仪 151

2.万能测长仪 152

3.测长机 153

4.投影读数测长机和万能测长机 154

四、工具显微镜 155

1.小型、大型工具显微镜 156

2.万能工具显微镜 159

1.小型投影仪 161

五、投影仪 161

2.中型投影仪 162

六、接触式干涉仪 163

七、光学分度头 164

第五节 电动量仪 165

一、电动测微仪 165

二、轮廓仪 166

1.工作原理和类型 166

2.BCG-2型电感轮廓仪 167

三、圆度仪 169

1.静态光电显微镜 171

四、光电瞄准装置 171

2.动态光电显微镜 172

3.光电准直光管 173

第六节 气动量仪 174

一、压力式气动量仪 174

1.低压水柱式气动量仪 174

2.差压水柱式气动量仪 175

3.差压水银柱式气动量仪 175

4.高压薄膜式气动量仪 176

5.波纹管式气动量仪 177

2.浮标式气动量仪的调整原理 178

1.浮标式气动量仪工作原理 178

二、流量式(浮标式)气动量仪 178

3.带气动放大器的浮标式气动量仪 179

4.浮标式气动量仪测头设计 179

第五章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18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89

一、测量误差及其表达形式 189

1.测量误差 189

2.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89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190

1.系统误差 190

3.粗大误差 191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191

三、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92

1.测量器具误差 192

2.标准件误差 193

3.测量方法误差 193

4.安装定位误差 193

5.测量人员的主观误差 194

6.环境条件引起误差 194

四、测量方法的分类 195

1.绝对测量和相对(比较)测量 195

2.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195

一、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196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与估算 196

1.正态分布曲线 196

4.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196

3.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196

5.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196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198

二、利用正态分布估算随机误差 198

1.概率积分 198

2.随机误差的估算 199

3.σ值的求法 200

三、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随机误差的估算 201

四、随机误差的非正态分布 203

二、发现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 204

1.检查误差来源 204

第三节 系统误差的发现与消除 204

一、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04

2.发现定值系统误差的比较检定法 205

3.发现变值系统误差的剩余误差检查法 205

4.发现复杂系统误差的大量实测统计法 207

三、消除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 207

1.定值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207

2.变值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208

第四节 粗大误差的剔除 210

二、t-分布准则 211

一、肖维勒准则 211

三、格拉布斯准则 212

四、狄克逊准则 213

第五节 误差的合成 215

—、定值系统误差的合成 215

二、随机误差的合成 216

三、未定系统误差的合成 217

四、误差合成原理的应用 218

1.间接测量的误差合成 218

2.分析确定最有利的测量条件 222

3.分析和选择测量方法 223

4.测量误差的分配 225

第六节 测量数据处理 227

—、测量数据的有效位数 227

2.测得值位数的确定 228

3.测量数据在运算过程中位数的确定 229

二、测量数据处理 230

1.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230

2.等精度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234

3.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235

1.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37

4.组合测量及其数据处理 237

第—节 波长检定 242

一、标准波长 242

第二篇 几何量测试技术 242

第一章 长度计量标准检定 242

二、影响波长的因素 244

三、用干涉仪检定波长 246

四、用拍频方法检定氦氖激光波长 252

五、波长检定精度 254

1.标准波长的复现精度 254

2.被检波长的复现性 254

3.检定方法误差 255

第二节 量块检定 255

2.量块截面尺寸的检定 257

一、量块的检定 257

1.量块外观的检定 257

3.量块非测量面与测量面、非测量面之间的垂直度和倒棱宽度的检定 258

4.量块测量面与非测量面的表面光洁度的检定 258

5.量块测量面平面度的检定 259

6.量块测量面研合性的检定 260

7.量块测量面硬度的检定 260

8.量块线胀系数的检定 261

9.量块中心长度的检定 261

10.量块测量面平面平行性的检定 275

二、量块检定结果的处理 276

1.量块定等 276

11.量块长度尺寸稳定性的检定 276

2.量块定级 277

3.有效位数 277

4.检定周期 277

5.检定证书 277

6.历史记录 278

第三节 线纹尺检定 278

一、线纹尺的类型 278

1.基准和标准金属线纹尺 278

二、线纹尺的检定方法 279

1.线纹尺的比较测量 279

3.标准钢卷尺 279

2.一、二等标准玻璃线纹尺 279

2.线纹尺的干涉测量 280

3.线纹尺的支承点 281

4.测量结果的修正 282

三、检定结果的误差计算 282

1.双次测量的误差计算 282

2.多次测量的误差计算 283

第二章 长度测量 284

第一节 轴径和孔径测量 284

一、光滑极限量规 284

1.泰勒原则 284

2.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285

2.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 288

1.用测长仪测量轴径 288

二、轴径的测量 288

三、孔径的测量 290

1.用气动量仪测量孔径 290

2.用内测钩测量孔径 290

3.在万能测长仪上用电眼装置测量孔径 292

4.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径 292

6.用701 A型孔径测量仪测量孔径 293

7.用DMC-1型内孔比长仪测量孔径 294

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球径 295

1.样板检验法 295

四、球径的测量 295

5.用自准直孔径测量仪测量孔径 295

3.小内球面半径的测量 296

五、圆弧半径的测量 297

1.样柱检验法 297

2.用投影仪测量圆弧半径 297

3.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圆弧半径 297

4.用弓高仪测量圆弧半径 299

5.用弧切仪测量圆弧半径 300

第二节 大尺寸测量 300

一、大尺寸的直接测量法 300

1.用通用量具测量 300

3.用测距仪测量 303

2.用长标尺和工具经纬仪测量 303

4.用激光干涉仪测量 304

二、大尺寸的间接测量法 304

1.测量局部量计算直径法 304

2.辅助基准面法 306

3.围绕法 306

4.对滚法 306

5.经纬仪法 307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1

第一节 角度样板测量 311

一、角度样板的测量方法 311

1.圆棒法测量角度样板 311

3.用通用量具量仪测量角度样板 313

2.用正弦规测量角度样板 313

二、角度样板的测量精度 317

第二节 圆锥角度测量 317

一、圆锥的基本参数及其误差关系 317

二、用圆锥量规测量圆锥角度 318

三、用量棒钢球测量圆锥角度 319

四、用正弦规测量圆锥角度 321

1.测量方法 321

2.测量误差分析 321

五、用通用量仪测量圆锥角度 332

第三节 中心角测量 335

2.用光学分度头检定 339

1.用测角仪检定 339

第四节 角度量块检定 339

一、角度量块的直接检定 339

3.用经纬仪检定 340

二、角度量块的比较法检定 340

1.在测角仪上比较检定 340

2.在带有自准直仪的检定装置上比较检定 340

3.在立式光学计和专用检具上比较检定 341

三、角度量块的间接法检定 342

1.检定方法 344

第五节 多面棱体检定 344

一、多面棱体的直接检定 344

2.检定结果符号的判别 345

3.检定精度 345

二、多面棱体的比较法检定 345

1.检定方法 345

1.全组合定角法检定 346

三、多面棱体的组合法检定 346

3.检定精度 346

2.检定结果符号的判别 346

2.棱体与仪器度盘或棱体与棱体全组合互检 348

3.检定精度 351

第六节 度盘检定 351

一、度盘的比较法检定 351

1.用标准度盘比较检定 353

2.用多位置平均定位的标准度盘检查仪比较检定 353

二、度盘的常角法检定 353

1.单常角法 353

2.对称联系法 353

3.内插联系法 355

4.无联系闭合系列法 356

5.无联系不闭合系列法 357

1.机械量仪法 359

一、平台测量常用方法 359

2.光隙法 359

第四章 平台测量 359

二、平台测量的基本器具 361

1.平板 361

2.检验平尺 364

3.直角尺、方箱和弯板 365

4.正弦规 367

5.标准圆柱、圆球和心轴 368

6.高度规 369

三、图形分析 369

1.平面坐标系旋转坐标的换算 371

2.空间坐标系旋转坐标的换算 374

第二节 平面作业 379

一、孔径的测量 379

二、圆弧半径的测量 380

三、平面角度的测量 381

1.直角的测量 381

2.非直角的测量 381

四、圆锥的测量 383

1.圆锥体的测量 383

2.圆锥孔的测量 384

五.交点尺寸的测量 387

1.直线与直线交点尺寸的测量 388

2.直线与圆弧交点尺寸的测量 388

3.圆孤与圆弧接点尺寸的测量 388

六、相关尺寸的测量 393

七、单角度斜孔坐标尺寸的测量 396

第三节 空间作业 402

一、空间直线的测量 402

1.空间直线的角度 403

2.双角度直线角度的测量 407

二、空间平面的测量 409

1.空间平面的角度 409

3.双角度直线坐标尺寸的测量 409

2、双角度斜面角度的测量 414

3.双角度斜面坐标尺寸的测量 416

一、总误差的计算 419

1.函数误差计算的基本公式 419

第四节 平台测量误差计算 419

2.系统误差的计算 420

3.随机误差的计算 420

二、误差的分配 424

2.按可能性、经济性调整误差 425

3.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425

1.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 425

三、最有利的测量条件 427

第五章 表面光洁度(粗糙度)和表面波度测量 429

第一节 表面光洁度评定 430

一、评定表面轮廓参数的基础——评定基准制 431

1.中线基准制(M制) 431

1.微观不平度轮廓的垂直坐标参数 432

二、表面光洁度的评定参数 432

2.微观不平度轮廓的水平坐标参数 432

2.包络线基准制(E制) 432

三、表面光洁度国家标准 436

1.基本长度的选择 436

3.二维的混合参数 436

2.测量长度的选择 439

3.有关评定参数之间的关系 440

4.标准的适用范围 441

四、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441

一、表面光洁度测量方法的分类和选用 442

第二节 表面光洁度测量 442

二、表面光洁度测量的基本原则 444

1.测量方向 444

2.表面缺陷 444

3.测量部位 444

三、针描法(触针法)测量表面光洁度 445

1.针描法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445

2.触针式轮廓仪的使用 448

3.测量结果的处理 453

四、显微干涉法测量表面光洁度 455

1.显微干涉法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455

2.干涉显微镜的使用性能和调整 456

3.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处理 458

五、光切法测量表面光洁度 459

1.光切法的测量原理 459

2.仪器放大倍率的确定 460

3.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处理 461

1.比较样板的要求 462

2.比较样板的检定 462

六、比较法检验表面光洁度 462

1.光斑测量法 464

八、表面光洁度的其它测量方法 464

2.气动测量法 465

七、印模法间接测量表面光洁度 465

3.投影光栅法 466

第三节 表面波度评定和测量 466

一、限制光洁度影响获得波度曲线的方式 467

1.滚圆式波度曲线 467

2.电气截止式波度曲线 468

2.电气截止滤波 469

1.几何滤波 469

三、表面波度的评定参数 469

二、限制宏观形状误差影响的方式 469

四、表面波度的测量 470

第一节 形状和位置误差及其评定和检测原则 471

一、形状和位置误差 471

第六章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471

1.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原则 472

二、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原则和检测原则 472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 472

2.要素 472

1.形状和位置误差的分类和项目 472

4.仲裁 477

三、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77

3.基准的体现方法 477

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479

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479

第二节 形状误差测量 479

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482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486

1.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486

2.平面度误差的评定 488

三、圆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493

1.圆度误差的测量 493

2.圆度误差的评定 497

五、轮廓度误差的测量 498

1.线轮廓度误差的测量 498

四、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498

2.面轮廓度误差的测量 501

一、定向误差的测量 502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502

第三节 位置误差测量 502

2、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505

3.倾斜度误差的测量 508

二、定位误差的测量 509

1.同轴度误差的测量 510

2.对称度误差的测量 511

3.位置度误差的测量 512

三、跳动 515

1.圆跳动的测量 515

2.全跳动的测量 516

1.普通螺纹的基本参数 518

一、普通螺纹的基本参数与公差配合 518

2.普通螺纹旋合时主要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 518

第一节 普通螺纹测量 518

第七章 螺纹和丝杠测量 518

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522

4.普通螺纹旧国标简介 524

5.其它几种螺纹 525

二、螺纹的综合测量 526

1.螺纹量规 526

2.综合测量若干现象的分析 527

三、外螺纹的单项测量 528

1.外螺纹的机械量法 528

3.螺纹量规的公差 528

2.外螺纹的光学量法 537

四、内螺纹的单项测量 553

第一节 平台测量常用方法和图形分析 559

五、螺纹刀具的测量 560

1.单刃螺纹车刀和圆螺纹车刀的测量 560

2.螺纹梳刀的测量 561

3.丝锥的测量 562

4.滚丝轮的测量 564

第二节 圆锥螺纹测量和锯齿形螺纹测量 564

一、圆锥螺纹的牙型和基本参数 564

1.圆锥螺纹牙型与代号 564

2.圆锥螺纹的基本参数 566

二、圆锥螺纹的综合测量 567

三、圆锥螺纹的单项测量 570

1.非对称牙型圆锥螺纹的单项测量 570

2.对称牙型圆锥螺纹的单项测量 584

四、圆锥螺纹刀具的测量 585

1.以轴线作基准测量 585

2.以母线作基准测量 587

五、锯齿形螺纹的牙型 588

1.用齿厚卡尺测量齿厚 589

六、锯齿形螺纹的测量 589

2.用量针测量中径 590

3.用单针测量中径 590

4.锯齿形内螺纹的测量 591

第三节 丝杠测量 596

一、丝杠螺距和螺旋线的测量 599

1.丝杠螺距和螺旋线的静态测量法 599

2.丝杠螺距和螺旋线的动态测量法 604

4.校正温度引起的测量误差 619

5.正常和异常误差曲线的分析及其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622

二、丝杠中径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623

三、滚珠丝杠副的测量 626

1.滚珠丝杠副的测量项目 626

2.滚珠丝杠副的测量 628

第八章 齿轮测量 631

第—节 齿轮量仪 631

一、周节量仪 633

1.手提式周节仪 633

2.万能测齿仪 633

3.GYQ—80型光栅式齿轮误差检查仪 633

4.AP-40型自动周节仪 635

二、齿轮跳动检查仪 635

三、渐开线齿形量仪 635

1.坐标式渐开线齿形量仪 635

2.渐开线齿形比较测量仪 638

3.圆锥齿轮渐开线齿形量仪 642

四、基节仪 642

1.齿向检查仪 643

2.导程检查仪 643

五、齿向量仪 643

六、齿厚量仪 644

七、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 645

1.圆柱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 645

2.圆锥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 646

八、齿轮单面啮合综合检查仪 647

九、齿轮滚动检查机和噪音仪 649

第二节 圆柱齿轮测量 651

十、齿轮刀具量仪 651

一、圆柱齿轮的基准齿形、模数和压力角 652

1.基准齿形 652

2.模数 652

3.压力角 652

二、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公式 653

三、圆柱齿轮误差的定义和代号 653

四、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662

1.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的绝对测量 663

2.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的比较测量 664

五、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668

六、渐开线齿形的测量 668

1.渐开线仪器的量值统一 669

2.测量头的选择与调整 669

3.齿形误差曲线的处理方法 672

1.用基节仪测量 675

2.用万能测齿仪测量 675

七、基节的测量 675

八、齿向的测量 676

1.直齿齿向的测量 676

3.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或投影仪测量 676

2.斜齿齿向的测量 677

九、公法线的测量 678

1.公法线长度和跨测齿数的计算 678

3.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的比较 679

十、齿厚的测量 695

1.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 695

2.公法线的测量 695

2、固定弦齿厚的测量 701

3.量柱跨距的测量 701

十一、双面啮合综合测量 708

1.双面啮合综合测量的测量元件 708

2.双面啮合测量接触斑点 709

3.双面啮合测量侧隙 709

1.切向综合误差的测量 710

2.齿轮整体误差的测量 710

十二、单面啮合综合测量 710

3.单面啮合综合测量的测量元件 711

第三节 圆锥齿轮测量 711

一、 圆锥齿轮传动及其几何计算 711

1.圆锥齿轮齿廓面及球面渐开线的形成 711

2.圆锥齿轮的背锥及当量圆柱齿轮(当量齿轮) 715

3.圆锥齿轮的基本参量 716

4.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717

二、圆锥齿轮的精度规范和测量仪器 717

1.圆锥齿轮的精度规范 717

2.圆锥齿轮测量项目的确定 727

3.精度项目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727

1.圆锥齿轮齿坯公差 734

三、圆锥齿轮齿坯公差及其测量 734

2.齿坯的测量 736

四、圆锥齿轮的单项测量 740

1.运动精度要素的测量 740

2.工作平稳性精度要素(齿形)的测量 745

3.接触精度要素(齿向)的测量 756

4.侧隙要素的测量 760

五、圆锥齿轮的综合测量 778

1.利用度量锥齿轮轴线夹角变动的双啮综合测量 779

2.利用度量锥齿轮锥顶变动ΔK的双啮综合测量 782

1.滚动检查机 784

六、圆锥齿轮的滚动检查 784

2.圆锥齿轮的滚动检查 786

3.滚动检查机对弧线锥齿轮的V/H检验 787

4、滚动检查所用的测量锥齿轮 790

5.格利森-513滚动检查机对圆锥齿轮副的检查 791

第四节 蜗轮蜗杆测量 791

一、圆柱蜗杆传动 791

1.圆柱蜗杆传动的三种蜗杆 791

2.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 793

3.圆柱蜗杆传动精度与测量项目 794

二、蜗杆的测量 797

1.蜗杆螺旋线的测量 797

3.蜗杆齿形的测量 798

2.蜗杆轴向齿距的测量 798

5.蜗杆齿厚的测量 799

4.蜗杆螺旋线径向跳动的测量 799

三、蜗轮的测量 800

1.周节的测量 801

2.接触精度的检验 802

第五节 齿轮刀具测量 802

一、齿轮滚刀的测量 802

1.齿轮滚刀的综合测量 804

2.齿轮滚刀的单项测量 808

二、蜗轮滚刀的测量 812

2.蜗轮滚刀齿厚的测量 813

1.蜗轮滚刀外径的测量 813

三、插齿刀的测量 814

1.外支承面对内孔的垂直度的测量 814

2.内支承面对外支承面的平行度的测量 814

3.齿形的测量 814

4.齿顶圆直径的测量 816

5、周节累积误差和相邻周节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817

第九章 花键和凸轮测量 818

第一节 花键测量 818

一、矩形花键的测量 818

1.矩形花键尺寸参数的测量 819

2.矩形花键位置误差的测量 820

二、渐开线花键的测量 822

1.渐开线花键的综合检验 822

2.渐开线花键的单项测量 822

三、三角花键的测量 825

第二节 凸轮测量 826

一、对称圆盘凸轮升程的测量 826

1.光学分度头顶尖和尾座顶尖的调整 828

2.凸轮轴顶尖孔的调整 830

3.测量头的选择 830

4.测量头的安装调整 831

5.凸轮最高点的确定 833

二、非对称圆盘凸轮升程的测量 834

1.测量起始角的确定 835

2.优选法确定凸轮测量起始角 835

三、圆盘凸轮相位角的测量 839

1.平行端面块校对法 839

2.量块-升降规校准法 839

四、圆盘内凸轮升程的测量 839

五、圆盘凸轮的比较测量 840

六、圆柱凸轮、圆锥凸轮和平板凸轮的测量 840

1.圆柱凸轮的测量 840

2.圆锥凸轮的测量 841

3.平板凸轮的测量 841

第十章 传动链精度测量 843

一、传动链精度的静态测量 844

二、传动链精度的动态测量 848

1.绝对比相式 848

2.绝对分频比相式 849

3.倍频分频比相式 850

4、两路分频细分脉冲计数比相式 851

5.录放差频比相式 852

6.差频激磁比相式 853

7.惯性式传感器 856

三、传动链精度测量仪器的联接方式 858

3.磁分度传感器的联接方式 859

2.多面棱体转接器 859

1.光学度盘端面和偏心调节器 859

4.光栅传感器的联接方式 861

四、传动链精度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863

1.保持单面啮合 863

2.检具安装 863

3.驱动装置 863

4.测量点数目 863

5.静测时越过定位点 864

6.以低速轴转角变化计算误差 864

7.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864

8.测量时的安放位置 864

9.选用传动链测量仪有关的技术项目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