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1
一、超急性期脑梗死 2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2
(二)影像检查目的 3
(三)影像检查流程 4
(四)CT一站式检查模式 4
(五)MR一站式检查模式 29
(六)CT/MR混合式检查模式 44
(七)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45
二、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 45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45
(二)影像检查目的 46
(三)CT检查 46
(四)MR检查 47
(五)图像解读 48
(六)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52
第二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55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55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55
(二)影像检查目的 55
(三)影像检查流程 55
(四)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基本要求 56
(五)图像解读 61
(六)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65
二、缺血性脱髓鞘改变 66
(一)检查方法选择 66
(二)影像检查目的 66
(三)影像检查流程 66
(四)图像解读 67
(五)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73
第三章 脑出血 74
一、急性期脑出血 74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74
(二)影像检查目的 75
(三)CT检查 75
(四)MR检查 76
(五)图像解读 76
(六)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86
二、非急性期脑出血 86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86
(二)影像检查目的 87
(三)CT/MR扫描基本要求 87
(四)图像解读 87
(五)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95
第四章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97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98
(二)影像检查目的 98
(三)影像检查流程 98
(四)CT检查 99
(五)MRI检查模式 101
(六)图像解读 102
(七)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11
第五章 脑血管畸形 114
一、动静脉畸形 114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14
(二)影像检查目的 115
(三)CT检查 115
(四)MR检查 116
(五)DSA检查 117
(六)图像解读 117
(七)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19
二、硬脑膜动静脉漏 120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20
(二)影像检查目的 120
(三)影像检查 121
(四)图像解读 121
(五)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25
三、脑静脉畸形 125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25
(二)影像检查目的 126
(三)影像检查流程 126
(四)图像解读 126
(五)报告基本要求 127
四、海绵状血管瘤 128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28
(二)影像检查目的 128
(三)影像检查流程 129
(四)图像解读 129
(五)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31
第六章 动脉瘤 132
一、单纯动脉瘤 132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33
(二)影像检查目的 133
(三)影像检查流程 133
(四)CT检查 133
(五)MR检查 135
(六)DSA检查 139
(七)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43
二、动脉瘤合并出血 143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44
(二)影像检查目的 144
(三)影像检查流程 144
(四)CT检查 145
(五)MR检查 145
(六)DSA检查模式 147
(七)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48
第七章 其他脑血管病 149
一、概述 149
(一)大动脉炎 149
(二)颅内血管炎 150
(三)CAA 150
(四)CADASIL 150
(五)Moyamoya病 150
二、影像学检查 151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51
(二)影像检查目的 151
(三)CT检查模式 152
(四)MRI检查模式 153
(五)图像解读 154
(六)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165
第八章 特殊结构及功能的影像学评价 166
一、脑血管形态的影像学评价 166
(一)脑血管解剖 166
(二)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74
(三)CT血管成像(CTA) 174
(四)MR血管成像(MRA) 183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88
二、颈动脉血管形态影像评价 195
(一)检查方法选择原则 196
(二)影像检查目的 196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197
(四)影像检查流程 197
(五)MRA 198
(六)CTA血管造影 202
(七)DSA血管造影 205
(八)图像解读 205
(九)影像报告要求 207
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评价 208
(一)影像检查目的 208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208
(三)扫描技术 208
(四)常用扫描程序及参数 209
(五)图像解读 209
(六)影像报告要求 215
四、颈动脉管壁切应力MRI评价 216
(一)简介 216
(二)MR检查目的 216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16
(四)扫描程序及参数 217
(五)图像后处理 219
(六)图像解读 224
(七)影像报告要求 224
五、吞咽功能的fMRI评价 225
(一)基本原理 225
(二)功能磁共振检查 226
(三)图像解读及影像报告要求 227
六、脑白质纤维束MRI评价 227
(一)DTI基本原理 229
(二)白质纤维束成像 230
(三)图像解读及影像报告 231
七、脑血管储备功能的CT评价 233
(一)脑血管储备功能的途径及代偿过程的分期 233
(二)血管扩张激发试验 235
(三)CT灌注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应用 236
(四)图像解读 239
(五)影像报告要求 239
八、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影像学评价 239
(一)影像检查目的 244
(二)影像检查 244
(三)CT检查 244
(四)MR检查 245
(五)图像解读 245
(六)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265
九、血管内膜剥脱/溶栓/支架置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 270
(一)影像检查目的 270
(二)检查方法选择及流程 270
(三)影像学检查流程及基本要求 272
(四)图像解读 279
(五)诊断报告基本要求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