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烽火铸国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抗日战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庆榕主编;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8016677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互悖互逆的“离散”与“聚合”--抗战以前中华民族“离散”、“聚合”的追溯与透视 1

第一节 发人深省的“离散”与“聚合” 1

一、聚、散二力的性质 1

前言 1

二、聚、散二力的根源 9

三、聚、散二力的走势 16

第二节 亟待凝合的“散沙” 19

一、列强罪恶的“造沙” 19

二、本体痛苦的分化 26

三、性质各异的凝合 30

第三节 乘间逞凶的强盗 36

一、走火入魔的变革 36

二、连连得手的打劫 41

三、利令智昏的狂跳 47

一、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其党的本质因素决定的 57

第二章 民族的脊梁 胜利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凝聚核心地位、作用及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产生的凝聚效应 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 57

二、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其自我完善能力造就的 62

三、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地位是在长期抗战中形成的 6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核心作用 75

一、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的凝聚引导作用 75

二、中国共产党策略的凝聚调节作用 80

三、中国共产党行为的凝聚示范作用 8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2

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确认 92

二、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 99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产生的凝聚效应 105

第三章 顺应潮流 共御外侮--国民党政权的抗战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113

一、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和派系纷争局面 114

第一节 国难当头时国民党的分化与聚合 114

二、局部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派系的分化与聚合 116

三、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凝聚力的曲折变化 120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强化民族凝聚力的政策与措施 125

一、屈辱中的抗争 125

二、持久消耗战略和正面战场 130

三、战时政治体制 135

四、战时民众工作 138

五、建设大后方 141

第三节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对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影响 143

一、对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 143

二、对民族凝聚力的消极影响 152

三、抗战时国民党政权凝聚力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 157

一、尚武而不好战的军人传统 161

第一节 中华军魂的大展示 161

第四章 碧血忠魂 震古烁今--抗日战争中爱国将领所展示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161

二、重新奋起的军魂武德 164

三、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171

第二节 抗战的中坚力量和凝聚核心 177

一、忠诚卫士 抗战灵魂 177

二、全面抗战路线的自觉执行者 183

三、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 187

四、肩负抗击日寇和反对投降的双重任务 194

第三节 共御外侮的壮丽篇章 198

一、浴血奋战的下层将士 198

二、国难当头的高级将领 205

三、从台儿庄大战到滇缅战役 211

第五章 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各民族,各阶级、阶层,民主党派在抗战中的凝聚 217

一、全民族的抗战 218

第一节 各兄弟民族团结一致武装抗日 218

二、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与抗日联军 224

三、蒙汉一体 共同对敌 227

四、回民支队 230

五、雾社起义与琼崖纵队 233

第二节 各阶级、阶层联合起来夺取抗战胜利 236

一、各阶级、阶层、界别的联合抗日 236

二、高扬民族精神--文化界对抗战的贡献 245

三、广东的抗日文化运动 249

第三节 抗日民主党派共同奋斗争取民主 253

一、抗日民主党派的形成和发展 253

二、抗日民主党派和爱国团体争取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 258

三、争取建立民主政治对凝聚民族、争取胜利的意义 265

第六章 魂系故土 共赴国难--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凝聚力及其对祖国的向心力 271

一、拳拳赤子魂魄思乡 272

第一节 向着祖国的心 272

二、国家兴亡 华侨有责 275

第二节 “爱国精神 见重环宇” 284

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284

二、抗日长城 292

三、维护民族团结 抵制民族离散倾向 303

第三节 民族团结精神的重振 309

一、祖国母亲的召唤 309

二、民族凝聚的新活力 314

三、侨众的凝聚力 319

第七章 幽灵不散 沉渣泛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离散力 329

第一节 抗战时期民族离散力的来源 330

一、“以华制华”的日本侵华大战略 330

二、吸引力不足、离心力有余的国民党政权 336

三、卖国求荣的汉奸分子 339

第二节 抗战时期民族离散力之表现 342

一、溥仪的伪“满洲国” 342

二、沦陷区的汉奸傀儡组织 354

三、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 358

第三节 抗战时期离散民族者的下场 370

第八章 内聚外合 得道多助--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375

第一节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际主义 375

一、中国的抗战符合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 375

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376

三、中国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苏美英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380

第二节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受到的国际援助 383

一、苏联对华的援助 383

二、美国对华的援助 389

三、英国对华的援助 394

四、共产国际及世界各国人民对华的援助 395

第九章 雪百年国耻 迎民族未来--对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分析 403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特点 404

一、空前巨大的凝聚力 404

二、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成为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政治核心 406

三、高度自觉的、理性的凝聚力 408

第二节 对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规律的分析 409

一、正义事业与民族凝聚力 409

二、民族动员和民族凝聚力 411

三、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416

四、民族离散力与民族凝聚力 419

第三节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及其凝聚力的发展的伟大意义 422

一、抗日战争检阅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 422

二、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认识了自我 424

三、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看清了自己的前途 426

四、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准备了重要条件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