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图像世界的密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钢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08078819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图像经济作了系统研究,本书研究的是学术前沿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共计7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图像的哲学意识;第三章,图像的符号内涵;第四章,作为商品的图像;第五章,图像商品的市场根据。第六章,市场追求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第七章,结语:发展中国图像经济。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图像经济时代的到来 3

一、人类图像发展的历史溯源 3

二、图像经济在当代 7

三、图像产业发展的特点及产业化方向 11

四、图像产业的全球化 15

第二节 图像读写:一个理论研究的新视点 17

一、认知方式的改变:图像理论研究的重点 18

二、国内外有关图像的论述 20

第三节 分析的技术路线 31

一、图像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取向 31

二、图像经济哲学范畴 34

三、图像经济伦理 36

四、图像经济哲学研究的意义 39

第二章 图像的哲学意识 44

第一节 从原始图像、认知图像到艺术图像 44

一、原始图像 44

二、认知图像 46

三、艺术图像 50

第二节 图像与直观 54

一、对直观的认识 54

二、直观与视觉思维的形成 57

三、公众对图像的直观认知特点 59

第三节 美学背景下的图像表达 61

一、黑格尔:心灵在图像中的表达 61

二、海德格尔:图像的存在追问 64

第四节 图像阐释的不同维度 68

一、现象学的关照 68

二、阐释学的立场 70

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73

第三章 图像的符号内涵 76

第一节 作为符号存在的图像 76

一、符号对图像的意义 76

二、图像符号与拜物教批判 80

第二节 在象征中获取意义 83

一、图像的象征 83

二、图像的象征意义 86

三、图像符号的象征消费及精神特征 89

四、图像符号消费的社会分层 91

第三节 图像符号的意识形态操控 94

一、图像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 94

二、图像的操纵 99

三、日常生活与图像的现代性批判 102

第四节 图像符号的批判功能 105

一、“否定”与“保守”:从马尔库塞到贝尔 106

二、“景象”与“仿像”:从德波到鲍德里亚 109

第四章 作为商品的图像 116

第一节 图像商品的分类和设计特点 116

一、图像商品的分类 116

二、图像商品的设计特点 122

第二节 图像商品属性的现代内涵 127

一、图像商品的劳动特征 127

二、图像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30

三、图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34

第三节 知识和资本:现代图像生产的核心要素 136

一、劳动者的知识构成是图像生产的核心要素 136

二、资本、技术和管理是图像生产的基本要素 140

三、图像消费观念促进图像生产 144

四、图像产品的商业价值与消费水平 146

第五章 图像商品的市场根据 149

第一节 从偏好到需求 149

一、图像消费逐渐成为主要生活方式 149

二、图像市场的偏好与需求 153

第二节 从消费动机到市场行为 157

一、图像消费的社会心理需求 157

二、图像消费的动机与行为 161

第三节 现代图像商品的稀缺性研判 164

一、图像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求均衡 164

二、资源稀缺背景下的消费满足 168

三、图像商品的供求制约 171

第四节 两种尺度的并重:市场与社会的关联 174

一、图像市场的功能 174

二、图像市场的作用 176

三、图像市场的负面性 177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179

第六章 市场追求与人文精神的契合 182

第一节 标准的复制与美感钝化 182

一、图像生产模式的标准化 182

二、图像复制的反思 185

第二节 虚拟的真实与低俗化倾向 189

一、虚拟导致视觉的异化 189

二、图像消费的低俗化倾向 193

第三节 传统的绵延与习俗暗示 197

一、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承接 197

二、习俗在图像经济中的作用 199

第七章 结语:发展中国图像经济 203

第一节 中国图像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203

第二节 图像的批量生产与市场管理 208

第三节 构建中国图像生产的社会环境 211

第四节 加强中国图像市场的宏观调控 216

一、图像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 216

二、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218

参考文献 220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