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5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091·25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体系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5

第二节 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生和发展 9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 9

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发展 1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24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7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30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 30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和方法 3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6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6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6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5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0

一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50

二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54

三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5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60

一 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60

二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62

三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67

第四节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68

一 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68

二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71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75

一 意识是自然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75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5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2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85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5

二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8

三 意识和思维模拟 92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95

一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95

二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0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03

一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03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03

二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0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10

一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110

二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6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22

一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22

二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7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131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31

一 矛盾 131

二 矛盾的同一性 132

三 矛盾的斗争性 134

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能力 137

一 矛盾的普遍性 143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3

二 矛盾的特殊性 146

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48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51

一 矛盾的复杂性 151

二 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55

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6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58

第一节 质、量、度 158

一 质 158

二 量 161

三 度 162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64

一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区别 164

二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依赖 165

三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织 166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68

一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及其普遍性 168

二 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71

三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73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75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75

一 肯定 175

二 否定 176

三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17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81

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背遍性 181

二 否定之否定形式的多样性 187

一 发展的螺旋形、波浪式 189

第三节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9

二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93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95

第一节 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195

一 范畴的实质及其与规律的关系 195

二 范畴的辩证性质 198

第二节 本质和现象 201

一 本质和现象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01

二 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202

三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05

第三节 内容和形式 207

一 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07

二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 209

三 选择形式,发展内容 211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213

一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13

二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216

三 把握因果关系,能动改造世界 217

第五节 必然和偶然 219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 219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220

三 透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24

第六节 可能和现实 225

一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25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28

三 分析两种可能性,力争好的可能性的实现 230

一 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34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23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34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38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40

一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40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44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50

一 由实践到认识、物质到精神 250

二 认识到实践、精神到物质 255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57

第四节 认识的基本方法 260

一 观察和比较 260

二 归纳和演绎 262

三 分析和综合 265

四 抽象和具体 268

第十章 真理 271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71

一 真理的客观性 271

二 真理和谬误 275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77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77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80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82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2

二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85

第四节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87

一 改造世界是人类认识真理的目的 287

二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 289

一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92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92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92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 295

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98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01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01

二 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03

三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05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306

一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306

二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309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311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1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11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315

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9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22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22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326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31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32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关系 332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3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4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342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46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50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54

第十三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354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54

二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9

三 阶级分析方法 363

第二节 国家 365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65

二 国家的职能 368

三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69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71

一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71

二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73

三 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75

第四节 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82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382

二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84

三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87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8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89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89

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92

三 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39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398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98

二 道德 400

三 教育 404

四 艺术 407

五 科学 412

六 宗教 418

一 精神文明和社会意识的联系 423

第三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423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24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426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29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9

一 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429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32

三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43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38

一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38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441

第三节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45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445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446

第十六章 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运动 448

第一节 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 448

一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从必然逐步走向自由的基础 448

二 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是从必然逐步走向自由的桥梁 450

三 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关系 451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历史飞跃 453

一 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453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类自由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455

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理想的自由社会 456

第三节 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 459

一 共产主义思想是工人运动经验的结晶 459

二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指针 461

三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