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章 心理学的人本论 1
人本主义和物理主义 1
“人类价值的新知识” 5
人本论的兴起 7
第二章 西方文明的三次探索 9
心身对立 10
人性解放 12
心身整合 15
第三章 心理学的价值理论 19
从灵魂到意志 20
从意动到认知 22
内化和外塑 24
内化和内在 28
两极对立 35
价值和时代 41
第四章 阿德勒--社会兴趣说 48
和弗洛伊德的分歧 48
人是不可分的整体 50
人不是被动的机器 51
自卑,优越,创造力 52
生活方式 54
人格结构 56
社会兴趣 57
活跃程度和人格类型 59
第五章 荣格和他的集体无意识 61
从弗洛伊德到荣格 61
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63
无意识和人格结构 65
内倾,外倾,个性 68
人生发展阶段论 70
第六章 奥尔波特的人格统一说 76
人格主义传统 76
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 79
动态结构和机能自主 82
自我统一追求 84
“正常”的标准 88
第七章 默里和哥尔德斯坦 91
默里论人格与需要 91
主题统觉测验 94
哥尔德斯坦的机体论 97
心理健康和价值 102
第八章 霍尼,弗洛姆,沙利文 105
霍尼论神经症和心理健康 106
弗洛姆论生产型人格和爱 112
沙利文论人际关系和发展心理 118
第九章 马斯洛的内在价值观 128
人的本性和价值 130
需要的层次和动机的发展 133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38
自我实现和创造力 141
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 144
高峰体验和自我超越 146
高峰体验和心理健康 148
“内在的学习” 152
管理心理和Z理论 158
第十章 罗杰斯论人的成长 163
人际关系三原理 166
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17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176
实现倾向和造型倾向 178
意识在造型中的作用 183
美好生活的特征 185
人性基本可以信赖 189
未来的世界 191
未来的人 194
第十一章 梅和存在心理学 197
存在心理学的产生 199
从欧洲到美国 204
焦虑和有罪 208
爱和意志 212
存在主义人格论 218
纯真存在和非纯真存在 226
存在论和人本论的分歧 228
梅和罗杰斯的论战 230
第十二章 人本主义方法论 234
心理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 234
主客统一的科学观 240
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 243
科学和哲学 246
第十三章 超个人心理学 250
西方科学和东方智慧的结合 250
西方近当代的先驱 251
对人的理解 256
意识谱 259
意识训练--超越沉思 261
超个人心理治疗 267
超越自我的人 270
第十四章 无意识,意识和价值 272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 273
无意识理论的发展 282
意识的主导作用和人的价值 287
历史发展和人格发展 291
第十五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我国传统文化 296
人本论和道家思想 297
人本论和孔孟人性观 299
同中的不同 303
我国的“文艺复兴”问题 305
“文艺复兴”的超越 307
第十六章 心理学的未来 310
心理学将成为带头科学 311
意动心理学 315
认知心理学 316
谁代表未来 317
三维结构 321
方法论的整合 325
第十七章 我国的现代化和价值观 329
我国当代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331
我国当代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 335
我国当代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 345
西方当代价值观和我国传统价值观 349
中西价值观的多维关系 355
参考文献 356
中西人名对照表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