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明教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等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3114·6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 1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

一、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 4

二、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6

三、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6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 7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9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0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12

第一节 商品 12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12

二、商品的价值量 15

三、商品拜物教 17

第二节 货币 19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9

二、货币的职能 20

三、货币的流通规律。铸币和纸币 22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3

第三节 价值规律 23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4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25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 27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27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27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9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1

四、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2

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5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36

第二节 资本积累 36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40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43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6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48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4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48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它的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50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52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52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53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 57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实现问题 58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58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61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63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68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72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72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72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74

三、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77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78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79

第二节 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79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83

三、资本主义地租 86

第六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89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89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必然性 89

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 92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93

一、产业资本的垄断 94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96

三、资本输出 98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101

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 102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04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0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形式 10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前提 108

第四节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 109

一、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在经济上的表现 110

二、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 114

三、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 115

第五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17

一、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117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帝国主义时期的作用。社会主义首先在个别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119

第一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123

第七章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123

第二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127

一、帝国主义金融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127

二、自然经济被破坏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封建经济在广大农村仍占统治地位 129

三、官僚资本日益膨胀,逐步垄断了整个国民经济 131

四、民族资本得到一定发展,但力量软弱,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134

五、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和社会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136

第三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137

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37

二、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然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38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 14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 141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1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 143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144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144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47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53

第九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156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济制度 156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156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具有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58

一、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存在两种形式的必然性 160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160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61

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64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其它经济形式 167

一、劳动者个体经济 167

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17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73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173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175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途径 177

一、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178

二、提高经济效益 1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81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181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18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1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187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 187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 188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190

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192

一、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1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192

三、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194

四、能源和交通同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 195

五、教育、科学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 196

六、现有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比例关系 197

七、人口增长同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 199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 200

一、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 200

二、计划管理的形式 201

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20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20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206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 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210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本质及货币职能 210

二、我国的人民币 2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212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12

二、社会主义市场 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217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21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218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19

三、扩大出口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 22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和价格政策 22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21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22

三、我国的价格政策 22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 230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30

二、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2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238

一、社会主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38

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 239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240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43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243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244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盈利 24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分配 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251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51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52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54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257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59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62

三、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形式 264

四、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26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 27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27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2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 279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279

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以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280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