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 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索思伍德(T.R.E.Southwood)著;罗河清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3031·2629
  • 页数:533 页
图书介绍:

1动物种群研究引论 1

目录 1

1.1种群估计 2

1.1.1绝对估计和相对估计 2

1.1.2相对估计 3

1.1.3种群指数 4

1.2误差和置信 4

2抽样程序和扩散的测定与描述 6

2.1初步抽样 6

2.1.1规划和野外工作 6

2.1.2统计学方法 8

2.2.1每一生境单位(例如植株)样本数 17

2.2抽样程序 17

2.2.2抽样单位及其选择、大小和形状 19

2.2.3样本数量 21

2.2.4抽样格局 23

2.2.5定时抽样 25

2.3扩散 26

2.3.1作为模型的数理分布 27

2.3.2离差参数的生物学解释 41

2.3.3最近邻体和有关的技术——种群大小或偏离分布随机性的测定 49

2.4序贯抽样 54

2.5有放回抽样或无放回抽样 57

2.6动物区系抽样 58

2.7抽样的生物学方法和其他定性方法 60

3利用标记技术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62

3.1动物标记法 62

3.1.1群体标记法 64

3.1.2个体标记法 81

3.1.3操作技术 85

3.1.4释放 86

3.2种群参数估计的释放重捕方法 87

3.2.1Lincoln指数类型方法 87

3.2.2捕捉方法频率(Schnabel调查) 109

3.2.3Craig方法:捕捉常概率 110

3.2.4比率法的改变(Kelker选择性排除) 111

4通过生境单位——空气、植物、植物产品和脊椎动物寄主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113

4.1空中抽样 113

4.1.1抽样仪器 114

4.1.2捕获量转换为空中密度 119

4.1.3密度转换为空中总种群 120

4.2从植物上抽样 122

4.2.1对植物的估价 123

4.2.2昆虫数量的测定 123

4.2.3植物材料中动物的特殊抽样问题 141

4.3从脊椎动物寄主体上抽样 142

4.3.1从活寄主体上抽样 143

4.3.2从死亡寄主体上抽样 145

4.3.3从脊椎动物的“住宅”中抽样 146

5通过生境单位——土壤和枯枝落叶层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147

5.1抽样 147

5.2机械分离方法 149

5.2.1干燥筛选 150

5.2.2土壤冲洗(或湿筛选) 151

5.2.3土壤冲洗和浮选 152

5.2.4浮选 155

5.2.5用分别浸湿法分离植物和动物 156

5.2.6离心 159

5.2.7沉淀 159

5.2.8淘析 160

5.2.9切割 161

5.3行为或动态的方法 161

5.3.1干燥分离器 162

5.3.2湿分离器 167

5.3.3化学分离 171

5.3.4电动分离 172

5.4方法使用概要 172

6通过生境单位——淡水生境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 174

6.1开阔水域 174

6.2植被 177

6.3底栖动物区系 179

7.1影响相对估计大小的因素 191

7种群测定的相对方法和绝对估计的推算 191

7.1.2动物的活动力 192

7.1.1动物“相” 192

7.1.3不同性别和种类对诱捕器刺激反应的差异 194

7.1.4诱捕或搜捕方法的效率 195

7.2相对方法的使用 196

7.2.1有效性的测定 196

7.2.2绝对种群的指标 197

7.2.3绝对种群的估计 197

7.3相对方法——单位努力量捕捉量 205

7.3.1肉眼观察 205

7.2.4采集 205

7.3.2用线状样条法估计种群 207

7.3.3雷达观察 209

7.3.4听觉探测 209

7.3.5犁翻测定法 209

7.3.6用网或类似的装置来采集 210

7.4相对方法——诱捕 212

7.4.1拦击捕捉器 213

7.4.2拦击和引诱相结合的飞行诱捕器 219

7.4.3光和其他视觉诱捕器 224

7.4.4用一些自然刺激物或替代物吸引动物的诱捕器 234

8.1.1蜕 245

8以昆虫的产物和效应估计种群 245

8.1产物 245

8.1.2虫粪 246

8.1.3其他产物 249

8.2效应 249

8.2.1由昆虫个体产生的效应 249

8.2.2普通效应——危害 250

9估计出生率、死亡率和扩散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55

9.1出生率 255

9.1.1生育力 255

9.1.2进入某一虫态时的数量 257

9.2.1总死亡率 263

9.2死亡率 263

9.1.3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出生率 263

9.2.2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死亡率 264

9.2.3气候的因素 264

9.2.4生物的因素 264

9.3扩散 284

9.3.1实验室测定 284

9.3.2利用标记的或引进的动物 284

9.3.3直接田间测量 297

10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构成,描述和分析 300

10.1生命表的类型和预算表 300

10.2预算表的结构 301

10.2.1图解法 302

10.2.2Richards和Waloff的第一个方法 303

10.2.3Manly的方法 305

10.2.4Birley的方法 306

10.2.5Ruesink的方法 307

10.2.6Dempster的方法 308

10.2.7Richards和Waloff的第二个方法 309

10.2.8Kiritani,Nakasuji和Manly的方法 310

10.3预算表和生命表的描述 311

10.3.1生存曲线 311

10.3.2生命表和生命期望值 312

10.3.3生命表、生殖力表和净生殖率 313

10.3.4种群增长率 314

10.3.5γ的计算 317

10.4生命表资料分析 319

10.4.1一个世代内死亡因素的比较(表10.4) 319

10.4.2种群密度对因素的简单统计关系 320

10.4.3存活和生命预算分析 321

11昆虫的年龄分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预测种群的模型 330

11.1昆虫的年龄分组 330

11.1.1表皮层带 331

11.1.2表皮和翅的骨化和颜色变化 332

11.1.3雄性外生殖器发育的变化 332

11.1.5卵巢和有关联的结构的状况 333

11.1.4内部非生殖器官的变化 333

11.1.6交配的指标 335

11.1.7重量的变化 335

11.1.8“磨损” 336

11.2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生存率 336

11.3预测种群模型 338

11.3.1生理学时间 339

11.3.2生命表参数 340

11.3.3田间数量的补充 340

11.3.4经验模型 340

11.3.5内禀速率模型和可变的生命表 342

11.3.6Lewis-Leslie矩阵 343

12系统分析和生态学模型 346

12.1系统模型的类型 347

12.1.1区分性模型(Dioristicmodels) 347

12.1.2成分模型 348

12.1.3对策模型 350

12.1.4管理模型 351

12.1.5统计模型 354

12.2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354

12.3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 355

12.4差分模型和微分模型 355

13.1多样性 356

13多样性,种的群聚和生境的描述 356

13.1.1α和γ多样性的描述 357

13.1.2β-多样性的描述 367

13.2种的群聚 375

13.2.1种间结合的测定 376

13.2.2资源利用的测定 379

13.2.3生态位大小和竞争系数 385

13.3生境 386

13.3.1质量 386

13.3.2量 388

14生产力的估计和能量收支的结构 390

14.1.1生物量的测定 392

14.1现存量的估计 392

14.1.2热值的确定 393

14.2能量流的估计 396

14.2.1生产物的测定 397

14.2.2取食和同化作用的测定 400

14.2.3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能量损失的测定 406

14.3能量收支,效率和传递系数 413

14.3.1一个种群(或营养水平)的能量收支 413

14.3.2能量通过营养链传递 416

14.4能量的估计和策略的时间耗费 417

参考文献 419

索引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