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 专业 卷3 电工材料、新技术及其他专业部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1024842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 1

第一节 概述 2

一、电工仪器仪表简介及特点 2

二、中国电工仪器仪表的产品分类及演变 3

三、电工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4

第二节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的发展简史 5

一、第一阶段,萌芽期(1946~1952年) 5

二、第二阶段,行业形成期(1953~1957年) 7

三、第三阶段,成长发展期(1958~1966年) 9

四、第四阶段,十年动乱中前进期(1966~1976年) 14

五、第五阶段,新的发展期(1977~1985年) 16

二、产品技术发展情况与水平差距 23

一、行业发展概况 23

第三节 电工仪表行业发展近况分析 23

三、行业发展与测试基地 33

四、行业技术工作 35

第四节 经验教训 40

第二章 电线电缆制造业 45

概述 46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电线电缆工业概貌 48

一、原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包括抗战胜利后资源委员会接管的日伪企业) 48

二、民族资本企业 5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生产规模概况 5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线电缆工业的发展 52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5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53

三、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55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58

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1985年) 62

六、电线电缆工业目前布局 65

七、电线电缆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66

第三节 电线电缆技术的发展 68

一、品种发展 69

二、技术提高 71

三、产品质量 72

四、节铜、节棉、节能 76

第四节 培养人才 78

一、出国培养 78

二、大专院校电缆专业培养 78

三、厂、所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状况 79

二、产品发展缓慢、结构落后 81

第五节 主要差距 81

一、技术经济指标低 81

三、能源消耗高 82

四、工艺落后,原材料消耗高、废品废料多 82

五、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缓慢 82

六、人员素质较差、管理水平不高 83

第六节 主要经验及今后改进措施 83

一、主要经验 83

二、今后改进措施 85

第三章 电气绝缘材料制造业 88

概述 8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绝缘材料工业 91

一、原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的绝缘材料生产 91

二、东北解放区及接管日伪企业的绝缘材料生产 92

四、1949年前中国绝缘材料产量估计 93

三、民族资本企业及外资企业的绝缘材料生产 9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绝缘材料工业的发展 9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9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95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时期(1958~1962年)及调整时期(1962~1965) 101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5年) 103

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76~1985年) 107

第三节 技术发展 111

一、品种发展 111

二、质量提高 114

三、设备更新与新工艺 118

四、科学研究、设计与人才培养 119

五、行业其它技术工作 121

二、产品性能普遍偏低 123

一、品种少、规格的系列化程度低 123

第四节 主要差距 123

三、构成落后 124

四、生产设备及检控手段落后 124

第五节 经验教训 124

一、绝缘材料厂建设应按基建及技术程序办事 125

二、发展生产应以技术进步为基础 125

三、要认真办好专业研究与设计机构,推动行业进步 126

四、引进技术及关键设备 127

第四章 电瓷、避雷器及火花塞制造业 129

Ⅰ、电瓷、避雷器 130

第一节 电瓷、避雷器行业的发展 130

第二节 技术发展 136

一、产品发展 136

二、制造工艺及专用设备的发展 141

三、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 144

第三节 经验教训 145

Ⅱ、火花塞 148

第一节 火花塞行业的兴起 148

第二节 火花塞技术的发展 150

一、产品发展 150

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 151

三、火花塞技术标准 152

第三节 火花塞行业工作 153

第四节 结语 156

第五章 电工合金制造业 157

概述 15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电工合金工业尚未形成 15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工合金工业的发展 160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1949~1957年)——电工合金工业的萌芽时期 160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62

三、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165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66

五、电工合金工业目前的布局 170

第三节 电工合金技术的发展 172

一、品种发展 172

二、技术水平提高 173

三、产品质量 177

四、节银节镍 178

第四节 人才培养 181

一、大专院校冶金专业培养 181

二、出国培训和邀请专家来华讲学 182

第五节 主要差距 183

一、工艺老,技术落后,产品性能低,原材料消耗高,废品废料多 183

三、人员素质差 184

二、新材料的发展应用缓慢 184

第六节 主要经验和今后改进措施 185

一、主要经验 185

二、今后改进措施 187

第六章 磁性材料制造业 189

概述 19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磁性材料工业基础薄弱 19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磁性材料工业的发展 192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1949~1957年)——磁性材料工业的萌芽时期 192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4

三、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196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1985年) 198

五、磁性材料工业目前布局 200

一、品种发展 201

第三节 磁性材料技术的发展 201

二、技术水平提高 203

三、产品质量 206

四、节镍节钴 209

第四节 人才培养 209

一、各类学校培养 209

二、行业技术培训 210

三、出国培训和邀请专家来华讲学 210

第五节 主要差距 211

一、设备老、技术落后、产品性能低、原材料消耗高、废品废料多 211

二、新材料发展应用缓慢 211

三、人员素质差 211

第六节 主要经验教训 212

第七章 电碳制品制造业 214

概述 215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16

一、诞生与发展初期 216

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216

第二节 技术发展 219

一、工艺及设备方面 219

二、质量标准化方面 220

三、科研成果与测试基地建设方面 220

第三节 经验与教训 222

第八章 电工产品环境技术 224

第一节 概述 225

第二节 发展历程 226

一、1955~1967年期间 226

二、1968~1978年期间 234

三、1979年以后期间 237

第三节 主要成就 241

第四节 经验教训 246

第九章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 249

第一节 概述 250

第二节 电力电子技术的演变及行业的发展 254

一、电力电子技术的演变 254

二、汞弧整流器专业的发展 256

三、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 258

第三节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 261

一、生产发展 261

二、技术发展 267

三、技术引进 271

第四节 电力半导体装置的发展 272

一、生产发展 273

二、技术发展 277

第五节 经验教训 280

第十章 超导电技术专业 287

第一节 概述 288

第二节 超导技术的发展历程 292

一、超导材料 292

二、超导磁体及其应用 300

三、约瑟夫逊(Josephson)器件 305

四、氦制冷技术 308

第三节 经验教训 311

第十一章 加速器和电子束、离子束设备专业 315

第一节 概述 316

第二节 发展历程 317

一、50年代加速器科研生产的发展 318

二、60年代加速器等科研生产的发展 319

三、70年代以来加速器等科研生产的发展 323

第三节 经验教训 333

第十二章 电工专用设备制造业 334

概述 335

第一节 电工专用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336

一、专业制造厂发展过程 336

二、电工行业专用设备设计研究概况 340

三、电工专用设备行业活动简介 342

第二节 电工专用设备发展概况 343

一、电机专用设备 343

二、变压器专用设备 347

三、高低压电器开关专用设备 349

四、电力电容器专用设备 350

五、电力整流器专用设备 351

六、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352

七、绝缘材料专用设备 355

八、电瓷专用设备 357

九、电碳专用设备 359

十、电焊条专用设备 360

十一、蓄电池专用设备 361

十二、电站锅炉专用设备 363

十三、其它专用设备 364

第三节 主要经验教训 364

一、主要经验 364

二、主要教训 365

第十三章 电工模具创造业 367

概述 36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电工行业用模具生产概貌 369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 37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电工模具行业的发展 371

二、“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375

三、十年动乱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76

第三节 模具技术的发展 380

一、模具设计与品种发展 380

二、模具制造技术的提高 381

三、模具标准化 382

第四节 培养人才 383

一、出国培训 383

二、学校培养与专业培训状况 384

第五节 主要差距与建议 385

本卷后记 387

彩色插页细目 388

英文目录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