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1
第一章 一般系统理论 1
一、引言 1
二、一些历史说明 2
三、概念的范围 5
四、基本的系统定义 9
五、系统问题的分类 13
六、一般系统理论 16
七、系统科学工作者的职业 18
八、总结 19
九、一般系统研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20
十、参考文献及书目 22
一、古典统计学 25
第二章 决策理论 25
(一)假设检验 26
(二)点估值法和区间估值法 31
(三)方差分析 34
(四)非参数检验 36
(五)统计质量控制 38
二、序贯分析 40
三、贝叶斯统计学 43
四、标准模型 55
五、总结 56
六、参考文献 57
第三章 最优化方法 59
一、引言 59
二、带有约束条件的古典最优化 62
(一)实例 62
(二)直接消元法 64
(三)拉格朗日乘子法 68
三、线性规划 70
(一)实例 71
(二)单纯形法 76
四、二次规划 82
(一)实例 82
(二)解法 85
五、动态规划 94
(一)增加收益的情形 96
(二)最优的旅行路线 98
(三)生产计划 102
(四)其它应用的可能性 105
六、变分法 106
(一)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式 107
(二)实例 108
(三)约束条件 110
(四)扩展 113
七、最大值原理 113
(一)具有固定时间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116
(二)实例 118
八、参考文献 121
第四章 通信理论 124
一、引言 124
二、通信系统 124
三、信息 126
四、信息源 131
五、信息源的不肯定性 135
六、通信通道的容量 138
七、有效编码 139
八、噪声 147
九、连续状态 152
十、一条连续通道的容量 155
十一、结束语 157
十二、参考文献 157
第五章 信息经济学 160
一、引言 160
二、与支付相关的事件和决策 162
三、信息和事件的概率 166
四、一个信息系统的价值 167
五、成本差别的影响 168
六、信息系统的优劣排队 170
七、未完全获知联合概率时的优劣排队 172
八、信息的失真、归纳和聚集 173
九、无干扰的信息系统 175
十、信息分配的作用 176
十一、社会方面的最优信息系统 176
十二、总结 177
十三、参考文献 178
第六章 组织内部由行为决定的联系 180
一、引言 180
(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定义 180
(二)组织内部的联系——根本的观点 182
(一)联系结构 183
(二)联系过程 186
三、组织联系范围内的研究 189
(一)研究方向 189
(三)联系理论——结论 189
(二)联系结构——实验室研究 190
(三)联系结构——实地研究 191
二、组织内部联系的行为理论 193
(五)联系过程——实验室研究 194
(六)联系过程——实地研究 196
(七)联系过程——结论 199
四、结论 202
(一)联系结构 202
(三)结构和过程的结合 206
(四)总结 208
五、参考文献 209
第二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 219
一、引言 219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 219
二、信息系统 220
(一)一般系统理论 222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 223
(二)联系过程 224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225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 226
1.技术 226
2.信息传输 227
3.运算处理 228
4.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229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229
(一)单元 229
1.信息源 230
2.信息接收器 230
3.信息管理者 231
4.信息处理机 231
(二)结构模型 233
(一)系统分析 236
1.系统的外界环境 236
2.信息需要的识别 237
3.信息需要的维数 240
(二)系统的设计 241
1.输入子系统 243
2.数据变换子系统 245
3.输出子系统 246
4.数据存贮和检索子系统 247
(三)设计原则 247
五、总结 249
六、参考文献 250
(一)任务法 256
第二章 计划与控制的信息系统 256
一、组织内的计划与控制系统 256
(二)综合的职能子系统 257
二、决策及信息需求的分类 258
(一)计划与控制决策 258
(二)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259
(三)决策系统的层次 260
三、计划系统的研制 263
四、控制系统的研制 268
五、系统要求 272
六、预算是计划与控制的工具 273
(一)建筑在回归分析基础上的预算模型 273
(二)涉及概率的预算模型 275
(三)利用线性规划制订预算 275
七、其它的计划与控制模型 276
八、总结 279
九、参考文献 280
第三章 销售信息系统 285
一、引言 285
二、销售决策的实质 286
三、信息在销售领域的目的和价值 287
四、市场研究与销售信息系统 291
(四)联系结构——结论 294
五、销售信息系统的建立 297
六、销售信息系统的组织 310
七、销售信息系统目前的水平:几个实例 314
八、总结和结论 320
九、参考文献 321
第四章 生产信息系统 326
一、引言 326
(一)生产领域中的决策等级 327
(二)生产决策 328
二、生产信息系统的设计 331
(一)数据需要和数据可用性 336
(二)信息存取系统的设计 339
1.对信息略加整理的信息系统 340
2.对信息广泛整理的信息系统 341
(三)数据收集系统的设计 342
1.分散的数据收集站 343
2.过程控制 345
(四)设计的考虑 348
三、参考文献 349
第五章 财务信息系统 353
一、引言 353
二、计划与监督的组织 354
三、企业目标 358
四、资产的规模和组成 359
(一)国民经济数据 359
(二)经济部门的数据 359
(三)企业的数据 360
五、增长率 360
六、风险管理 361
(一)经营风险 361
(二)财务风险 363
(三)通货膨胀风险 363
(四)利息风险 363
(五)财务结构 364
(六)风险分析 364
(一)筹资方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369
七、资金来源 369
(二)发放股票 372
八、总结 373
九、参考文献 373
第六章 人事信息系统 375
一、引言 375
二、定义 375
(一)人员 375
(三)信息 376
(三)系统 376
1.开系统 376
2.社会系统 376
三、人事部门的信息系统——总系统 377
(一)关于组织的社会系统 377
3.信息系统 377
(二)关于人事部门 378
(三)关于人事工作过程 379
(四)关于个人 379
四、人事信息系统的特点 380
(一)招聘人员所必需的信息 380
(二)加入组织的过程:选择、雇用、分配工作及培训 381
1.劳动力需求的预测 382
2.人员及其经验实况 382
3.人事部门的研究工作 383
4.总结 384
(三)在工作岗位上 388
(四)从组织中淘汰 391
(五)关系与反馈 393
五、系统的工作方式 394
六、系统功能的责任 395
七、总结 396
八、参考文献 396
第七章 簿记信息系统 397
一、引言 397
二、对簿记的系统估价 398
(一)簿记是个信息系统 399
(二)簿记与其它信息系统 402
1.簿记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 404
2.簿记系统的界限 405
(三)簿记系统的子系统 407
1.资产会计子系统 407
2.为潜在的投资者准备信息的子系统(投资者会计) 408
3.为社会准备信息的子系统(社会会计) 409
4.为管理准备信息的子系统(管理会计) 409
三、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的簿记 410
(一)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掌握事务 411
(二)关于共同的数据库的设想 413
(三)联机和集中处理设想 414
(四)文件的多维性和远距离利用 415
四、总结 417
五、参考文献 418
第八章 集中管理系统 423
一、引言 423
二、设计信息系统的最新方法 424
(一)改进的多流模型 424
(二)单流模型 425
三、对单流模型的清醒估价 427
四、设计信息系统的一种折衷方法:混合模型 430
五、结束语 431
六、参考文献 433
第三部分 计算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39
引言 439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 443
二、计算机应用的种类 443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45
(一)主存贮器 445
1.主存贮器的结构 446
一、引言 448
2.磁芯存贮器 448
3.半导体 448
4.只读存贮器 449
5.提高速度的组织措施 450
(二)中央处理机 451
2.数据的表示 453
1.寻址 453
3.微程序设计 455
4.并行动作的控制 456
5.用户系统 457
(三)辅助存贮器 459
1.磁带 460
2.磁盘存贮器 460
3.磁鼓存贮器 462
4.磁条和磁卡 462
(四)输入输出装置 463
1.数据输出 463
1)打印机 463
2)显示设备 463
4)其它可见输出形式 464
3)缩微胶片输出COM 464
5)穿孔卡或穿孔带输出 465
2.数据输入 465
1)键盘输入 465
2)标记阅读器和字符阅读器 466
3)直接输入 467
四、结束语 467
五、参考文献、 468
第二章 操作系统 469
一、采用操作系统前的情况 469
(一)计算程序介绍 469
(二)计算机指令的处理 470
二、操作系统 472
(一)定义 472
(二)功能 474
1.前言 475
(三)子程序 475
2.监督程序 476
3.监督系统 480
三、多道程序设计 481
(一)一般情况 481
(二)服务程序 482
(三)仿效程序和模拟程序 484
四、软件和硬件 485
五、总结 488
六、参考文献 489
第三章 系统程序设计 491
一、引言 491
(一)基本原理 491
(二)语言结构 493
(四)语言的主要成分 494
(三)例子 494
(五)翻译程序结构 495
(六)应用 496
(七)参考文献 496
二、汇编程序 497
(一)基本原理 497
(二)语言结构 498
(三)例子 498
(四)汇编语言的主要成分 499
(五)汇编程序的构成 500
(六)应用 501
(七)参考文献 501
三、解释程序 502
(一)基本原理 502
(二)语言结构 503
(三)例子 505
(四)解释程序语言的主要成分 505
(五)解释程序结构 506
(六)应用 507
(七)参考文献 507
四、生成程序 508
(一)基本原理 508
(二)语言结构 508
(三)例子 510
(四)宏语言的主要成分 511
(五)宏处理程序的结构 512
(六)应用 513
(一)基本原理 514
五、编译程序 514
(七)参考文献 514
(二)语言结构 515
(三)例子 518
(四)语言的主要成分 518
(五)编译程序的结构 520
(六)应用 523
(七)参考文献 524
六、编写翻译程序的系统 525
(一)基本原理 525
(二)XPL 526
(三)应用 529
(四)参考文献 529
七、翻译程序的比较 530
一、什么是系统试验 530
八、参考文献 532
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 533
一、引言 533
二、数据结构问题 535
(一)记录的结构 536
(二)文件结构的决定因素 539
(三)文件的基本操作 541
(四)关于文件操作的结语 545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造 547
(一)系统设计阶段 549
(二)建造阶段 551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检查与控制 552
(一)DBAIS控制的基本问题 553
(二) DBMS的检查 554
五、参考文献 555
第五章 实时系统 559
一、对实时系统的理解 559
二、实时系统应用的可能性 560
三、系统的设计 561
四、硬件的选择 561
五、输入输出数据站 562
六、数据存贮装置 565
七、对软件的考虑 566
八、数据结构 568
(一)主文件 568
(二)索引文件 568
(三)输入记录 569
(四)输出记录 569
(五)检查记录(Audit Trail Records) 569
九、排队论 570
十、系统的建造 576
十一、结束语 578
十二、参考文献 579
第六章 系统的试验与评价 580
(一)系统试验与部件试验之比较 580
(二)系统试验与系统评价的界限 581
(三)系统结果的分级 582
1.灾难性的失败 582
2.系统失灵 582
3.部分成功 582
4.令人满意的功能 583
5.最优化 583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试验与评价的目的 584
(一)是否应进行系统试验? 585
二、系统试验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中的作用 585
(二)系统试验要支出多少费用? 586
(三)系统试验应何时进行? 588
1.验收试验 589
2.更新试验 589
(四)谁进行试验? 590
(五)试验什么? 591
三、系统试验的技术 593
(一)活动 593
1.发现毛病 593
2.毛病的位置测定 594
3.校正 595
4.变更规格 595
(二)系统试验的手段 596
5.认可 596
1.手段的分类 597
2.试验记录 597
3.用于简化试验数据的子系统 598
4.模拟器 599
四、系统试验的种类 599
(一)“冒烟试验” 600
(二)单线试验 600
(三)双线试验 601
(四)正常运行 601
(五)安全检验 602
(六)部件失灵 602
(七)极限条件 603
(八)关键部件 603
第七章 人工智能 603
(一)人员 604
(九)“随机”试验 604
五、特殊的试验情况 604
(二)联机系统 605
(三)进化设计 605
六、参考文献 606
一、引言 608
(一)系统的分类 609
(二)设计学习系统的进展 610
二、向机器学习 611
三、利用决策树进行探试 617
四、特征区和形体识别 625
五、进化技术 638
(一)进化有限自动装置 638
(二)遗传模型 644
六、利用电子计算机证明数学定理 647
七、结束语 649
八、参考文献 651
第八章 利用数字计算机的模拟 654
一、模拟与数字计算机 654
二、模拟的目的 655
三、难点和预防措施 657
(一)数据的获取 657
(二)程序设计与校验 657
(三)实验的进行 658
(四)结果分析 658
四、产生随机数的预备说明 659
五、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661
(一)同余法 662
(二)同余法的优缺点 664
(三)幂余法 665
六、随机数试验 666
(一)X■试验 666
(二)序列试验 666
(三)两个非直接相连的数值的乘积试验 669
(四)其它试验 670
七、任意分布随机数 670
(一)离散分布 671
(二)连续分布随机数 673
(三)从特殊分布中产生随机数的直接方法 674
八、试验计划与拉丁方 677
九、以商业银行为例的模拟程序 678
十、结论 685
十一、参考文献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