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怀远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2605688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1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1

一、哲学的一般规定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6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21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2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思维动力 2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27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提升人生价值的科学指南 29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33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33

一、物质 33

二、运动 39

三、时间和空间 44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48

一、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48

二、人类社会的产生 50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52

一、意识的起源 52

二、意识的本质 55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59

第三章 实践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64

第一节 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64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信仰方式 64

二、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66

三、人类掌握世界的理论方式 68

四、人类掌握世界的实践方式 69

第二节 实践的本质、结构与运行机制 71

一、实践的本质 71

二、实践的基本要素 73

三、实践的内在机制 76

四、实践的类型 78

五、实践的尺度 80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及其统一 82

一、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82

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84

第四章 世界状态的总特征 87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87

一、普遍联系的思想内涵 89

二、实践与普遍联系 91

三、事物的相对独立与普遍联系 93

四、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系统性 94

第二节 世界在联系中发展 97

一、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 97

二、发展的本质 100

三、发展的规律及其类型 104

四、客观规律与主体自由 108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115

第一节 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 116

一、矛盾的本质 116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 118

三、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121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5

一、矛盾的普遍性 125

二、矛盾的特殊性 127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30

四、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132

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34

第三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 135

一、矛盾的复杂性 135

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36

三、矛盾解决次序的灵活性 139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9

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42

第一节 现象和本质 142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42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43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45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46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4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47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50

第三节 结构和功能 152

一、结构和功能的含义 152

二、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153

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54

第四节 量变和质变 155

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5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57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59

第五节 肯定和否定 160

一、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160

二、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160

三、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63

第六节 原因和结果 164

一、原因和结果及因果关系的特点 164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65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67

四、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68

第七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69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6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0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73

第八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4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74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5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76

第七章 认识及其真理性 17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178

一、认识的本质 179

二、认识的系统结构 188

第二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97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97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01

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 204

第三节 真理及其标准 207

一、真理和谬误 207

二、真理的基本属性 209

三、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 214

四、真理的检验标准 218

五、真理与价值 222

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3

第八章 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 227

第一节 思维方法的本质和功能 227

一、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 227

二、思维方法的本质特性 229

三、思维方法的功能 230

第二节 主要思维方法 232

一、辩证思维方法 233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40

第三节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244

一、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244

二、思维方式的功能 246

第九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249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 249

一、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49

二、社会的有机整体性 25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结构 259

一、社会结构的本质 259

二、社会结构的多重性 262

三、社会宏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264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71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71

一、生产力 271

二、生产关系 275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77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280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83

一、经济基础 283

二、上层建筑 284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85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287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29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合力 290

一、马克思之前的社会动力观 290

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动力观的伟大变革 292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94

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96

五、革命和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基本形式 299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1

一、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革命 30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4

三、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 306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8

一、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个人共同活动的结果 308

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309

第十二章 社会的历史进程 314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演进 314

一、社会形态的本质和划分标准 314

二、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 317

三、三大社会形态的演进 321

第二节 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 326

一、从地域性历史到世界历史 326

二、全球一体化与民族国家的独立性 329

第三节 社会历史进程的辩证特征 331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331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跳跃性 334

三、社会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36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形态 338

第一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结构 338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 338

二、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 344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及其结构 345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349

五、社会意识形态格局 352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353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353

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途径 356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自我调控机制 3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6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 36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 361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 365

第一节 人的本质 365

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人性论 365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 367

三、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369

第二节 人的需要与利益 372

一、人的需要及其结构 372

二、需要与利益 374

第三节 人的价值 375

一、价值与人的价值 375

二、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376

三、人的创价活动 377

四、人的价值评价 378

第四节 人的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 381

一、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实现 381

二、人的价值实现条件 383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384

后记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