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与组织行为 3
一、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4
二、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5
三、高等学校组织行为的特点 16
第二节 高校组织中的角色 20
一、高校角色的社会规定性 20
二、高校角色的个性倾向性 29
三、高等学校的角色结构及互动 34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41
一、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41
二、关于管理心理规律的认识 44
三、科学设计的思想方法 49
四、重点专攻的研究策略 51
本章小结 53
第二章 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54
第一节 个性积极性理论 55
一、积极性的概念 55
二、个体行为的一般模式 58
三、个体的参照系 69
第二节 组织心理功能理论 72
一、高校组织对成员的驱动力 72
二、高校组织的凝聚力 79
三、高校组织的心理气候 82
一、设计的概念 86
第三节 心理环境设计理论 86
二、心理环境的概念 88
三、心理环境设计的可能性 90
本章小结 95
第三章 大学生的动力、方向和绩效 96
第一节 青年中晚期心理的主要矛盾 98
一、孤独与合群的矛盾 98
二、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104
三、自卑与超越的矛盾 107
四、参照系的矛盾 111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专业定向过程 113
一、专业定向与个性积极性的关系 113
二、专业定向发展过程 120
三、专业定向在管理方面的有界合理性 122
四、专业定向水平的测评 125
第三节 大学生成长效率 127
一、大学生成长效率的概念 128
二、知识社会化的测评 129
三、道德社会化的测评 131
四、个性成熟度的测评 133
本章小结 139
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动力、方向和绩效 142
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工作动力 142
一、工作动力的源泉 142
二、高校教师的动机激励 148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行为方向 154
一、高校教师的社会态度 155
二、高校教师的价值观体系 158
三、高校教师的参照系统 163
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绩效 166
一、高校教师的行为取向 166
二、个人教育绩效与测评 168
三、教师集体绩效的测评 176
本章小结 180
第一节 高校科研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181
一、高校科研系统的结构 181
第五章 高等学校科研人员的动力、方向和绩效 181
二、高校科研系统的特点 184
第二节 高校科研人员的动力 185
一、科研动力的理论基础 185
二、科研人员的动力源 186
三、科研群体的动力源 191
四、科研人员动力的分布 193
五、科研动力的测评 196
第三节 高校科研人员的选题方向 199
一、课题方向选择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199
二、选择科研课题的心理机制 201
三、科研管理对选题方向的影响 205
一、科研绩效评定标准的认知 208
第四节 高校科研人员的绩效 208
二、社会效益实现的制约因素 210
本章小结 213
第六章 高校支持系统人员的动力、方向和绩效 214
第一节 高校支持系统的功能 214
一、支持系统与主功能系统的关系 214
二、支持系统的秩序与效率 216
三、支持心态的形成 222
四、服务心态的形成 224
第二节 支持系统人员的激励 229
一、目标链的建立 229
二、激励导向 232
三、激励模式的选择 236
第三节 支持系统人员的测评 239
一、考核评价的心理作用 239
二、效率循环 243
三、升迁的心理影响 247
本章小结 252
第七章 高校社会服务系统的效能 254
第一节 高校社会服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54
一、高校社会服务系统的形成 255
二、社会服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类型 258
三、高校社会服务系统的管理机构 262
第二节 高校社会服务人员的心态 263
一、影响服务系统的社会心理环境 263
二、心理环境对人员心态影响的中转机制 268
三、社会服务人员心态分析 272
第三节 社会服务人员的激励 277
一、社会服务人员激励的总体模式 277
二、增加动力性激励 280
三、消除阻力性激励 284
四、社会服务人员激励的权变性 287
本章小结 288
第八章 高等学校中的群体活动 290
第一节 高校群体的动力及其心理机制 292
一、高校群体动力 292
二、群体动力的心理机制 303
一、高校群体的活动特点与效率 309
第二节 高校群体的活动效率 309
二、教学群体的活动效率 317
三、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效率 324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 326
一、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其特点 327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性质 329
三、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待 330
本章小结 333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组织行为 335
第一节 组织心理网络的建立与组织行为的展开 336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337
二、组织行为关系中的心理网络 340
一、冲突的概念与管理的冲突观 347
第二节 组织冲突与冲突中的心理变异 347
二、冲突潜势 350
三、竞争及其心理效应 352
四、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355
五、处理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361
第三节 组织心理平衡的维持 366
一、心理平衡的含义 366
二、心理平衡的结构 367
三、心理平衡维持的方法 370
第四节 心理发展与组织变革 373
一、组织变革的基础与动力 373
二、组织惯性的消除 377
三、组织变革的重要途径——改革 381
本章小结 383
第十章 高等学校中的领导行为 386
第一节 高校领导的影响力 386
一、高校组织中的领导功能 386
二、领导影响力的社会基础 389
三、领导影响力的人格基础 392
四、领导集体的有效性 394
五、领导关系的发展 396
第二节 领导权变理论 405
一、人与管理制度的相互作用 406
二、高校行政权力的权变分配 411
三、高校民主程序的权变安排 413
四、高校奖惩的权变实施 421
第三节 情境分析与领导方式选择 425
一、利克特的系统理论在高校的运用 426
二、布莱克管理方格在高校的应用 433
三、菲德勒有效性理论在高校的应用 436
四、时滞理论与领导人的更换 438
第四节 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
一、高校人才资源的意义 442
二、高校管理人才的开发培养 444
本章小结 446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心理影响 447
第一节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心理后效 448
一、开放性 449
二、多元化 449
三、守同与趋异 450
四、国民性的显露 451
第二节 国际学术交流的心理影响 452
一、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452
二、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几种心态 455
三、外国社会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教的影响 457
第三节 留学生教育的心理影响 463
一、派遣留学生的心理效应 463
二、接受留学生的心理效应 466
三、出国热分析 467
四、留学政策的心理导向 471
本章小结 472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心理环境 473
第一节 高等学校心理环境概述 473
一、大学环境的含义 473
二、客观环境的含义 475
三、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与作用 476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内部心理环境 479
一、大学中的主文化 479
二、大学生亚文化 482
三、大学教师亚文化 486
一、政治经济形势的制约 48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外部心理环境 489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 491
三、民族文化传统的限定 492
四、国际文化环境的影响 493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个性特色 495
一、大学的时代个性 495
二、大学的专业个性 497
三、大学的独特个性——校风 500
第五节 高等学校心理环境的设计与建设 502
一、大学心理环境设计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标准 503
二、大学心理环境的设计程序、施工程序及方法 504
本章小结 509
主要参考书目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