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农业在发达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1
第一节 农业在实现党的经济战略中的作用 1
第二节 现阶段党的农业政策的最重要的特点和基本方向 5
第三节 苏共中央三月全会(1965年)后,我国农业中的社会经济变化 8
第四节 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前景 11
第二章 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18
第一节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在农业体制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条件和前景 18
第二节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再生产条件及社会经济关系的接近 27
第三节 跨单位的与农工的企业和联合公司 32
第四节 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的个人副业 36
第三章 国家的计划和对农业的领导 40
第一节 农业计划的作用与形式 40
第二节 编制农业计划的定额及其运用 46
第三节 向编制定额计划过渡的阶段 49
第四节 定额对于拉平经营条件所起的作用 52
第一节 苏联的地产及其结构 57
第四章 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土地的经济估价 57
第二节 土地--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 59
第三节 苏联的地籍簿。土地的经济估价 62
第五章 加速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农业物质技术基础 69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和特点 69
第二节 综合机械化的经济效率及其实现问题 73
第三节 提高化学化和土壤改良效率的经济问题 82
第六章 农业集约化条件下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93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的实质及其对发展农业的作用 93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的构成及其使用的基本方向 95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拨款 99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率 104
第五节 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率的途径 111
第七章 农业生产转到工业基础上 116
第一节 农业生产转到工业基础上的实质及其客观条件 116
第二节 农业不同部门转到工业基础上的特点 121
第一节 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的集中化 126
第八章 科学技术进步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126
第二节 农业生产集中化的主要阶段 128
第三节 农业企业的生产集中化以及加深专业化的形式 133
第九章 跨单位合作及其对发展农业专业化的作用 142
第一节 跨单位合作的客观基础及其形式 142
第二节 跨单位合作对于发展农业的作用 145
第三节 跨单位合作在我国不同部门和地区的特点 149
第十章 农工一体化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农工综合体的形成 160
第一节 农工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及其形式 160
第二节 农工一体化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66
第三节 国民经济农工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 168
第十一章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非黑土地带发展农业地区综合规划的实施 171
第一节 非黑土地带农业结构的变化 171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非黑土地带发展生产专业化和提高生产集中化的经济效率 176
第十二章 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组织的发展 186
第一节 生产队和小组的发展趋势 186
第二节 使用机器的新组织形式 192
第十三章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劳动报酬和物质刺激 199
第一节 农业劳动报酬的作用和特点 199
第二节 规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劳动定额和劳动工资等级 200
第三节 农业企业的劳动报酬制度 203
第四节 在工业基础上生产畜产品的国营综合体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210
第五节 完善农业劳动报酬的基本方针 214
第十四章 农业的经济核算、价格和赢利率 223
第一节 农业再生产的经济核算形式的实质和特点 223
第二节 完善收购价格和加强农业的经济核算 227
第三节 综合解决提高农业生产赢利率和加强经济核算制的问题 235
第四节 国营农场的完全经济核算制及其完善的途径 243
第十五章 农业生产的效率及其提高的途径 252
第一节 农业生产效率的意义和评定的标准 252
第二节 农业的生产效率指标 257
第三节 现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动态 262
第四节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