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部分 老子和《道德经》 1
第一章 经外闲谈 3
一、教与家的区别 3
二、人的品质与修行 7
三、修行的三个阶段 12
第二章 老子和他的道德观 17
一、老子其人 17
二、老子的道观 19
三、老子的德观 23
第三章 经文与释义[《道德经》第一--二十一章] 31
一、道经之精华[《道德经》第一章] 31
二、无为的两个特点[《道德经》第二章] 34
三、无为而治[《道德经》第三章] 37
四、道的特点和有道之人的规范[《道德经》第四章] 40
五、道之用[《道德经》第五章] 42
六、玄牝之门[《道德经》第六章] 44
七、合道之德:无私[《道德经》第七章] 47
八、合道之德:若水[《道德经》第八章] 48
九、富贵勿骄,功成身退[《道德经》第九章] 50
十、核心仍是“不执着”[《道德经》第十章] 53
十一、论“空”[《道德经》第十一章] 56
十二、德之本:知足少欲[《道德经》第十二章] 59
十三、德之相:以身为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 60
十四、德之相:惚恍[《道德经》第十四章] 62
十五、得道之人永不自满[《道德经》第十五章] 65
十六、道法之眼:修、证、行之准则[《道德经》第十六章] 68
十七、合道之治国方略[《道德经》第十七章] 77
十八、有为之果[《道德经》第十八章] 78
十九、合道合德之举[《道德经》第十九章] 79
二十、有道之人的举止[《道德经》第二十章] 80
二十一、道之体与相[《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83
第四章 经文与释义[《道德经》第二十二--八十一章] 86
二十二、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86
二十三、合道之法: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87
二十四、德之相:不自居[《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88
二十五、道之体与法:体之无边,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88
二十六、德之相:持重守静[《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89
二十七、入世之道:袭明、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89
二十八、道之行:返朴归真[《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90
三十、道之于兵: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经》第三十章] 91
三十一、道之于兵: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91
二十九、治国之道:无为、不涉[《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91
三十二、道之体:无名、朴[《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93
三十三、修德之基础:自知、自胜[《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93
三十四、道之用:不自为大[《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96
三十五、道之相与用:无相而大用[《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96
三十六、道之用:反其道而行[《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97
三十七、道之相:自然无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98
三十八、德之上下:无为与有为之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99
三十九、道之用:得一为本[《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100
四十、道之相:循环往返[《道德经》第四十章] 103
四十一、道之修持:勤而行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03
四十二、道之体:二气冲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107
四十三、德之相:无为、至柔[《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110
四十四、德之相:知足、知止[《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10
四十五、德之相:若缺、清静[《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11
四十六、德之相:知足之足[《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113
四十七、修道之法:静虑[《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118
四十八、修道之法:日损、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119
四十九、德之相:以百姓之民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124
五十、养生之道:无死地[《道德经》第五十章] 126
五十一、道与德:道生则德畜[《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128
五十二、道与万物:母与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135
五十三、非道之相:盗竽[《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136
五十四、修行的目的:齐天下[《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139
五十五、德之相:赤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145
五十六、德之相:玄同[《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145
五十七、治国之道:无为、无欲[《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146
五十八、政之辩证:其无正也[《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146
五十九、治国养生之道:如啬[《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152
六十、治国之道:以道莅天下[《道德经》第六十章] 153
六十一、大小国之道:大邦者下流[《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154
六十二、道为天下贵[《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155
六十三、道之相:无事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55
六十四、道之相:慎终如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57
六十五、治国之道:愚之[《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58
六十六、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60
六十七、德之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160
六十八、德之相:不争[《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160
六十九、兵之道:居下、哀者胜[《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161
七十、大法难闻、大道难行[《道德经》第七十章] 162
七十一、德之相:知不知[《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163
七十二、德之相:自知、自爱[《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63
七十三、道之用: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64
七十八、德之相:上善若水[《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166
七十七、德之相:为而不持、成而不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166
七十九、道之于人:天道无亲,常于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166
七十五、政之道:统治者莫奢侈[《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166
七十六、道之相:强则死、柔则生[《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166
七十四、政之道:使民安居,畏死[《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66
八十、理想之国[《道德经》第八十章] 168
八十一、天道人道:不害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70
第二部分 吕祖和《太乙金华宗旨》 173
第一章 吕祖其人及其他 175
一、吕祖其人 175
二、道教的大略情况 177
三、《太乙》其书 179
第二章 《太乙金华宗旨》第一--第四章 186
一、《太乙》第一章:天心 186
二、《太乙》第二章:元神、识神 200
三、《太乙》第三章:回光守中 211
四、《太乙》第四章:回光调息 235
第三章 《太乙金华宗旨》第五--第十三章 261
五、《太乙》第五章:回光差谬 261
六、《太乙》第六章:回光证验 267
七、《太乙》第七章:回光活法 273
八、《太乙》第八章:逍遥诀 274
九、《太乙》第九章:百日筑基 285
十、《太乙》第十章:性光、识光 288
十一、《太乙》第十一章:坎离交媾 293
十二、《太乙》第十二章:周天 294
十三、《太乙》第十三章:劝世歌 299
第四章 《太乙金华宗旨》阐幽问答 304
第三部分 外道和“大师”们的功法 323
附录:陕西周至县唐楼观台道德经碑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