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献研究论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超尘等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136639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

中医药文献研究 1

黑城出土的两种《孙真人千金方》残书 马继兴 1

《黄帝内经》及其历代编注、研究类著作简介 余瀛鳌 9

《太素》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钱超尘 14

略论《医心方》的书目文献价值 高文铸 26

《脉经·诊百病死生诀篇》研究 陈钦铭 33

关于幻云引用的《东垣十书》 真柳诚 47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寸口诊 藤山和子 49

伤寒初期的外治法 冈田研吉 56

日本江户时代刺络家们的业绩 岛田隆司 59

《素问》全元起本三考 段逸山 66

《山海经》与中医病症名称 方文辉 71

简论古代非目录书中的医学著作 许敬生 74

校勘整理《千金方》难点解析 李景荣 76

《张仲景方》图经本释例 郭君双 78

明代医家刘璞及其《医学集要》 刘道清 82

《圣济总录》版本流传及考证 赵法新 85

《素问》衍误脱倒举倒 郭洪耀 86

走方医秘籍考 郑金生 88

浅谈“新安医学”的特色 项长生 汪幼一 程运文 91

敦煌医方疑难字词考 沈澍农 95

关于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工作失误的初步考察 黄龙祥 97

中医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与展望 呼素华 102

《黄帝内经太素》经注佚文考录 王玉兴 106

丹波氏《扁鹊仓公传汇考》评介 郭秀梅 111

马莳著述研究 王铁策 张建伟 116

张子和著作考 董尚朴 李慧敏 120

《伤寒论》文献研究 李铁君 123

论文献散亡与医书辑佚对策 包来发 127

中医文献同书异名析因 张如青 129

试论《云笈七签》的学术、文献及方法论价值 蒋力生 132

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发展 刘晖桢 134

浅谈赵学敏对《本草纲目》的评议 张瑞贤 137

45年来脏象学说2537篇文献的分析与评述 潘文奎 熊韬 140

从徐大椿看清代考据学对医学的影响 马燕冬 143

林亿对《素问》校勘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高洁 146

《素问》新校正校勘条例述要 杨爱臣 149

徐注《标幽赋》刍议 吴敏怡 154

《烟草谱》及烟草的医药科学价值 刘艳骄 李茵 157

论医案文献数据库系统的现代研究 任何 胡秋生 159

清代名医赵晴初与《存存斋医话稿》 吕志连 161

民国中医药著作出版述略 胡晓峰 袁桂京 164

拓宽中医药图书的海外市场 俞鼎芬 165

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 党毅 168

简论《石药尔雅》 崔锡章 171

《黄帝内经》与《老子道德经》 崔钟平 崔为 174

杨上善奉敕撰注《太素》考 徐春波 176

马王堆医书对心身医学的贡献 蔡铁如 肖森林 180

“运气七篇”形成年代商榷 刘力红 182

《伤寒明理论》义理校勘举隅 施家珍 183

《本草从新》药物“落得打”名实考证 张敏 蔡建伟 185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管窥 吴建华 187

《内经》“发热”辨析 王滨 188

明代御医王琠考 徐焘 189

汪石山《针灸问对》学术思想试析 刘人悦 191

新安医家程玠与《松崖医经》 徐子杭 洪军 192

《五十二病方·特痔》补脱、释义之浅见 祝立明 192

浅议《伤寒论》辛开苦降法 温长路 温武兵 194

《新修本草》版本妫递考察 张林茂 刘贵生 张曙霞 197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新考 陈秘水 198

《石室秘录》从肾论治举例 刘俊忠 199

李时珍史传的拾遗与考疑 王娅 丁桂珍 200

《金匮要略》对男科学的贡献 李晓峰 202

《素问》“四支者,诸阳之本也”浅析 杨湖 203

信息处理技术对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影响及对策 徐国炬 204

《素问·热论》、《风论》探蕴--《黄帝内经》鼠疫疑似资料剖析 符友丰 204

古人名字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应小雄 205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质疑 陈道纯 205

《伤寒论》研究刍议 韩振贵 206

《幼科刍言》疳积的治疗经验临床运用一得 胡法有 206

对“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的浅见 张云峰 王彩云 206

谈《伤寒论》认识三点 唐兆年 208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62-1974)》评介 彭英才 209

脑与脑病的中医文献研究 黄信初 209

“知犯何逆”质疑 何众 李小军 210

古籍版本名词术语简介 汤学良 211

论《中藏经》与《周易》学术源流关系 夏克平 212

读经识厥 乔金梅 鲁为金 213

见脾之为病当先若何? 李承宗 214

历代笔记医学资料补谈一二 徐善元 215

《洞天奥旨》及陈士铎的外科学术思想 朱东晨 廖谨渝 216

张景岳与他的《妇人规》 罗宏 罗锡万 216

中医药文献的方法学研究 柳典辉 217

学习研究中医文献,提高学术水平 董胡兴 218

浅议《内经》的阴阳学说 郑瑞芹 219

辨析《生气通天论》有关原文 马安荣 220

《鸡峰普济方》作者孙兆考 张宗栋 221

《内经》志、欲考 滕修胜 223

古医籍中男女生殖器官称谓、解剖及脏象探讨 翟书正 224

从《伤寒杂病经》看张仲景的治法 柏红阳 225

《黄帝内经》的“营气”与血液循环理论 黄永和 225

谈欧阳修所患之“暴利” 张耀煌 226

《医古文》教学及研究 227

《医古文》六版教材数注异趣 鲍晓东 227

试谈《易经》与《内经》 朱承锦 刘厚德 227

古医籍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鉴别 何丽春 229

第六版《医古文》注释琐议 陈增岳 233

浅析《素问》中的骈偶句及成因 赵桂馨 235

词义的时代性与古医籍鉴定 林楠 238

医古文知识在研究《内经》中的作用 傅海燕 240

“夫子之为方也”辨析 盛良 241

医古文教学特点谈 何敏 242

《黄帝内经》误字析例 许学东 244

医古文教学十法 杨柳 246

中医院校对外医古文教学浅谈 李怀之 248

我们希望的《医古文》 戴特晖 249

留学生与古医籍之间的桥梁--《医古文》 刘锐春 250

易、?、易新释 李从明 252

医古文常用词语管窥 孙之卓 253

学习《医古文》五要素 张应兴 254

关于医古文教材及教学的几点看法 沈烈行、房广星 255

《黄帝内经》韵校三则 秦龙腾 255

关于《玉龙歌》的音韵探讨 陈国代 256

杂谈医药文人及医古文 张文贵 穆淑荣 257

浅谈临床医生如何学习医古文 张玉美 谢华 257

《伤寒论》六经提纲条文语法分析与语评 李秉章 康广平 258

《医古文》教材应把新旧字形对照列为附录 乔健 258

《说文解字》中古文、?文、篆文、秦汉杂体文探讨 王尽忠 259

“?”字文献探源 王健华 261

医经训诂一则 蒋秀生 261

说《汉书·苏武传》中的“蹈”字 陈永良 262

中医药文化研究 263

历代“人与天地相参”观点承传 张玉萍 263

人天观与中医学 烟建华 苏晶 264

气文化与中医学 陈达理 267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 傅景华 徐岩春 269

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 李戎 276

中医药的文化特色及其发展对策 向群 万幸 280

中国隐文化与中国医学 陈永萍 284

长寿和不死思想与中医学 殷平善 285

人身何处是“太极” 何少初 288

浅谈华夏文化与方剂命名 张嘉麟 291

论先秦文化在中医学术体系成型中的作用 陈? 292

古人的多元智慧与养生学 张丽君 295

由中医药文化性引发的一点思考 房广星 沈烈行 296

先秦时期浙江医药文化史 朱德明 297

浅述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历史和意义 刘尽德 宋占文 300

试论《内经》意与象的美学意蕴 宋连香 301

宁波(浙东)历代医家对谊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张子久 302

懦、医浅谈--“礼”和“中(庸)”与中医学 刘明德 304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赵连邦 金荣嵋 金晓军 305

浅谈古代医家的知识结构及道德修养 李玉柱 306

道家学说对《黄帝内经》一书的影响 宿享禄 刘建民 306

从柳少逸中医文化学思想谈中医学的发展 谭维勇 308

浅谈医与巫 范昕 309

一枝独秀的清代中医科普戏剧--关于《蒲松龄集·草木传》、《群英会》及其它 贾治中 杨燕飞 311

林则徐与中医药戒毒 黄国泰 甘乃觉 313

略谈商相伊尹和中药汤剂 何广宏 王玉娟 314

略谈蝉的药用及食用 毛伟松 314

从《本草纲目》、《红楼梦》、《西游记》浅析医学与文学的关系 陈福安 315

医家、医论、医术及其它 316

张景岳论治阳萎析评 王立 316

缅怀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 张秀琴 318

赵献可的命门太极观 朱荣华 321

李斯帜学术思想初探 李继珊 322

李东垣用药特色初探 赵晓芳 324

王清任气血理论和临床实践 金荣嵋 张其祥 金晓军 325

张锡纯论癫狂特色辨析 解全盼 325

李时珍与诗歌 郭洪图 326

汪石山对温病学的贡献 付佑宝 侯书伟 327

喻嘉言学术思想评析 贾太谊 328

医圣张仲景生平述略 董延龄 330

吴有性对传染病学的贡献 李心甫 330

浅析叶天士诊治温热病的特点 李忠 333

叶天士医学思想的研究 王军 刘雪平 333

论名医巢元方的学术经验 崔振国 南红梅 张凤瑞,等 334

傅山的医学成就和文学思想 谢巧珍 336

论陶弘景的师承治学及学术经验 张凤瑞 南红梅 南征,等 338

试论晋唐时期眼外科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张东林 339

消渴与糖尿病关系的再认识 顾植山 340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 黄瑾明 341

加味抵当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姚政 陈眉 张实辉,等 342

小儿肾病症候群之诊断及传统中医疗法之研究 詹镇远 344

如意金黄散与接骨散在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化研究 黄薏棻 游智胜 344

养心口服液治疗心律失常107例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 纪秀兰 郭红 张志尧,等 346

蓟茅地黄汤治疗肾炎119例疗效观察 白玉宏 张宇 颉和平,等 347

清泻膀胱法在治疗急性肾炎中的运用 刘士敬 朱倩 347

浅谈服腺增生症临床经验体会 白世长 郭顺兴 348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容惠芳 349

贲门痉挛论治 张义鸿 350

“中风药帽”临床研究 赵文远 张国敏 丁素珍,等 350

空位植入疗法治疗慢支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培智 李宏哲 杨铭 351

近年来针久治疗银屑病进展 闵学进 352

略谈中西药合用中的配伍禁忌 张萍 354

浅谈中医药学理论与老的具合理使用西药 闵睿 355

治愈以吞咽困难为主之中风一例 孙玉奂 何玉芝 356

略论专病通治方 陶晓华 356

辨证论治刍议 史亦谦 360

谈辨证论治的局限性 肖南星 361

人体的生命构造象天法地 韦经才 韦佳坤 363

揭开人体经络生成之谜 韦经才 韦佳坤 364

中医阴阳考 董草原 莫春劲 365

中医五行考 董草原 莫春劲 366

浅谈《抱朴子》延年益寿说 何绪良 368

阴阳五行与人体杂谈 张慧 368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初探 张玲 370

浅谈《中医儿科学》的方药特色 舒灯红 370

试论防病与摄生 王淑玲 371

论三焦的实质 王家明 刘澄 单丽华 372

胰是奇恒之腑 王家明 陈松 王改珍 373

《老子》与中医未病观 王化猛 374

中医药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对“痹”分类初探 王秋琴 376

从“中风”之古今谈重温《内经》的必要性 徐木林 376

论脑主神明 杨凤莲 377

气功的健身与康复机理初探 张尚栋 379

《内经》及明清以前医家痿病学术思想初探 吴福宁 胡锡平 杨志刚 380

老年人心理异常的中医理论浅述 蒋丽霞 洪醒华 王小莎 380

两手脉法简介 郭约翰 382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应用示例 张崇亮 384

气机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张五洲 385

“治未病”说探源 胡永信 赵法新 385

中医历代方书剂量考释 周春潮 赵法新 386

论建安医学 史文海 陈丽华 388

中药十八反初探 刘村忠 391

略论汇通学派对现代中西医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韩燕青 李玉娥 张克运,等 392

万病从肝论治 朱家鹏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