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面(二量纲)上之应力胁变 1
一 在一点上的应用 1
§1·1 因纯张力而发生的正应力及切应力 1
目录 1
§1·2 因互成直角的正应力而发生的应力 3
§1·3 因纯切力而发生的应力 4
§1·4 因一般二量纲应力系统而发生的应力 7
§1·5 摩尔氏圈 9
§1·6 可由摩尔氏圈解析出的十种其他结果 10
§1·7 来自摩尔氏圈的主应力 12
§1·8 主应力和最高切应力之大小和主平面的方向 14
§1·9 主应力之方向 15
§1·11 决定主应力及最高切力二者方向之定律 16
§1·10 主应力之符号 16
§1·12 两个纯切力系统的组合 21
§1·13 一个应力系统之规范 23
§1·14 应力橢圈 24
§1·15 用图解法决定总应力σ 25
二 在一点上之胁变 27
§1·16 纵及切胁变一纯正胁变 27
§1·17 因纯正胁变而产生的沿一任意直缐上的纵胁变 28
§1·18 因一纯切胁变而发生的纵胁变 29
§1·19 由纯正胁变和纯切胁变而发生的切胁变 31
§1·20 胁变用的摩尔氏圈 33
§1·21 由胁变摩尔氏圈而得出的胁变关系 34
§1·22 胡克氏定律,弹性率(模量) 35
三 应力-胁变关系 35
§1·23 主应力及主胁变之方向 36
§1·24 泊松氏比率及胁变的一般公式 36
§1·25 张力的及切力的弹性率之间的关系 38
§1·26 胁变图组 40
§1·27 直角形胁变图组 41
§1·28 等角形胁变图组 43
§1·29 等倾曲缐及应力轨道 46
总结 48
第二章 平衡之微分方程式 52
§2·1 表面力及徹體力 52
§2·2 在小平行面上力差之简易演算 53
§2·3 在笛卡儿坐标上之平衡的微分方程式 55
§2·4 在极坐標上之平衡的微分方程式 57
§2·5 拉姆-马克威尔氏方程式 60
§2·6 曲缐直角體之几何形态 61
§2·7 沿应力轨道(拉-马氏方程式)之平衡的微分方程式 63
§2·8 来自一个转换的拉-马氏方程式 67
§2·9 沿最高切应力缐之平衡的微分方程式 70
第三章 光学基础及偏振光 72
§3·1 反射及折射 72
§3·2 光之本质——微粒说 73
§3·3 光之偏振化 75
§3·4 光之本质——波动说 75
§3·5 反射及折射的波动说之解释 77
§3·7 代表最简单谐和运动的圆圈及其周期 81
§3·6 简单谐和运动,振幅及相角 81
§3·8 同一周期的两个直缐简单谐和运动之成分 83
§3·9 周期相同但互成直角的两个最简单谐和运动的成分 85
§3·10 顺时针及反时针之圆圈运动 87
§3·11 正弦式及蜷缐式路缐 89
§3·12 波运动 90
§3·13 横波,波方程式的基本形式,物质波的基本方程式 91
§3·14 定义综解 92
§3·15 基础的波方程式之分析 94
§3·16 光之传播者——以太 96
§3·17 波动说的观察和光色的基础 97
§3·18 连续光谱——由稜镜所作之光的色散 98
§3·19 单色光 99
§3·20 正常光及偏振光 100
§3·21 平面、橢圆及圆圈偏振 101
§3·22 电气石板及波动说 103
§3·23 照明之干涉与强度 104
§3·24 椭圆运动之正圆当量 107
§3·25 光之电磁说 109
第四章 变折射及偏振光镜 113
§4·1 由反射所发生之偏振 113
§4·2 反射之分析 114
§4·3 由折射所发生的偏振 115
§4·4 方解石晶體 116
§4·5 晶體上之光轴,平分面和主平面 118
§4·6 变折射 118
§4·8 方解石是一单轴负晶體 120
§4·7 在变折射裹的两支光柱是作平面偏振的 120
§4·9 通过方解石而见到变映像的原理 121
§4·10 异常折射率 123
§4·11 垂直入射之波阵面及在折射面之光轴 124
§4·12 变折射综说 125
§4·13 方解石光学特性之结构模型 126
§4·14 振动之方向 127
§4·15 临界角 131
§4·16 尼科尔稜镜 133
§4·17 格雷-汤姆生及亚仑斯稜镜 134
§4·18 二向色性及人造偏振片 135
§4·19 正圆偏振光(四分一波晶片) 138
§4·20 正圆偏振光之基本特性 140
§4·21 平行及交叉四分一波晶片(半波晶片) 141
§4·22 标准或交叉式平面偏振光镜 142
§4·23 标准或交叉式正圆偏振光镜 144
§4·24 平行式正圆偏振光镜 147
§4·25 混合式正圆偏振光镜 147
§4·26 白色光源 147
第五章 应力-光律及应力光图 149
§5·1 在正圆偏振场内置一晶體板后之效应 149
§5·2 由一正圆偏振光镜出射之光柱强度 152
§5·3 可变厚度的变折射晶體板 154
§5·4 暂时性变折射 155
§5·5 二量纲的应力-光律 156
§5·6 纯压力之应力光图 157
§5·7 纯张力之应力光图 158
§5·8 纯弯力之应力光图 161
§5·9 各向同性点 165
§5·10 应力-光律之实验基础 166
§5·11 等效晶體之一般应力光图 170
§5·12 条纹及其意义 174
§5·13 黑点及其意义 174
§5·14 应力光图之组成 175
§5·15 条纹数序之作用及其决定 176
§5·16 空边方角及(p—q)之曲缐 177
§5·17 条纹数序是材料的一个函数一条纹数序之决定 178
§5·18 模型及材料条纹值 180
§5·19 决定模型条纹值之方法及试验 181
§5·20 巴俾涅补偿器 184
§5·21 巴俾涅-苏菲尔补偿器 186
§5·22 用白色光所发生的光测弹性效应 187
§5·23 由白色光源的应力光图来决定(p—q)值 189
§5·24 用一张力或压力杆的补偿来决定(p—q)值 191
§5·25 一平面应力系減缩成一加有(p—q)的张力之各向同性系 193
§5·26 补偿片之厚度及条纹值对于(p—q)值之影响 194
§5·27 由白色及单色光源所造成光图结果之比较 196
§5·28 空边应力 196
§5·29 由白色光源所产生的边界应力之正负符号 197
第六章 等倾曲缐及应力轨道 199
§6·1 由一平面偏振光镜所产生的应力光图,等倾曲缐 199
§6·2 等倾缐之应用 202
§6·3 由白色光源而发生的等倾曲缐图形之插绘 203
§6·4 等倾曲缐及空边 207
§6·5 等倾曲缐及对称轴缐 210
§6·6 等倾曲缐及各向同性点 211
§6·7 在同心载荷及在锐槽上的等倾曲缐 217
§6·8 正向及负向各向同性点 217
§6·9 在二或三个相邻各向同性点上的等倾曲缐 218
§6·10 各向同性地区与一等倾曲缐之间的区别 222
§6·11 应力轨道之建立 223
§6·12 在各向同性点上之应力轨道(联锁式及非联锁式) 225
§6·13 应力轨道之基础理论 229
§6·14 纯弯力之应力轨道 231
§6·15 应力轨道及边界应力之符号 234
第七章 斜平衡法测定对称形截面上之主应力 241
§7·1 梅斯尼其氏定理 241
§7·2 拐点 244
§7·3 依据拉-马氏及梅氏方程式所定出的在空边上的条件 245
§7·4 横涡一对称體载面之切缐边界应力的变异 246
§7·5 与对称體截面成垂直的应力曲缐之倾斜度 249
§7·6 横过对称體截面之切缐边界应力最高值的符号 251
§7·7 承受纯粹张力而中央有圆孔的无限阔板上的各种应力 252
§7·8 座点之位置 256
§7·9 应力横过对称體截面时必需要的安全条件 258
§7·10 同心载荷之当量 273
第八章 用切力差数法决定直缐上之切力及正应力 281
§8·1 在一平面上的切应力 281
§8·2 切应力之方向 283
§8·3 梁體上之切应力 285
§8·4 主应力σz及σu 291
§9·1 拉-马氏方程式之菲隆氏转换式 316
第九章 用图解积分法求主应力 316
§9·2 用于对称形截面之菲隆氏转换式 319
§9·3 菲隆氏方程式之图解积分法 320
§9·4 与同心载荷缐合一的对称體轴缐 323
第十章 材料与模型 352
一 材料 352
§10·1 光测弹性材料之理想条件 352
§10·2 玻璃 354
§10·3 赛璐珞 354
§10·4 电木之一般性质 356
§10·5 决定电木的抗强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方法 357
§10·6 低温变化对电木的物理和光学性质之影响 361
§10·7 电木在中温及高温时之作为 362
§10·8 固定性或凝结性应力光图 365
§10·9 凝结性应力光图之应用 368
§10·10 解释凝结性现象之偶相说 370
§10·11 电木之偶相分子结构 371
§10·12 原始应力及凝结性应力光图 373
§10·13 电木之退火 374
§10·14 明胶(明角) 377
§10·15 不灵敏性及其他光测材料 381
二 模型 382
§10·16 光测弹性模型制作方法 382
§10·17 不规律形體之切削 385
§10·18 切削应力 387
§10·19 电木之磨削 388
§10·20 磨光工作 391
§10·21 制作光测弹性模型之基本程序 393
§10·22 模型厚度对于应力形态的影响 394
§10·23 由模型转变到原件 395
第十一章 应力光图、设备特点及摄影 397
一 应力光图 397
§11·1 时间-边缘效应 397
§11·2 蠕动 399
§11·3 在应力光图边界上之切削应力的效应 402
§11·4 在边界及边界应力视见性上的困难 404
§11·5 边界清晰度之理想条件 405
§11·6 边界模糊度之成因 408
§11·7 模型之定位 409
§11·9 在纯弯力體上的切削应力和时间、边缘效应所组成的合成效应 412
§11·8 因载荷而发生的困难 412
§11·10 在纯弯力上之其他困难 414
二 设备之特点 417
§11·11 偏振光镜之式样 417
§11·12 各种透射式偏振光镜之应用 419
§11·13 反射式偏振光镜之应用 421
§11·14 偏振光镜之定位及试验 422
§11·15 载荷机 426
§11·16 液压载荷组织 428
§11·17 工作台、摄影机及灯泡 429
三 摄影 430
§11·18 摄影机及其他附件 430
§11·19 应力光图及等倾曲缐之拍摄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