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300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力勇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44110087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1.抗原及抗原物质所具备的性质 1

2.抗原决定簇 1

3.抗体 2

4.Fab分段 2

5.F(ab′)2分段 3

6.Fc分段 3

7.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及特点 3

8.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5

10.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6

9.单克隆抗体 6

1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7

12.R型抗体和H型抗体 8

13.冷抗体和温抗体 9

14.天然抗体 9

15.隐蔽抗原 9

16.亲和力 10

17.抗体的亲和力 10

18.免疫应答 11

20.初次应答 12

19.体液免疫 12

2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13

21.再次应答 13

23.T、B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14

24.超敏反应 14

25.Ⅰ型超敏反应 15

26.Ⅱ型超敏反应 16

27.Ⅲ型超敏反应 17

28.Ⅳ型超敏反应 17

30.免疫耐受 18

29.Ⅴ型超敏反应 18

31.脱敏 19

3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9

33.免疫缺陷病 20

34.自身免疫病 20

35.人工自动免疫 21

36.人工被动免疫 23

37.免疫佐剂 23

38.血清病 24

40.NK细胞 25

41.细胞毒性T细胞 25

39.K细胞 25

42.LAK细胞 26

43.TIL细胞 26

44.受体 27

45.T细胞抗原受体 27

46.OKT系统和LEU系统 27

48.凝胶层析 29

47.盐析 29

49.凝胶层析的术语 30

50.离子交换层析 32

51.亲和层析 32

52.亲和层析的基本过程 33

53.影响亲和层析的因素 34

54.特异亲合层析的方法 35

55.特异吸附层吸 35

57.细胸毒性指数 36

56.亲和超滤技术 36

58.T细胞花环试验 37

59.T细胞花环的临床意义 37

60.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8

61.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方法 38

62.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 39

63.EA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B细胞) 40

64.FBC花环形成试验(B细胞) 40

65.稳定玫瑰花环形成试验(T细胞) 41

67.LAK细胞活性的测定方法 42

66.溶血空斑技术 42

68.沉淀反应 43

69.单向琼脂扩散 44

70.双向琼脂扩散 44

71.双向琼脂扩散的结果分析 45

72.逆向免疫扩散 45

73.冷凝集试验 46

74.协同凝集反应 46

76.直接凝集反应 47

75.凝集反应 47

77.间接凝集反应 48

78.交叉凝集反应 49

79.红细胞凝集反应 49

80.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因素 50

81.影响胶乳凝集试验的因素 51

82.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技术 52

83.细胞电泳 53

84.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53

85.免疫电泳试验 54

86.免疫电泳的结果分析 55

87.蛋白电泳 56

88.影响电泳迁移率的主要因素 57

89.单向火箭免疫电泳 57

90.双向火箭免疫电泳 58

91.蛋白印迹技术 58

92.免疫印迹试验中吸印膜的选择 59

93.固相吸印膜的重要特点 61

96.微量免疫电泳技术 62

95.放射免疫电泳 62

94.免疫印迹试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62

97.毛细管电泳 63

98.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64

99.交叉免疫电泳 64

100.交叉免疫电泳的方法 64

101.交叉免疫电泳的应用 65

102.纵列交叉比较免疫电泳 65

103.等电聚焦电泳 66

105.免疫比浊测定技术 67

104.粉末电泳 67

106.速率散射浊度测定技术 68

107.影响比浊测定的因素 68

108.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69

109.溶菌酶测定 70

110.游走抑制试验 70

111.50%补体溶血试验 71

112.补体结合试验 72

114.ACB检验 73

113.免疫组化 73

116.荧光现象 74

115.免疫标记技术 74

117.荧光抗体标记物必须具备的条件 75

118.影响荧光的因素 75

119.免疫荧光技术 76

120.直接荧光抗体法 77

121.间接荧光抗体法 77

122.补体荧光抗体法 78

123.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79

124.荧光偏振法 79

125.免疫酶标原位杂交技术 80

126.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80

12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80

128.ELISA实验中结果显色淡、灵敏度偏低的原因 81

129.ELISA实验中结果出现白板、阳性对照不显色的原因 81

131.ELISA实验中结果阴、阳性对照显色差距较小的原因 82

132.ELISA实验中结果重复性不好的原因 82

130.ELISA实验中结果全部显色的原因 82

133.辣根过氧化物酶 83

134.碱性磷酸酶 84

135.酶标记物的纯化 84

136.酶标记物使用浓度的选择 85

137.酶的催化机理 85

138.影响酶稳定性的因素 86

140.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 87

139.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PAP法) 87

141.HRP催化的常用底物溶液的配制及检测波长 88

142.酶标电化学免疫测定法 89

143.放射免疫分析 90

144.放射自显影 90

145.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91

146.放射性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 91

147.ELA.FIA和RIA三种方法的比较 92

148.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92

149.胶体金 93

151.免疫胶体金技术 94

150.免疫金银染色技术 94

152.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95

153.影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因素 95

154.亲和素-生物素系统 96

155.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的应用 97

156.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97

157.常用的亲和素-生物素技术 99

159.流动注射免疫分析 100

158.免疫电子显微镜 100

160.非标记免疫电化学测定法 101

161.电位离子载体调节免疫测定法 102

162.非标记抗体法 102

163.自动化免疫分析 102

164.淋巴细胞因子 103

165.转移因子 103

166.干扰素 104

167.肿瘤坏死因子 104

16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05

169.转化生长因子-β 106

17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6

17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7

172.红细胞生成素 107

17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8

174.白细胞调节素 109

175.白细胞介素 109

176.IL-1 109

177.IL-2 111

178.IL-3 112

179.IL-4 113

180.IL-5 114

181.IL-6 115

182.IL-7 117

183.IL-8 118

184.IL-9 119

185.IL-10 119

186.IL-11 120

187.IL-12 121

188.IL-13 122

189.IL-15 123

190.IL-16 123

191.IL-1抑制物 124

192.促肝细胞生长素 125

193.8--表氧--前列腺素F2α 125

194.E--选择素 125

195.集落刺激因子 126

196.转化生长因子-β 127

197.细胞粘附分子 128

198.神经生长因子 129

199.穿孔素 129

200.超抗原 130

201.设计抗体 130

202.C反应蛋白 130

203.抗链球菌溶血素“O” 131

204.类风湿因子 131

207.双功能抗体 132

206.刀豆素A 132

205.植物血凝素 132

208.内毒素 133

209.外毒素 133

210.肠毒素 134

211.本周氏蛋白 134

212.纤维连结蛋白 135

213.抗核抗体 135

215.D-二聚体 136

214.防御素 136

216.TH蛋白 137

217.结合珠蛋白 137

218.提呈抗原 138

219.组织多肽抗原 138

220.前列腺特异抗原 138

221.波纹蛋白 139

222.α-L岩藻糖苷酶 140

223.凝血酶敏感蛋白 140

225.基膜粘连蛋白 141

226.自由基 141

224.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141

227.一氧化氮 142

228.肿瘤特异性抗原 142

229.肿瘤相关抗原 143

230.胚胎抗原 143

231.甲胎蛋白 143

232.癌胚抗原 144

233.同种型 144

234.同种异型 145

235.致敏相 145

236.效应相 146

237.独特型 147

238.甲型肝炎病毒 147

239.乙型肝炎病毒 148

240.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抗体系统 149

24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抗体系统及E抗原抗体系统 149

243.丁型肝炎病毒 150

242.丙型肝炎病毒 150

244.戊型肝炎病毒 151

245.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综合分析 151

246.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152

247.“TORCH”的意义 153

248.风疹 153

249.Ⅱ型郊疹病毒 154

250.弓形虫病 154

251.梅毒 155

252.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156

253.梅毒的各种诊断方法适用范围 159

25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某些疾病时的变化 159

255.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毒感染的诊断 160

256.TH蛋白在肾脏疾病时的变化及作用 161

257.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 161

258.早期发现病毒感染的方法 162

259.检测肿瘤患者激素受体的临床意义 163

260.干扰素的特点 163

261.干扰素的功能 164

263.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165

262.干扰素保护正常细胞作用 165

264.聚合酶链式反应 167

265.PCR扩增的最基本条件 167

266.RCR扩增中引物的设计原则 168

267.PCR扩增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69

268.预防PCR扩增中污染的措施 170

269.PCR扩增过程中污染的主要来源 171

270.PCR扩增产物污染的主要排除方法 171

272.免疫PCR 173

271.逆转录PCR 173

273.原位PCR 174

274.一步法扩增 175

275.不对称PCR 175

276.彩色PCR 176

277.定量PCR 176

278.热启动PCR 177

279.PCR法检测HCV的基本条件 177

280.核酸变性 178

281.核酸复性 179

284.双温PCR、中断PCR及特点用途 180

282.核酸杂交 180

283.核酸印迹技术 180

285.癌基因 181

286.抗癌基因 181

287.存活基因 182

288.致死基因 183

289.启动子 183

290.质粒 183

292.载体效应 184

291.腺病毒载体 184

293.细胞凋亡 185

294.细胞凋亡的基因调节 185

295.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185

296.免疫学反应中的“带现象” 186

297.免疫抑制药 186

298.生物物质的标准品和参考制品 187

299.免疫传感器测定技术 188

300.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90

附录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