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用中医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杞,贝润浦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1555060
  • 页数:11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精选各国优秀童话故事,并配以插图拼音。

编写说明 1

卷一 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中医的基本特点 3

第一节 中医看病调阴阳 3

第二节 五行生克有奥秘 5

第三节 奇妙莫测的八卦 7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统一 9

第五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 10

第六节 走遍全身的经络 13

第七节 生命活动的基础 15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19

第一节 外邪的侵袭 19

第二节 情绪的波动 21

第三节 饮食不节和劳逸失均 22

第四节 外伤和衰老 24

第三章 中医诊病的方法 27

第一节 望而知之谓之神 27

第二节 听声闻味察症情 30

第三节 察言问病探病因 33

第四节 切脉按诊有学问 35

第四章 中医诊病讲辨证 39

第一节 鉴别阴阳盛衰是辨证的要领 39

第二节 正邪相争出现虚证实证 41

第三节 寒证热证是疾病定性的标志 44

第四节 表证里证反映疾病的部位和层次 47

第五章 中医治病的法则 55

第一节 整体调洽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55

第二节 治病着眼于根本 56

第三节 急性病和慢性病的不同治法 57

第四节 治病的八大法宝 58

第五节 中医治病因人制宜 59

第六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60

第七节 早期治疗阻止疾病发展 60

第八节 处方组成好似用兵布阵 61

第六章 常用的治疗方法 63

第一节 解表发汗法 63

第二节 清热解毒法 64

第三节 通便攻下法 65

第四节 利水渗湿法 66

第五节 止咳化痰法 67

第六节 平喘止呃法 68

第七节 理气解郁法 69

第八节 活血化瘀法 71

第九节 芳香开窍法 72

第十节 健脾消食法 73

第十一节 软坚散结法 75

第十二节 安神镇惊法 75

第十三节 祛风通络法 77

第十四节 固涩收敛法 78

第十五节 扶正强壮法 79

第十六节 杀虫抗疟法 81

第七章 奇特的传统疗法 83

第一节 针刺艾灸 83

第二节 推拿疗法 95

第三节 气功疗法 106

一、拔罐疗法 107

第四节 民间疗法 107

二、热熨疗法 108

三、刮痧疗法 109

四、捏脊疗法 110

五、指针疗法 110

六、塞药疗法 111

七、药枕疗法 112

八、熏洗疗法 113

九、条打疗法 114

十、敷贴疗法 114

十一、敷脐疗法 115

十二、擦药疗法 116

十三、含漱疗法 117

十五、结扎疗法 118

十四、喷嚏疗法 118

十六、蜂针疗法 119

卷二 疾病诊疗 123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自我鉴别 123

一、发热 123

二、怕冷 124

三、惊厥 125

四、头痛 126

五、眩晕 127

六、耳鸣耳聋 127

七、心悸 129

八、失眠多梦 130

九、健忘 130

十、咳嗽 131

十一、关节酸痛 132

十二、胸部闷痛 133

十三、腹部胀痛 134

十四、腰背酸痛 135

十五、恶心呕吐 136

十六、呃逆 137

十七、呼吸异常 138

十八、黄疸 139

十九、咯血 140

二十、吐血 141

二十一、尿血 142

二十二、鼻出血 143

二十三、便血 144

二十四、口渴 144

二十五、口中异味 145

二十六、口舌肿痛 147

二十七、咽喉异常 148

二十八、饮食异常 149

二十九、疲乏 151

三十、痴呆 152

三十一、昏厥 152

三十二、昏迷 154

三十三、休克 155

三十四、视力改变 156

三十五、大便异常 158

三十六、小便异常 160

三十七、浮肿 161

三十八、肥胖 162

三十九、消瘦 164

四十、出汗 165

四十一、毛发异常 166

四十二、皮肤异常 167

四十三、体表肿块 169

四十四、颈部肿块 170

四十五、白带异常 172

四十六、阴道异常流血 173

四十七、阴器异常 175

四十八、性功能异常 176

四十九、乳房异常 177

五十、口眼歪斜 178

五十一、半身不遂 179

五十二、肢体麻木 180

五十三、小腿抽筋 181

五十四、足底痛 182

五十五、面部红赤 183

五十六、遗精 184

第二章 内科疾病 186

第一节 传染病 186

一、流行性感冒 186

二、流行性腮腺炙 187

三、甲型病毒性肝炎 188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 190

五、急性胃肠炎 192

六、细菌性痢疾 194

七、伤寒 195

八、副伤寒 197

九、流行性出血热 198

十、钩端螺旋体病 200

十一、阿米巴痢疾 201

十二、疟疾 202

十三、血吸虫病 204

十四、血丝虫病 205

十五、艾滋病 20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208

一、支气管哮喘 208

二、急性支气管炎 211

三、慢性支气管炎 212

四、肺气肿 214

五、肺炎 216

六、支气管扩张 218

七、肺结核 219

八、胸膜炎 221

九、气胸 223

十、肺不张 224

十一、矽肺 225

十二、呼吸衰竭 227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 229

一、心力衰竭 229

二、心律失常 231

三、冠心病 233

四、高血压病 236

五、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38

六、病毒性心肌炎 240

七、动脉硬化 242

八、心脏神经官能症 244

九、风湿病及风湿性心脏病 246

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48

一、食管炎 250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250

二、食管憩室 251

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252

四、消化性溃疡 253

五、急性胃炎 255

六、慢性胃炎 256

七、胃下垂 257

八、胃粘膜脱垂症 259

九、十二指肠壅滞症 259

十、肠结核 260

十一、局限性肠炎 261

十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62

十三、胃肠神经官能症 264

十四、肝硬化 265

十五、肝脓肿 267

十六、肝昏迷 268

十七、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269

十八、慢性胰腺炎 271

十九、习惯性便秘 271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 273

一、急性肾炎 273

二、肾病综合征 274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276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 277

五、肾下垂 279

六、泌尿系统结石 280

七、肾孟肾炎 282

八、IgA肾病 284

一、缺铁性贫血 285

第六节 造血系统疾病 285

二、溶血性贫血 286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288

四、白细胞减少症 289

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91

六、过敏性紫癜 292

七、血友病 294

第七节 新陈代谢疾病 295

一、糖尿病 295

二、自发性低血糖症 297

三、肥胖症 298

四、高脂血症 299

五、痛风 300

一、三叉神经痛 302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 302

二、面神经炎 304

三、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征) 305

四、重症肌无力 307

五、偏头痛 308

六、癫痫 310

七、脑出血 312

八、脑血栓形成 314

九、脑栓塞 316

十、蛛网膜下腔出血 317

十一、震颤麻痹 318

十二、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320

十三、原发性多汗症 321

十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322

二、躁狂忧郁症 323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324

第九节 内分泌疾病 324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325

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26

四、甲状腺炎 328

五、甲状腺结节 329

六、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331

七、尿崩症 333

八、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 334

九、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335

第十节 精神性疾病 336

一、精神分裂症 336

三、症状性精神病 340

四、老年性痴呆 342

五、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343

六、神经官能症 345

七、更年期忧郁症 348

第三章 外科疾病 350

第一节 疮疡感染 350

一、疖 350

二、疔疮 352

三、痈 353

四、急性蜂窝组织炎 354

五,急性淋巴结炎 356

六、脓肿 357

七、颈淋巴结结核 358

八、化脓性骨髓炎 360

九、骨关节结核 362

十、小腿慢性溃疡 364

十一、褥疮 365

十二、丹毒 367

十三、气性坏疽 368

十四、败血症 369

第二节 乳房疾病 371

一、急性乳腺炎 371

二、乳腺增生病 373

三、乳房纤维腺瘤 374

四、孔管内乳头状瘤 375

五、乳房发育症 376

六、乳瘘 377

七、乳汁溢出症 378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 379

一、甲状腺肿 379

二、甲状腺腺瘤及囊肿 380

第四节 肛肠疾病 381

一、痔 381

二、肛裂 383

三、肛瘘 384

四、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85

五、直肠脱垂 386

六、肛门湿疹 387

七、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388

八、肛门直肠癌 389

九、肛门部性病 390

第五节 男性前阴病 391

一、睾丸炎、附睾炎 391

二、附睾结核 392

三、睾丸鞘膜积液 393

四、前列腺炎 394

五、前列腺肥大 396

六、男子不育症 397

第六节 急腹症 400

一、急性阑尾炎 400

二、急性胰腺炎 402

三、胆道蛔虫病 403

四、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 404

五、急性腹膜炎 406

第七节 血管病 407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07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病 410

三、雷诺氏病 411

四、无脉病 412

五、下肢静脉曲张 413

六、血栓性静脉炎 414

一、烧伤 416

第八节 意外伤 416

二、毒蛇咬伤 418

第四章 妇科疾病 420

第一节 月经疾病 420

一、痛经 420

二、闭经 422

三、月经提前 424

四、月经逾期 425

五、月经先后无定期 426

六、月经过多 427

七、月经过少 428

八、月经不断 429

九、倒经 430

十、子宫肌瘤 431

十、月经中期出血 431

十一、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432

十二、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434

第二节 带下病 435

一、白带 435

二、白崩 437

三、赤带 438

四、黄带 439

六、黑带 440

五、青带 440

七、五色带 441

第三节 妊娠疾病 442

一、妊娠呕吐 442

二、妊娠尿路感染 443

三、羊水过多 444

四、先兆流产 445

五、习惯性流产 446

六、妊娠静脉曲张 447

七、妊娠皮肤瘙痒症 448

八、妊娠腰腿痛 449

九、妊娠小腿抽筋 449

十、妊娠水肿 450

十一、妊娠便秘 451

十二、妊娠痔疮 452

十四、胎位不正 453

十三、妊娠齿衄 453

十五、妊娠贫血 454

十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55

十七、前置胎盘 456

十八、孕期母子血型不合 457

十九、胎死不下 458

二十、过期妊娠 459

第四节 产后疾病 460

一、产后腹痛 460

二、恶露不净 461

三、产后汗多 462

四、产后出血 463

五、产后身痛 464

六、产后尿潴留 465

七、产褥感染 466

八、产后便秘 468

九、产后缺乳 469

十、产后漏乳 470

十一、乳头皲裂 471

第五节 妇科杂病 472

一、外阴白色病变 472

二、外阴溃疡 473

三、外阴瘙痒 474

四、子宫颈炎 475

五、慢性盆腔炎 475

六、子宫脱垂 476

七、子宫内膜异位症 478

八、卵巢肿瘤 479

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480

九、多囊卵巢综合征 480

十一、前庭大腺炎 482

十三、霉菌性阴道炎 483

十二、滴虫性阴道炎 483

十四、经前期综合征 484

十六、溢乳闭经综合征 487

十七、子宫腔粘连 488

十八、盆腔瘀血综合征 489

十九、女子不孕症 490

二十、老年性阴道炎 492

二十一、脏躁 493

第五章 儿科疾病 495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495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95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 496

三、小儿急性喉炎 497

四、小儿支气管炎 498

五、小儿肺炎 500

第二节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502

一、厌食 502

二、营养不良 503

三、婴儿腹泻 505

四、先天性巨结肠 507

五、小儿肠痉挛 508

六、婴儿吐奶 509

七、婴儿便秘 510

第三节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512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512

二、肾病综合征 513

三、尿路感染 515

四、遗尿症 516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17

第四节 小儿血液疾病 517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19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19

四、小儿白血病 521

第五节 小儿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522

一、性早熟 522

二、儿童肥胖症 523

三、小儿迟发育 524

四、佝偻病 525

第六节 小儿肌肉及神经疾病 526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526

二、儿童重症肌无力 527

三、脑积水 528

四、脑性瘫痪 529

五、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530

六、小儿癫痫 532

七、儿童智力低下 533

八、夜啼 535

第七节 小儿结缔组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536

一、儿童风湿热 536

二、小儿类风湿病 537

三、过敏性紫癜 539

四、小儿支气管哮喘 541

第八节 小儿口腔疾病 542

一、流涎 542

二、鹅口疮 543

三、疱疹性口炎 544

四,溃疡性口炎 545

五、地图舌 546

第九节 小儿皮肤病 548

二、婴儿湿疹 548

二、婴儿脂溢性皮炎 549

三、荨麻疹 550

四、尿布皮炎 551

第十节 新生儿疾病 552

一、新生儿黄疸 552

二、新生儿硬脂肿 554

三、新生儿脐部疾患 555

第十一节 小儿传染病、寄生虫病 556

一、麻疹 556

二、风疹 558

三、幼儿急疹 559

四、水痘 559

五、流行性腮腺炎 560

六、猩红热 562

七、小儿麻痹症 563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565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66

十、百日咳 568

十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69

十二、蛔虫病 570

十三、蛲虫病 572

第十二节 其他疾病 572

一、病毒性心肌炎 572

二、小儿疰夏 574

三、小儿署热症 575

四、小儿汗征 576

第六章 肿瘤科疾病 578

第一节 头颈部恶性肿瘤 578

一、鼻咽癌 578

二、上领窦癌 579

三、脑瘤 580

四、腮腺癌 582

五、舌癌 583

六、喉癌 584

七、甲状腺癌 585

第二节 胸部恶性肿瘤 587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587

二、食管癌 588

三、乳腺癌 590

第三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591

一、胃癌 591

二、原发性肝癌 593

三、大肠癌 594

四、胰腺癌 596

第四节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597

一、肾癌 597

二、膀胱癌 598

三、前列腺癌 599

一、卵巢癌 600

第五节 妇科恶性肿瘤 600

二、绒癌 602

三、子宫颈癌 603

第六节 其他恶性肿瘤 604

一、皮肤癌 604

二、恶性淋巴瘤 606

三、白血病 607

四、软组织恶性肿瘤 608

五、恶性骨肿瘤 610

第七节 其他 611

一、癌性疼痛的治疗 611

二、癌症病人的饮食与忌口 612

三、精神因素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 613

四、中医中药防治肿瘤病人放疗与化疗的副反应 614

第七章 皮肤科疾病 617

第一节 真菌性皮肤病 617

一、手足癣 617

二、甲癣 618

三、体癣 619

四、花斑癣 620

五、念珠菌病 620

第二节 球菌性皮肤病 621

一、脓疱疮 621

二、毛囊炎 622

三、丹毒 623

第三节 杆菌性皮肤病 624

皮肤结核 624

一、寻常疣和跖疣 625

第四节 病毒性皮肤病 625

二、扁平疣 626

三、传染性软疣 627

四、单纯疱疹 627

五、带状疱疹 628

第五节 虫类引起的皮肤病 629

一、虫咬皮炎 629

二、疥疮 630

三、虱病 632

第六节 过敏性皮肤病 633

一、湿疹 633

二、接触性皮炎 634

三、药物性皮炎 636

四、荨麻疹 637

五、多形红斑 639

六、结节性红斑 640

第七节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642

一、银屑病 642

二、副银屑病 643

三、玫瑰糠疹 644

四、扁平苔藓 645

五、单纯糠疹 646

第八节 神经障碍性皮肤病 647

一、神经性皮炎 647

二、瘙痒病 648

第九节 物理性皮肤病 650

一、手足皲裂 650

三、胼胝 651

二、鸡眼 651

四、痱子 652

五、冻疮 653

第十节 皮肤附属器疾病 654

一、脂溢性皮炎 654

二、痤疮 655

三、酒渣鼻 656

四、脱发 657

第十一节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659

一、白癜风 659

二、黄褐斑 660

第十二节 结缔组织疾病 661

一、红斑狼疮 661

三、雀斑 661

二、硬皮病 662

三、皮肌炎 664

四、白塞氏综合征 665

五、干燥综合征 666

第十三节 性病的防治 667

一、梅毒 667

二、淋病 669

三、尖锐湿疣 670

四、阴虱病 671

第八章 骨伤科疾病 673

第一节 骨伤科疾病诊疗要点 673

一、损伤的现场诊断和急救技术 673

二、伤筋与骨折、脱位的鉴别 674

三、中医治伤的特点 674

四、外伤性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675

五、小儿骨折的特点和治疗要求 677

六、骨折迟缓愈合和骨折不愈合 678

七、几种特殊骨折 679

八、脱位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680

九、伤筋的诊断知治疗 681

十、骨伤科内伤的含义和诊治要点 682

第二节 头部损伤 683

一、头部损伤的特点和鉴别诊断 683

二、颅顶骨折 684

三、颅底骨折 685

四、面骨骨折 685

五、脑震荡 686

六、脑挫裂伤 687

七、颅内血肿 688

九、下领关节脱位 689

八、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689

第三节 颈部骨伤科疾病 690

一、预部特点和疾病鉴别 690

二、颈部骨折脱位 691

三、高位截瘫 692

四、颈部扭伤 693

五、落枕 694

六、颈椎病 695

七、自发性环推脱位 696

八、肌性斜颈 697

第四节 背、腰、骶部骨伤科疾病 698

一、腰背部损伤的特点和鉴别诊断 698

二、肭腰椎骨折 699

三、外伤性截瘫 700

五、急性腰扭伤 701

六、肾挫伤 702

七、背部畸形的鉴别诊断 702

八、原发性脊拄侧弯 703

九、脊椎骨软骨病 704

十、脊柱结核 705

十一、强直性脊柱炎 706

十二、腰痛和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706

十三、腰部劳损 707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708

十五、腰椎管狭窄症 709

十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710

十七、梨状肌劳损 711

十八、增生性脊柱炎 711

十九、腰椎峡部不连 712

二十、腰骶椎先天性异常 713

二十一、致密性骨炎 713

二十二、骨质疏松症 714

二十三、骶骨骨折 714

二十四、尾骨脱位 715

第五节 胸腹部骨伤科疾病 716

一、胸腹部损伤的特点和鉴别诊断 716

二十五、尾部痛 716

二、肋骨骨折 717

三、胸肋伤痛 718

四、损伤性气胸 719

五、血胸 719

六、肋软骨炎 720

七、脘腹伤痛 721

八、肝脾损伤 721

第六节 肩部骨伤科疾病 722

一、肩部的特点和损伤的鉴别诊断 722

九、少腹会阴损伤 722

二、锁骨骨折 723

三、肩胛骨骨折 724

四、肩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 724

五、肩关节脱位 725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 726

七、肩部扭挫伤 727

八、肩痛的鉴别诊断 728

十、腱袖破裂 729

十一、肩峰下滑囊炎 729

九、冈上肌肌腱灸 729

十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730

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731

四、胸椎后关节紊乱 731

第七节 上臂损伤——肱骨干骨折 732

第八节 肘部骨伤科疾病 732

一、肘部的特点和骨伤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732

二、肘后血肿 733

三、肱肾髁上骨折 734

四、肘关节脱位 734

五、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735

七、肱骨内上髁骨折 736

六、肱骨外髁骨折 736

八、尺骨鹰嘴骨折 737

九、挠骨头骨折 738

十、肱骨髁上炎 738

第九节 前臂损伤 739

一、挠尺骨骨干骨折 739

二、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头脱位 740

三、桡骨下1/3骨折伴下尺挠关节脱位 740

第十节 腕及手部骨伤科疾病 740

一、桡骨下端骨折 740

二、下尺桡关节脱位 741

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742

三、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742

五、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743

六、腕舟骨骨折 743

七、腕月骨缺血性坏死 744

八、腱鞘囊肿 744

九、腕管综合征 744

十、掌骨骨折 745

十一、掌指关节脱位 746

十二、掌指关节扭伤 746

十三、屈指肌腱腱鞘炎 746

十四、指骨骨折 747

十五、指间关节脱位 748

十六、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748

第十一节 髋臀部骨伤科疾病 749

一、骨盆骨折 749

十七、伸指肌腱断裂 749

十八、甲下血肿 749

二、臀肌挛缩症 750

三、坐骨结节滑囊炎 751

四、髋部扭挫伤 751

五、髋关节脱位 752

六、股骨颈骨折 753

七、股骨粗隆间骨折 754

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55

九、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756

十、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757

十一、股骨头骨软骨炎 758

第十二节 大腿损伤——股骨干骨折 759

一、膝部的特点与骨伤科疾病鉴别诊断 760

第十三节 膝部骨伤科疾病 760

二、股骨髁上骨折 761

三、膝关节脱位 762

四、髌骨骨折 762

五、膝关节损伤性积血 763

六、胫骨平台骨折 763

七、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764

八、膝半月板损伤 764

九、膝交又韧带断裂 765

十、髌骨软骨软化症 766

十一、膝关节脂肪垫劳损 767

十二、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767

十三、腘窝囊肿 768

十四、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768

一、胫腓骨骨干骨折 769

第十四节 小腿损伤 769

二、跖肌破裂 771

第十五节 踝和足部骨伤科疾病 771

一、踩部扭伤 771

二、踩部骨折 772

三、跟腱断裂 773

四、跟骨骨折 774

五、跟痛症 775

六、跖跗关节脱位 776

七、跖骨骨折 777

八、跖趾关节脱位及趾间关节脱位 777

九、趾骨骨折 778

十、跖痛症 778

十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779

二、骨性关节炎 780

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780

一、成骨不全 780

第十六节 骨伤科杂病 780

三、畸形性骨炎 781

一、睑腺炎(麦粒肿) 781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782

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 784

第一节 眼科疾病 784

三、睑缘炎 786

四、迎风流泪 787

五、急性结膜炎 788

六、沙眼 789

七、角膜炎(角膜溃疡) 790

八、原发性青光眼 791

九、白内障 793

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794

十一、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795

十二、视神经萎缩 796

十三、近视眼 797

十四、远视眼 799

一、卡他性中耳炎 800

第二节 耳科疾病 800

二、化脓性中耳炎 801

三、耳部湿疹 802

四、耳聋 804

五、耳鸣 805

第三节 鼻科疾病 807

一、急性鼻炎 807

二、慢性鼻炎 808

三、萎缩性鼻炎 809

四、过敏性鼻炎 810

五、急性鼻窦炎 811

六、慢性鼻窦炎 812

七、鼻息肉 814

八、鼻出血 815

一、急慢性咽炎 816

第四节 咽喉科疾病 816

二、扁桃体炎 817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 819

四、溃疡性膜性咽峡炎 820

五、咽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 820

六、打鼾 822

七、白喉 822

八、急慢性喉炎 823

九、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825

十、失音 826

第五节 口腔科疾病 828

一、龋病 828

二、牙髓炎 829

三、根尖周炎 830

四、牙本质过敏 831

五、牙龈炎 832

六、牙周病 833

七、复发性口疮 835

八、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病 836

九、口腔白斑 837

十、口腔扁平苔藓 839

十一、萎缩性舌炎 840

十二、冠周炎 841

十三、颌骨骨髓炎 842

十四、坏疽性口炎 843

十五、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844

十六、涎腺混合瘤 845

第一节 气功养生法 849

一、气功和三调 849

第一章 养生 849

卷三 养生健身 849

二、气功治病的原理和抗衰老作用 852

三、练好气功的秘诀 854

四、练功的时间和方向 855

五、如何选择功法和功式 857

六、练功纠偏法 859

第二节 四时养生法 861

一、春季养生法 861

二、夏季养生法 862

三、秋季养生法 864

四、冬季养生法 865

第三节 健身养生法 866

一、华佗五禽戏 867

二、达摩易筋经 868

三、动功八段锦 871

四、却病延年廿势 873

五、经络内脏按摩法 878

六、铁裆强身功 880

第二章 养心 882

第一节 知足者常乐 882

第二节 七情和悦寿而康 885

第三节 古人调养精神的方法 887

第四节 情绪变化与疾病 890

第五节 勤用脑,防衰老 893

第六节 琴棋书画,陶冶性情 895

第七节 睡眠与心理健康 898

第三章 性养 904

第一节 中医对性生活保健的认识 904

第二节 性保健与健康长寿 906

第三节 性生活与优生 907

第四节 人到中年防肾亏 910

第五节 古人房事中的七损八益 911

第六节 纵欲房事,引发疾病 912

第七节 疾病与性生活 915

第八节 妇女三期,节制房事 917

第九节 老年人的性生活 919

第四章 食养 921

第一节 饮食凋理与健康长寿 921

第二节 历代名医论饮食养生 922

第三节 药粥养生 925

一、药粥养生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925

二、常用保健养生药粥方 927

一、药酒养生的注意事项 932

二、常用保健养生药酒方 933

第五节 体质食疗与保健食物 937

一、五谷、豆、油类食物(23种)的性味与功用 937

二、蔬菜类食物(41种)的性味与功用 945

三、鱼肉类食物(45种)的性味与功用 955

四、瓜果类食物(46种)的性味与功用 966

五、调味品(15种)的性味与功用 977

第四节 药酒养生 982

第五章 美容 982

第一节 古代中医美容方法 982

第二节 经络美容法 984

第三节 皱纹防治法 985

第四节 梳头护发法 986

第五节 古代五官保健功 987

卷四 方药药膳 991

第一章 常用中药 991

第一节 治伤风、感冒药 991

一、抗风湿止痛药 996

第二节 抗风湿药 996

二、抗风湿强筋骨药 998

第三节 降血脂药 1000

第四节 抗冠心病药 1001

第五节 抗肿瘤药 1002

第六节 活血祛瘀药 1004

第七节 降血压药 1006

第八节 泻药 1008

第九节 利尿药 1010

第十节 驱肠虫药 1013

第十一节 抗疟药 1015

第十二节 抗菌消炎药 1015

第十三节 治咽喉肿痛药 1022

第十四节 芳香化湿药 1023

一、化痰药 1024

第十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024

二、止咳平喘药 1028

第十六节 助消化药 1030

第十七节 祛寒药 1031

第十八节 开窍药 1033

第十九节 镇静催眠药 1034

第二十节 镇痛药 1036

第二十一节 止血药 1037

第二十二节 滋补药 1039

第二十三节 理气药 1050

第二十四节 止汗药 1054

第二十五节 止泻药 1055

第二十六节 涩精、缩尿、止带药 1055

第二十七节 疮痈肿毒用药 1056

第二十八节 抗惊厥药 1057

第二十九节 降血糖药 1058

第三十节 外用药 1059

第二章 常用中成药 1063

第一节 用于急症的中成药 1063

一、高热 1063

二、休克 1064

三、中署 1065

第二节 用于呼吸系统的中成药 1065

一、感冒 1065

二、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1067

第三节 用于消化系统的中成药 1070

一、肠炎(泄泻) 1070

二、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072

三、急、慢性肝炎 1073

四、胆囊炎、胆石症 1074

五、便秘 1075

六、虫积 1076

第四节 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中成药 1076

一、冠心病(心绞痛) 1076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077

三、降血压、降血脂 1078

四、中风后遗症(偏瘫) 1078

第五节 用于神经及运动系统的中成药 1079

一、三叉神经痛 1079

二、眩晕 1079

三、失眠 1079

四、癫痫 1080

五、风湿性关节炎 1081

第六节 用于肿瘤的中成药 1082

一、甲状腺瘤 1082

六、腰肌劳损 1082

二、乳腺癌 1083

三、多种肿瘤 1083

四、宫颈癌 1083

五、肿瘤止痛 1083

第七节 用于妇科的中成药 1084

一、月经失调 1084

三、白带 1085

四、缺乳 1085

二、经少、经闭 1086

五、安胎 1086

第八节 用于儿科的中成药 1086

一、小儿惊风 1086

二、小儿化痰 1087

四、佝偻病(缺钙) 1088

三、小儿消化不良(食滞) 1088

第九节 用于五官科的中成药 1089

一、急、慢性结膜炎 1089

二、视物不清 1089

三、外耳道炎(耳疖) 1090

四、鼻炎、副鼻窦炎(鼻渊) 1090

五、急、慢性扁桃体炎(孔蛾、石蛾) 1091

六、咽喉肿痛(喉痹) 1091

七、口腔炎、口舌糜烂(口疮) 1092

第十节 用于外科的中成药 1093

一、跌打损伤、血瘀肿痛 1093

二、疝气 1095

二、癣症湿气(香港脚) 1096

第十一节 用于皮肤科的中成药 1096

一、皮肤瘙痒症 1096

四、骨刺 1096

三、毒蛇咬伤 1096

三、银屑病 1097

四、皮肤皲裂 1097

五、疤痕软化 1097

第十二节 用于补益的中成药 1097

一、补气 1097

二、补血 1099

三、气血双补 1100

四、滋阴 1101

五、助阳 1102

第三章 药膳集锦 1106

第一节 健美药膳 1107

第二节 抗衰老药膳 1113

第三节 素食药膳 1119

第四节 四季药膳 1125

一、春车药膳 1126

二、夏季药膳 1131

三、秋季药膳 1136

四、冬季药膳 1142

第五节 常见慢性病药膳 1148

一、慢性支气管炎 1149

二、慢性肝炎和旰硬化 1150

三、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1153

四、慢性肠炎、消化不良 1155

五、便秘 1156

六、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 1158

七、贫血 1160

八、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1162

九、神经衰弱 1164

十、性功能减退 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