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文化比较的由来 1
一 关于“文化”的概念问题 1
二 文化史的起源 11
三 文化比较的缘起 15
第二章 中西文化比较的先声 25
一 中西文化早期接触交流的若干情况分析 25
二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接触与初步比较 31
三 早期比较的历史成果及其特征 47
第三章 初步的文化反省与批判 55
一 传统中国的文化困境 55
二 文化反省的“前驱先路”——龚自珍的文化批判 64
三 新观念的曙光——魏源的文化努力 74
四 太平天国的文化批判及其文化改造模型 83
一 睡梦惊起与走出国门 98
第四章 差距感与落伍感:一批新人的思考 98
二 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一人:容闳心中的中西文化 104
三 王韬笔下的文化差距 113
四 “痛定思痛”的李圭与中西文化 123
五 总体透视与评价 131
第五章 文化调和:中体西用及其突破 137
一 问题的由来 137
二 “中体西用”观的提出:冯桂芬 142
三 “中体西用”与自强努力: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 148
四 “中体西用”观的系统化:张之洞 154
五 “中体西用”的理论突破:郭嵩焘 162
六 “中体西用”的现代反观 176
第六章 反省与维新:戊戌志士的中西文化观 189
一 洋务派的困局:围攻与反叛 189
二 康有为的方式:托古改制 202
三 严复“中西古今说”的文化观 216
四 梁启超的中西比较及其文化反思 230
五 启蒙的先声与传统的复归 250
第七章 批判与重建:辛亥的文化努力 265
一 失败的启示与现实的考虑 265
二 文化比较与选择定势 271
三 “民族——民权——民生”的文化模式 283
四 从民族主义到国粹主义:章太炎的选择 295
五 美好愿望与沉重教训 310
第八章 比较与否弃:五四的反传统主义 321
一 焦点的转换:从政治到文化 321
二 反调和主义:陈独秀和李大钊 328
三 全盘西化论:胡适的选择 345
四 反传统氛围中的鲁迅特征 359
五 五四思潮与文化指向 372
一 “五四”的后果:全盘反传统引起的话题 385
第九章 文化冲突与选择取向 385
二 从“调和论”到“复兴说” 393
三 梁漱溟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405
四 本位乎,西化乎 420
第十章 选择:理想主义 434
一 五四与历史:双向认同 434
二 共产党的选择与马克思主义 443
三 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 459
四 成功及其实际内涵 469
第十一章 文化重建与价值目标 476
一 现实困境与文化课题 476
二 文化重建与当代论争 494
三 走出复归迷宫的路径 504
后记 521